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圩归来阿哩哩》教学设计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一) 学习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多形式演唱歌曲。
(二) 感受彝族音乐风格,体验彝族风俗人情,增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民歌的热爱。
(三)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情绪,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对歌曲进行二次创作。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学
1、 师: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请你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民族。
2、 师:今天老师要来给大家接受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一组图片对他们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活动:教师播放幻灯片并对彝族做简介。
3、 师:同学们这个假期老师到云南旅游跟当地的彝族人学习了一首彝族歌曲,并且学跳了几个彝族的舞蹈动作,下面老师来为大家表演一段。
教学活动:教师表演歌曲,学生安静欣赏
4、 师:彝族人能歌善舞,她们的舞蹈多为集体舞,今天老师就邀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跳一段彝族的集体舞。
教学活动:教师播放范唱,学生和老师一起舞蹈。
师:通过舞蹈你对彝族人有了怎样初步的了解?
5、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描写彝族人赶集回来的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
二、新课教学
1、 初听范唱:这首歌曲每一段都是一幅生动的图画,请同学们来听录音范唱,然后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教学活动:教师播放范唱,学生聆听音乐然后回答问题。
师:这首歌曲反复出现的是哪一句?它表现了什么?
教学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师:谁来为我们解释课题《赶圩归来阿哩哩》的含义?
3、 复听范唱:这是一首4/4拍的歌曲,请同学们一边划拍一边来感受歌曲的情绪。
教学活动:复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4、 模唱旋律: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用“u”来模唱旋律。
师:通过对歌曲旋律的模唱,你认为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在情绪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吗?(第一乐段的情绪轻快、活泼;第二乐段的情绪更为热烈、欢快)。
5、 填唱歌词:学生有感情的填唱第一段歌词,教师及时纠错并介绍“波音记号”的演唱。
6、 有感情的演唱整首歌曲。
三、 编创与活动
1、 观看视频:1)请你谈一谈这首歌曲的表演形式?
教学活动: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后探讨、交流。
2、 多形式演唱:同样的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形式、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都会使歌曲的情绪及意境发生变化,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下尝试。想一想这首《赶圩归来阿哩哩》我们除了全班齐唱还可以进行怎样的表演?
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回答对歌曲进行二次创作并进行表演。
师:我们做了这些尝试后歌曲又给你怎样的感受?
3、 全班表演唱:分角色进行全班表演唱
教学活动:、舞蹈家、歌唱家(担任领唱)在台上表演,其他人则担当合唱演员。
[总 结]
1、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了解了彝家姑娘赶集回来欢快.喜悦的心情,体会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而彝族这个大家族还有很多值得同学们去了解和认识的地方,他们的火把节.他们的芦笙舞.他们的山歌。彝族人不仅能歌善舞,他们还特别的热情好客,有机会的话同学们不妨亲自到彝族山寨去体验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