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对外开放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0-2021学年下学期湖北省各地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对外开放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0-2021学年下学期湖北省各地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2 11:4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9对外开放练习题
1.(2021·湖北黄石·八年级期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下各项正确的是( )
A.开放城市一经济特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
C.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内地
2.(2021·湖北宜昌·八年级期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第一步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城市 C.开放边境城市 D.开发开放浦东
3.(2021·湖北孝感·八年级期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某同学绘制了“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在图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成立环渤海经济区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4.(2021·湖北十堰·八年级期中)2001年12月,中国加入哪一国际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A.亚太经合组织 B.联合国 C.世界贸易组织 D.世界银行
5.(2021·湖北襄阳·八年级期中)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甘肃兰州在这一格局中属于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发区 D.内地
6.(2021·湖北鄂州·八年级期中)在我国改革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
A.宁波、汕头 B.深圳、海口 C.深圳、上海 D.厦门、珠海
7.(2021·湖北孝感·八年级期中)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对外开放步伐不断扩大。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①深圳是对外开放的 “窗口” ②盐城被列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③海南1988年被设为自贸区 ④全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2021·湖北·黄石十四中八年级期中)改革开放初期有学者认为,经济特区会沦为过去的“租界”,利用外资创办中外合资企业是西方国家资本输出、经济侵略的表现。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全球化的逆转 B.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
C.全面开放格局形成 D.国有经济失去主导地位
9.(2021·湖北襄阳·八年级期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于1992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
A.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B.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10.(2021·湖北十堰·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表示:“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材料三 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指出:“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以上材料均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邓小平的讲话成为中共哪一会议的指导方针?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2)请你写出:哪一城市被誉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哪一城市既是1842年《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也是1980年我国第一批兴办的经济特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基之作”——邓小平理论在哪一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邓小平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中的历史地位。
11.(2021·湖北孝感·八年级期中)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不断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材料二: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7年 109331.7 13432.4
——源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2017年12月第1版材料三: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表中数据,指出1978年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是怎样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正在作出怎样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
12.(2021·湖北孝感·八年级期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40多年来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八年级(2)斑准备以“改革开放足迹”为主题举办知识竞赛,请你来回答。
【农村改革篇】
材料一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如图)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经济特区篇】
材料二 深圳原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展望未来篇】
材料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中共十九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回答,凤阳县农业生产呈现什么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的原因是什么?举出一例与深圳同年建立的经济特区。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13.(2021·湖北·黄石十四中八年级期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一心救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根据材料一,“开天辟地”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哪次会议?
(2)根据材料二,1978年,在哪次会议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根据材料二,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说说为什么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且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材料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四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1984年2月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写出哪座城市被称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4)根据材料四,说说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了哪些作用?
14.(2021·湖北黄冈·八年级期中)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一 中国党史专家正确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它是1949年以后这个历史时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二 “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结构图
材料三 邓小平曾明确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材料四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从材料中提取三条相关信息,以“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为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主题:
论述:
15.(2021·湖北孝感·八年级期中)观察下面图片,按要求完成任务。
图片一
《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相关史事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文章尖锐地指出,“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解脱,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邓小平、叶剑英、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和绝大多数地方领导人都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图片二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图片三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图片四
——以上截图均源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2017年12月第1版
仔细观察以上图片,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图片反映的大事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要体现所选材料与主题之间的联系。120字以上。)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因此C项正确,ABD项排除。故选C。
2.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后来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3.A
【解析】
根据“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策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这里很快就成为国际化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之一,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成立环渤海经济区,1986年5月成立;选项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2000年10月开始;选项D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因此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4.C
【解析】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这是中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C正确;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排除;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排除;1980年我国恢复世界银行的席位,D排除。故选C。
5.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甘肃兰州地处中国西北部,不靠近沿海,所以在“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属于内地,故选D;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A错误;兰州不属于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发区,BC错误。故选D。
6.C
【解析】
据所学可知,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90年我国政府决定开放开发上海浦东,这成为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标志,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
7.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故①表述正确,符合题意;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故②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故③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我国现在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④符合题意,故选C。
8.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设立经济特区得到了中央的批准,经济特区的创办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不是旧中国被迫形成的租界。故题干改革开放初期有学者的观点反映出当时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B正确;题干改革初期学者的观点反映的问题与AD内容不符,排除;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全面开放格局还没有形成,排除C。故选B。
9.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十四大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因此,中共中央于1993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或: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深圳;厦门
(3)中共十五大;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解析】
(1)根据材料一“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的讲话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讲话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方针。这次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实行改革开放。
(2)根据材料二“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深圳被誉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根据所学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为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1980年我国第一批兴办的经济特区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因此可知既是《南京条约》开放的港口,也是第一批经济特区的城市为厦门。
(3)根据所学可知邓小平理论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中的历史地位可从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进行回答。
11.(1)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或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状况: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决策:实行对外开放的决策;第一步:设立经济特区
【解析】
(1)事件,根据材料“1952、1956年”“合作社经济53.4,资本主义经济趋于零”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6年期间,我国实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转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导致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比例越来越小,因此材料内容体现的是三大改造。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通过三大改造改变私有制为公有制,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2)状况,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78年至2017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由1397亿元增长为109331.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3.6元增长至13432.4元,说明这时期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原因,根据材料“1978-2017年”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12月,我国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规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对农村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战略决策,根据材料“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内容反对闭关自守,主张对外开放,积极学习和吸收他国先进技术等,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决策。第一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予更多的自主权,第二年,批准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也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第一步。
12.(1)粮食产量逐年上升(或者增长)的趋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成立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珠海、汕头、厦门
(3)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凤阳县农业生产粮食产量逐年上升;1978年,我国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的信息可知,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的原因是成立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与深圳同年建立的经济特区是珠海、汕头、厦门。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更好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应该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13.(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或中共一大)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两个凡是”的左倾错误,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深圳
(4)经济特区的创办既便于引进外资、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又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开天辟地”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或中共一大)。
(2)根据材料二“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两个凡是”的左倾错误,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等方面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且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根据材料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并结合所学可知,深圳被称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4)根据材料四“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经济特区的创办既便于引进外资、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根据材料四“……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经济特区的创办又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4.主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论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草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促进了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信息﹔然后根据材料要求,围绕“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个论题来选取材料﹔再次,结合所学知识就论题进行论述。“主题”,依据材料提示已经给出,材料体现了改革开发与国家富强之间的关系,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进行论述。“论述”,可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展开,可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及历史意义等角度分析论证。
15.示例:思想解放能推动社会进步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改革开放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解析】
本题是论述题,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要体现所选材料与主题之间的联系。据图片一信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知,思想理论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据图片二“联产承包好”图三“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之后,中国也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并取得巨大成就,因此可拟定一个论题:思想解放能推动社会进步。论述: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在北京召开,作出了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之后,中国也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