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12 16:0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空气(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讨论,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教学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原理及误差分析。
三、教学方法
自学汇报、实验探究、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
四、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酒精灯、集气瓶、燃烧匙、胶塞、导气管、橡胶管、弹簧夹、烧杯、红磷、水、火柴、饮料瓶两个(有孔、无孔)、保鲜袋、水槽、集气瓶、药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在开始今天的学习前,我们先来看两幅图片,从生命健康角度考虑,同学们是愿意住在喧嚣的都市还是静谧的森林?原因是什么?本节课我们就进入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学习,首先我们来学习课题一空气(板书) 欣赏图片、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回答:静谧的森林,因为空气好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起探究空气的欲望,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产生对化学的亲近感。
新授【问题情境】:我们的周围时时刻刻被空气包围着,同学们对空气了解多少?(通过对空气进行观察,你能得到它的一些性质吗?) 倾听、思考。结果可能有: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 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1】既然空气无色无味,不易察觉,你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生活实例来说明空气的存在吗?(教师可作演示实验) 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有:(1)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部。(2)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侧立,有气泡冒出。(3)瘪的塑料袋在空气中抖动,然后封好, 双手挤压,有压力。(4)扇子朝脸扇、树叶在动 ,有风。(5)用一个注射器在空气中抽拉一下,再向水中推挤,会看到有许多气泡从针头冒出,说明空气确实存在。……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将化学联系生活实际。
【过渡】面对无处不在的空气,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为了弄清楚空气的成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资料】1772年,一位叫卢瑟福的英国人发现空气中含有一种气体,这种气体既不能供动物呼吸也不支持燃烧,它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氮气。
1773年前后,瑞典化学家舍勒用实验证明,空气还含有另外一种气体。这种气体能够供动物呼吸而且支持燃烧,这就是“氧气”。
一直到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以其娴熟的实验技术、缜密的实验设计方案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定量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提问】那么拉瓦锡是如何通过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呢?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26页的内容【思考问题】对于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实验的过程,你有何感想?拉瓦锡通过这一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有无不足? 学生代表阅读资料,从资料中了解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回答问题:拉瓦锡在做研究时的科学态度让人敬佩,同时也说明了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是科学家们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是“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空气中除了氮气和氧气,还有其他物质。 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告诫学生不迷信权威,树立“学无止境”的思想。
【过渡】拉瓦锡的实验是在200多年前做的,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他的实验比较麻烦。现在我们已经能用简单的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选用红磷作为原料。我们先来认识实验中用到的仪器名称介绍该实验的实验步骤3、教师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的变化的情况)【提问】同学们在红磷燃烧的过程中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小组讨论交流。 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请两位同学观察整套装置哪些地方出现了异常现象?原因是什么 打开止水夹后,我们可能会看到什么现象?(教师可演示瘪塑料瓶放入水中的现象)【演示打开止水夹实验】请同学分析一下,为什么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呢?原理是什么?最终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自主探究:1.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瓶内剩余气体具有怎样的性质?(主要是氮气,参照P29讨论问题) 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会是什么原因呢?(从装置、药品用量、操作三个方面考虑)
【过渡】空气的成分远不止氮气和氧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验仪器的不断精密化,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学家通过实验一一发现。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让学生阅读课本实验2-1,了解实验步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有黄色火焰,同时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结合该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并预测可能出现的现象:烧杯中的水会倒吸入集气瓶学生观察到:烧杯内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是:过量的红磷燃烧时消耗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总体积减少,压强降低,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便进入到集气瓶中,且集气瓶中氧气被消耗的体积是多少,进入瓶内的水就有多少。因此,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就相当于原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1.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易溶于水;2.(1)装置漏气;(2)红磷的量不足(3)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倾听、思考 在实验前,了解实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分析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增进学生间友谊和凝聚力。
【小结】感受成功: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带领学生小结本课。 归纳本节要点。证明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简史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的精确成分 增强记忆。
【跟踪练习】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其含量最多的是( B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2、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 澄清的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 (2) 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 】3、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上图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 的化学性质。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下图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
板书设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点燃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有黄色火焰,同时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打开止水夹,烧杯内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