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检测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检测卷(一)(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2 15:1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检测卷(一)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起义军痛斥隋炀帝“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他的残暴统治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
①大兴土木,徭役繁重 ②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兵役繁重 ③改革选官制度,创科举制 ④好大喜功,不恤民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3.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请说出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  )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4.唐太宗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下列属于唐太宗革新措施的是(  )
A.创立殿试制度 B.完善三省六部制 C.重用宋璟 D.开创科举制
5.民生问题一直是“两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历史上的唐太宗也曾关注民生,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具体指( )
①重视农业 ②轻徭薄赋 ③精简机构 ④对外开放交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6.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  )
A.创立殿试制度 B.重用有才之人
C.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7.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历史上把唐朝的鼎盛时期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
8.隋唐时期出现了“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治世。从这些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能得到的启示有(  )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③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9.唐朝在中央工部之下设有水部司,“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以导达沟洫,堰决河渠。凡舟楫溉灌之利,咸总而举之”。据史载,在唐前期130多年中,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分布于全国广大地区。由此可见,唐朝()
A.中央集权制度得以进一步完善 B.重视水利推动农业增产
C.边疆地区进一步巩固发展 D.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10.读下图,图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是唐朝
A.解放人力耕作效率提高 B.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
C.大量引进国外生产技术 D.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11.他享有“诗仙”的美誉,他的诗歌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他是
A.李白 B.苏轼 C.关汉卿 D.曹雪芹
12.下列关于唐朝与回纥汗国的友好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历代回纥可汗都接受唐朝册封的汗号 B.回纥出兵平定“安史之乱”
C.回纥与唐多次和亲 D.唐与回纥之间保持绢、马贸易
13.唐代,全国各地通往长安的道路四通八达。皇家出行的仪仗队伍、打猎归来的王公贵族、远道而来的西域商队、入朝觐见的外国使臣等,络绎不绝地穿梭于长安城中。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唐代
A.社会繁荣开放 B.政局比较安定 C.艺术精彩纷呈 D.对外交流频繁
14.唐朝社会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下列图片中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戴帷帽女子骑马图 《弈棋仕女图》 吹排箫乐伎壁画 《送子天王图》
A B C D
15.“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诗句与下列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A.玄奘 B.鉴真 C.忽必烈 D.郑和
16.有这么一本书,他的口述者是一位僧人,他的部分经历如下:公元628年的秋天,从长安出发,开始茫茫西行之旅,……19年的时间,5万多里的行程,大唐、西域、中亚和印度,100多个国家见证了他的身影。这本书是(  )
A. 《大唐西域记》 B.《本草纲目》
C.《徐霞客游记》 D. 《桂苑笔耕》
17.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18.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认识。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D.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
19.唐朝末年,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中指出老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上述材料反映的应该是(  )
A.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B. 繁镇节度使拥兵自重
C. 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D. 五代十国导致的混乱
20.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但这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为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奠定了基础。材料从整体上体现出该阶段的特点是( )
A.动荡不安 B.黎明前的黑暗
C.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D.走向统一
二、材料解析题(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唐朝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即位初年所自觉遵奉的另一个儒家美德就是节俭。他严格地削减了大型公共工程,以减轻民众的劳役负担和赋税。他在即位后几个月内对群臣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这样地宣扬节俭和关心民众福利,自然使朝廷的儒臣们高兴,也使他大得民心。
——[英]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1)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贞观时期的革新措施说明唐太宗治国“先存百姓”。唐太宗的“为君之道”对唐朝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二 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完善制度的措施。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把哪位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她入藏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唐太宗贞观年间,兴办了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等多种中央官学,学生来自官僚子弟和普通庶民。地方官学的学生除参加科举考试外,还可通过选拔进入四门学学习。官学教育内容以“五经”、《论语》等为主。政府还鼓励私人办学。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吉利可汗)太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后,还是授予官爵,赐给田宅,……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材料三 脍炙人口的唐诗深受人们的喜爱,唐代诗人辈出。郭沫若题写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1)材料一中,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为此,唐太宗被尊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两人分别是谁?指的是哪一代表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郭沫若称赞的是哪位诗人?他被尊称为什么?他、李白、白居易三人的诗的风格分别是如何?
(4)唐诗得以发展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5ABDBC 6-10DCDBD 11-15ABADB 16-20ABCCC
21.(1)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影响:使唐朝社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出现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2)文成公主。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扩大了科举的生源;传承了儒学文化;推动了大众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为唐代的兴盛提供了人才基础。(答出三点即可)
22.(1)开明、开放;“天可汗”。
(2)松赞干布、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杜甫;诗圣;李白:豪迈飘逸,想象丰富;杜甫:反应社会现实;白居易:通俗易懂,直白如话。
(4)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唐玄宗时期,科举考试以诗赋取士,诗赋是唐朝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