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美丽的大自然
【教学目标】
1.能听懂并在口语表达中使用“蜻蜓、桃花、狮子”等表示动植物名称的词语。
2.能围绕动植物相关话题进行交流。
【教学准备】
1.写有各种动物、植物词语的卡片。
2.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动植物视频或者图片。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看一个视频,说说在视频中你看到了哪些动物、植物。
2.引出课题“美丽的大自然”。
3.学生齐读课题。
二、指导词语,情景会话
(一)第一组词语会话指导
1.学习第一组词语
(1)出示课本插图,观察 你看到了什么昆虫,相机出示“蜻蜓”“蝴蝶”“蚂蚁”“蜜蜂”的图片,学生认识这些昆虫。
(2)出示词语,学生借助拼音读词语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打乱顺序,学生看图说词语
(5)组织猜词游戏:一名学生拿着词语卡,随机出示,另一学生找出对应图片。
2.会话指导
(1)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中有谁,他们看到了什么。
(2)教师范读,学生说说,围绕“蚂蚁搬东西”,小杰和妹妹说了什么。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相机指导“一群蚂蚁”“能搬得动比自己重很多的东西”的意思
(4)老师向学生提问:小杰和妹妹说了什么,小杰说了什么,小杰是怎么知道的。
(二)第二组词语会话指导
1.学习第二组词语
(1)出示花的图片,教师师范读,学生跟读
(2)打乱顺序,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说出花名
(3)再次出示图片,适当讲解:花开放季节,并板书标出开放季节。
(4)对话练习:什么季节可以看到桃花?冬天可以看到荷花吗?
2.会话指导
(1)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图中有谁?在做什么?
(2)学生猜一猜,她们可能在哪里,在哪个季节可以赏荷花。
(3)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他们看到了什么颜色的荷花,能看到桃花、菊花和梅花吗?
(4)学生分角色读对话,教师相机点拨。“早就”的意思并让学生简单造句。
(5)出示白色、粉红色荷花图片,粉红色桃色图片,学生认识花朵和颜色。
(6)再读,读出小红和妈妈看到荷花时高兴的心情。
(三)第三组词语会话指导
1.学习第三组词语
(1)出示动物的图片,教师师范读,学生跟读
(2)打乱顺序,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说出动物名称。
(3)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播放狮子、鸽子的叫声,熊猫的耳朵,大象的鼻子,反映动物特点的图片。
2.会话指导
(1)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图中有谁?在做什么?
(2)明确他们在哪里聊天,聊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泡泡语。
(3)教师范读,学生说一说,他们聊了熊猫的什么特点?聊天结束后,他们会去哪里做什么?
三、实践活动,巩固运用
(一)练习活动1
1.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怎么表达对别人的认可。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把句子读通读顺。
3.根据三句话内容,创设情境推测可能的对话。例如:观看图片,谈谈发现:“我发现熊猫爱吃竹子。——对呀,我也发现了。”“我发现鸽子颜色多样。——是的,你说得没错。”
4.学生模拟情景对话,教师相机评价,表情语态要注意。
(二)练习活动2
1.教师领读儿歌,纠正读音和停顿,学生跟读。
2.指导理解意思,体会对大自然、春天的喜爱之情。
(1)观看图片,理解儿歌大意。学生猜一猜,儿歌写的什么季节。
(2)观看图片说说柳条的颜色、形状,菜花是什么颜色。
(3)观看图片,画出图片中有哪些昆虫,说一说他们在做什么。
3.循环播放儿歌,学生反复跟读,读出对大自然、春天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