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2 21:5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共七首,“七子”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和大连)。请问同学们,“七子”中还有哪些流浪在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香港和澳门是如何回归的?
新课导入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第13课
新界
香港岛
九龙
1842年《南京条
约》割占香港岛
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一区
1898年租
借新界,
为期99年
香港的别离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晾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氹仔岛和路环岛。
史料 1984年,邓小平曾跟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非和平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
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就是用武力解决,这既会影响中英、中葡关系的正常发展,又会伤害港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和平方式则可以减少阻力,有利于港澳顺利回归。
思考: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两种?各有何影响?
港澳如何回归
那么,采取什么政策解决香港和澳门的问题呢?
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
内 地—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
设立特别行政区
享有高度自治权。
“一国两制”的含义
前提:一个中国
(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实现祖国的统一
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1)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
度不变。
2)法律基本不变。
3)生活方式不变。
4)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
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不
变。
5)北京除了派军队外,不向
香港特区派干部。
五个“不变”
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主权回归
材料一:“一国两制”构想照顾了历史和现实可能性,是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大计。实践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国两制”确实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好办法,它顺应历史潮流 ,有功于民族,有益于人民。
材料二:海峡两岸三地经贸往来的不断发展,不仅使各方经济获得共同发展 ,也提升了各方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这势必增强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 ,进而提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奠定基础。
“一国两制”的意义
有利于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有利于港、澳、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材料三:一国两制构想同时也为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新思路。当今世界存在着不少的国际争端,有争端,就得想方设法解决它。如何解决,在新的时代要有新的办法。邓小平指出:“世界上的许多争端用类似这样的办法解决,我认为是可取的。否则始终顶着,僵持下去,总会爆发冲突,甚至武力冲突。” 。
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
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
关于香港的主权问题,邓小平掷地有声地说: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待,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我们等待了三十三年,再加上十五年,就是四十八年,我们是在人民充分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如此长期等待的。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所以,现在,当然不是今天,但也不迟于一两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我们可以再等一两年宣布,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长的时间了。”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就香港前途问题会谈
1.谈判
“主权问题是不能够谈判的,就是说中国1997年收回(香港)的问题是不能够谈判的,不管用什么方式。”… “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中英谈判
中英两国政府经过两年谈判,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在北京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中葡谈判: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行使香港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区正式成立。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董建华
2.回归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红 旗:
紫荆花:
红白两色:
五颗星:
香港,寓意着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祖国的怀抱中兴旺发达。
香港同胞心系祖国
祖国
体现“一国两制”的精神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五颗星 :
国家的统一
莲 花 :
澳门居民钟爱的花种
三个花瓣 :
澳门有三岛组成
大桥和海水:
反映了澳门的环境特点
区旗的绿色:
充满生机的祖国
(3)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起到了示范作用。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有哪些?
(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也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开创了香港和澳门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港澳顺利回归的原因和启示
2.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香港澳门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4.全国人民的支持
1.国力强盛是外交的后盾
启示:
香港、澳门得以顺利回归的原因有哪些?由此得到怎样的启示?
2.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原因:
思考
回归后的港澳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粤港澳大湾区
港珠澳大桥
回归后的港澳
课堂总结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一国两制”的构想
香港和澳门回归
提出者:
内涵:
意义:
香港回归时间:
澳门回归时间:
意义:
邓小平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为国家统一指明方向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落实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1.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看到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小平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的创见”是指(  )
A.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分别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这一事件表明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是( )
A. 科技进步 B. 民族团结 C. 巩固国防 D. 祖国统一
课堂练习
3. 1997年6月30日,101岁的胡家芝老太太在南京参加庆香港回归活动时说:“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对材料中关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C. 人民的殷切期盼 D.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4.“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这首诗歌中的“喜事”是指(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新中国成立
B.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川藏、新藏公路通车  
D.香港、澳门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