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2、懂得纯净水和自来水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3、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4、通过自制简易的净水器,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
5、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重 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难 点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的软化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仪器药品 明矾、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活性炭、沙粒、矿泉水瓶、各种谷物等。
学生准备
1、预习水的净化知识(过滤的操作、软水硬水、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2、分小组合作制定制作简易净水器的方案。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导课 时间
1、陈述:图片上出现的美景属于哪座城市呢?老师第一次来长春能不能给老师介绍介绍长春的特色呀? 1、回答:长春。…… 图片的展示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加亲近感。从解决生活问题入手,联系学生生活旧经验,引入新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谢谢同学们的介绍!有时间的话老师一定要一一的亲身感受一下。老师的家乡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你们知道这座城市最著名的风景是什么吗?今天老师送给你们的见面礼已经摆在你们的桌子上了,就是从大连远道而来的海水。 大海 2
2、提问:观察之后你能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吗这样的水如果拿来让你喝,你愿意吗?为什么呀? 2、回答:绿色的、透明的、有杂质回答:太咸、有杂质、有细菌……
3、陈述:由于种种原因,自然界的水里混有多种杂质、细菌和病毒,还不能将全部杂质去除,我们要选择卫生、健康、安全的饮用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更好地将水净化。 3、听课 明确本课题的教学内容。
二、水的净化
1、引导观察:同学们,请注意观察,在你们面前的那杯污浊的水,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 1、回答:烧杯底有些固体颗粒。上层水更清澈,下层水较污浊。 可以让学生将水搅浑后再重新对比,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2、怎样还可以变得更澄清呢? 2、回答:静置的时间长一些。
3、陈述:农民为了净化水,会去药店买一种廉价的物质——明矾,洒入水中,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达到净水目的,这种净水方法称作吸附法。 3、听教师讲解,记录。 增加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1
4、组织实验:请同学们把适量明矾加入到污水中,并搅拌,静置观察现象。 4、实验、观察现象。 1
5、提问:还有什么物质也有这种吸附能力呢?讲述: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水中的杂质。活性炭吸附能力较强,不仅可以吸附液体中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可溶性杂质,除去臭味。现代科技发展,发明的纳米新型材料做净水器的过滤层,自来水通过时,它不仅能吸附不溶物、臭味,甚至连细菌也能除去,使自来水变为可直接饮用的洁净水。 5、回答:活性炭。听教师讲解、记录。 感受到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生产的贡献。 1
6、请同学们观察杯中的污水,明矾加入后,使更多的小颗粒沉降下来,水是变的更澄清了,但还有什么不足呢? 6、回答:沉降下来的不溶物和水是分为上下两层,而没有彻底分开。 引导,过渡到过滤操作的学习。
7、肯定同学答案。你有什么方法可将杯底的不溶物和水彻底地分开? 7、回答:慢慢地倾倒杯中液体。用过滤的方法。
播放动画——过滤 8、过滤的方法更好些,它能将不溶物和液体彻底分开。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过滤的操作方法”,下面老师想先请一位同学通过电脑动画来模拟操作一下而且边操作边为大家讲解一下注意事项。请同学们用过滤的方法,把杯中的不溶物和液体分离开来(只用1/2)。 8、分小组做过滤实验。 检查预习成果,训练过滤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团队意识。 44
总结实验情况9、引领讨论:刚才有个别小组过滤后的海水仍然是浑浊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呢? 9、学生评价:1)滤纸没有和漏斗壁紧贴。2)滤液倾倒太快,使滤液未经滤纸而流下。3)有的同学太紧张,玻璃棒把滤纸弄破了。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互评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学习交流习惯,促进团队意识的发展。 2
12、引导:对于少量用水,我们可以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使水得到净化,自来水厂是不是也这样净化水呢? 12、回答: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是:加絮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小颗粒状杂质被吸附、凝聚,然后在反应沉淀池中沉降,分离杂质,接着用活性炭吸附,得到更澄清的水,最后投药消毒。 了解自来水厂水净化过程。 3
13、补充讲解:这里用的絮凝剂的作用和明矾相同。在消毒灭菌时,主要是往水中通入适量的氯气,这样千家万户就可以使用较纯净、安全的自来水了。 13、听讲、思考、记录。 扩宽知识面。
10、引课:还记得小说中的那个在孤岛上生活了28年的鲁宾逊吗?当时在鲁宾逊的手中可没有这么多的化学仪器,那他是如何将海水中的不溶物出去的呢? 10、思考原理 以故事的情景引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1
11、指导学生实验:从准备的填充材料中选取几种制作简易的净水器 11、小组合作:共同研讨制作简易净水器,将净化后的水与过滤操作中的水作对比。 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勇于探究的精神。 5
小结:净化效果不好的原因 回答:放的物质顺序不对 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思考习惯。 2
启发思考:净水器怎样组装效果最好 回答:从下而上物质间的空隙越来越大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1
14、提问:自然界的水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之后变澄清了,那是否煮沸之后就可以直接引用了呢? 14、回答:是,因为它澄清透明。不是,它可能还含有一些被溶解的杂质。 1
接着学习下面的硬水和软水就知道了。 15、带着疑问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激疑,吸引同学的注意力,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三、硬水和软水
1、讲解: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验,经常用来烧水的水壶或装水的开水瓶结有一层黄色物质——水垢。这是因为水中溶有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加热或放久了,这些化合物便会生成沉淀——水垢,象这样含有较多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1、听讲、思考、理解、记录,明确硬水和软水的概念。 从生活例子出发,感性地认识硬水和软水。 3
2、引导:那么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和软水呢?演示:把肥皂分别加到硬水、软水中,搅拌,让学生观察两个烧杯中产生的现象。 2、观察、描述:一个烧杯中有很多肥皂泡,另一个烧杯却很少。 学习硬水和软水的签别方法。 3
3、讲解:产生大量肥皂泡的是软水,肥皂泡较少的是硬水。生活中硬水有许多危害,大家可以看看书,说说它的危害。 3、阅读教材,说硬水危害:1)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服。2)锅炉里结水垢有爆炸的危险。 了解硬水的危害。 3
4、讲述:其实硬水的危害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人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它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另外,很多工业部门像纺织、印染、造纸、化工等部门,都要求用软水。 4、通过教师的讲解,认识到硬水的危害及软水的应用。 1
5、讲述:如果我们除去硬水中钙和镁化合物,就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生活中一般通过煮沸水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中通常用蒸馏的方法以降低它的硬度。 5、听课,了解硬水软化的几种方法:煮沸,蒸馏。 学习硬水软化的方法。通过短片的观看,在有限时间内,传递了大量信息,直观地学习了蒸馏的实验方法。 2
6、讲述:蒸馏的原理就是将液态的水加热变为气态水,再冷却为液态的水,这样水中溶解的物质就被除去了,使硬水能变为软水。 6、认真听教师讲解。 明确水的蒸馏原理。 1
7、不同地方的水质是不一样的,水的软硬程度也是不一样的,长期使用硬水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那么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是否有益呢? 7、回答:对身体健康不利,虽然蒸馏水是卫生安全的,但缺少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而自然界的水中含有不少微量元素。 1
四、本课总结:请同学看投影。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认真听教师讲述,疏理一堂课的所学知识。 总结本课知识要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2
五、作业:1、课后作业P56 1、2、32、社会调查P56 43、预习课题4 爱护水资源 记录 巩固知识,预习新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