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小毛虫》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小毛虫》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3 10:3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小毛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昆、怜”等 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会写“纺”等生字。
2.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九牛二虎之力、色彩斑斓”等词语。
3.朗读课文,了解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能借助提示讲故事。重点、难点:
让孩子理解小毛虫蜕变成蝶的过程与课文中的关键语句相结合,帮助孩子梳理出故事发展的脉络,便于学生将故事的发展脉络讲清楚,讲完整。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引入课题。
1.出示图片,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指生答。引出词语“昆虫”,齐读词语。
2.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个会变身的昆虫,让我们大声喊出他的名字。
过渡:小毛虫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二、整体感知,字词挑战。
1.初读课文(PPT 出示读书要求):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一想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过渡:大家已经坐端正了,要想了解毛毛虫是怎样神奇变身的,我们要先接受字词挑战,准备好了吗?
2.出示词语:可怜、愉快(引导生发现,竖心旁的字与心情有关),
带着不同的心情读词语。
3.出示尽管、尽心竭力(指生读,尽是多音字,放回句子中,男女生对比读。)
4.出示纺、织、编、绒(指生读,师总结绞丝旁和丝织品有关,四个字都是形声字,出示自编小儿歌帮助记忆)
5.指导书写:纺(生仔细观察,并交流,师总结:左窄右宽,注意穿插避让。师先范写,生练习。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坐姿)过渡:恭喜大家挑战成功!
6.思考: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生反馈交流,师相机贴板书)
三、走进课文 读中代悟
(一)学习一二段,体会毛虫的可怜、笨拙
1.(出示:一条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用新奇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新奇的目光”是一种怎样的目光?(近义词:好奇)
2.请几位同学来为大家读读这句话,要求读出“新奇”的感觉。
3.词卡出示打量,指生读,强调轻声。理解打量的意思:看。
4.小毛虫会看到些什么景象呢?指生读:(谁在唱?谁在跳?谁在跑?谁在飞?)看,这么多大大小小的昆虫,多热闹啊,这样的场景就叫做“生机勃勃”,你能读出生机勃勃的感觉吗?大家读得真好,我都想去看看了,小毛虫难道不想加入吗?
5.可是,出示句子“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读了这句话,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生答,师相机板书(可怜)
6.出示 PPT(对比),师引导,生接读。读后采访:小毛虫,当你看见这样的场景,你心情怎么样,带着你的心情读一读。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可怜的感觉。
7.读一读第二段,这还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呢?指生答。相机出示句子。
8.词卡出示“九牛二虎之力”,这是什么样的力量。(九头牛和两只老虎的力气加起来)用上九牛二虎之力读一读。
9.这么大的力气,可是小毛虫只挪动了一点点。词卡出示“挪动”,指生读,理解挪动,并把铅笔盒挪动一点点。对比学生挪动的力气和小毛虫挪动的力气,体会“笨拙”,相机板书。
10.指导朗读。谁愿意当一下这个笨拙的小毛虫。指生读。齐读。(二) 学习 3-6 段,理解小毛虫的织茧过程
1.过渡:出示句子:尽管如此,它并学习 3-6 段,理解小毛虫的织茧过程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小毛虫是怎样想的
2.指生答,相机出示并板书: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理解句意,练习说话:小蜜蜂该做的事情是?小蚂蚁该做的事情是?小蜘蛛该做的事情是?我们同学们该做的事情是?齐读句子。
3.而他一条小小的毛毛虫,眼前最要紧的是?出示句子:它,一条小小的毛毛虫,眼前最要紧的是学会抽丝纺织,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屋。(指生读)
4.小毛虫是这样想的,他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它织啊,织啊,最后把自己从头到脚裹紧温暖的茧屋里。(指生读)
5.出示词卡“尽心竭力”,认识“竭”,(竭的金文的写法,左边是一个人站起来的样子,右边的部分表示因为背着重物“胸部”、“胸部起伏”,联合起来表示“身负重物站立起来”,指用力到达极限。经过大篆和隶书,演变成了现在的写法。)齐读词语。
6.小毛虫是用尽了全部的力气在织茧屋,让我们一起夸夸他。引读:当别的昆虫嬉戏玩耍时,小毛虫在:织啊,织啊,最后把自己从头到脚裹紧温暖的茧屋里。中午烈日当空,它在.......; 夜幕降临,他依然在......暴风雨来临,他还在......;
7.师读句子:“以后会怎样呢?”它在与世隔绝的茧屋里问。出示词卡“与世隔绝”,指生读。提问:你怎么理解这个词语?咱们放回句子中读一读,把它积累下来。
8.谁能回答小毛虫的问题?指生答,相机出示并板书,“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9.这个词大家读得特别响亮,谁能再来读一下,规律就是自然界里那些必然发生发展的事情,你知道自然界中哪些事物的规律?指生答,师总结拓展。齐读句子。
(三)学习第 7 段,感悟小毛虫的变化。
1.动画演示:小毛虫破茧而出变成蝴蝶。师朗读配音
2.默读第 7 段并思考:小毛虫变成蝴蝶后有哪些变化?
3.组织生交流反馈,指导朗读。
预设 1:“灵巧”,你能读出这种灵巧吗?欢快的读一读
预设 2:“轻盈”读出他的轻盈。轻轻地缓慢地读一读。
预设 3:变美了。读出他的美丽。
4.出示“色彩斑斓”,指生读。你见过什么颜色的蝴蝶,生反馈。师总结:那么多的颜色和花纹,这就是色彩斑斓。多美啊,咱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这个词语。
5.是啊原本笨拙可怜的毛毛虫,终于破茧成蝶,小毛虫的心情如何?生谈自己的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配乐读。
四、练习讲故事活动:讲故事我能行!
1.师引导:破茧成蝶是个美丽的故事,你能根据黑板上的词语提示,讲讲这个故事吗。
2.先和同桌试一试。
3.全班展示交流。
五、总结: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面对困难不悲观,不羡慕,尽心竭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那么一定会有化茧成蝶的一天,祝愿每个小朋友都拥有飞翔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六、推荐阅读:
《爱做梦的小毛虫》
七、板书设计:
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小毛虫---------茧-------蝴蝶
可怜 灵巧
笨拙 轻盈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昆虫(gūn kūn)可怜(lán lián)挪动(ná nuó)尽管(jǐn jìn)仿佛(fó fú)规律(lù lǜ)绒毛(róng yóng)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 )勃勃 ( )竭力( )斑斓 ( )隔绝笨()笨() 九()二( )之力
三、小毛虫是怎么变化的?这期间它在想什么?给图片排序,再填空。
当小毛虫看见别的昆虫四处活动,而它不会唱、不会跑、不会飞时,它想:___________________。当小毛虫在与世隔绝的茧屋里时,它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它清醒了,________的小毛虫变成了_____ ____的蝴蝶。
四、说说你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小毛虫》教学反思
《小毛虫》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一条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变化过程,充满了人文气息和童趣。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想要脱胎换骨,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必须经过自己尽心竭力地“工作”。通过小毛虫的羽化过程,告诉每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每个人都有该做的事情,一切事物都将按自己的规律发展。导入环节,我用昆虫一词导入,以“会神奇变身的昆虫”为兴趣点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有兴趣去探索文章内容。学生不仅积累了词语“昆虫”,还对文中的小毛虫的“变身”产生了好奇心和探究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在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理解词语,创设情境进行随文识字,在难读或难认的生字词上下功夫,做到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比如“九牛二虎之力、尽心竭力、与世隔绝”等词,都是在课文中联系上下文进行认识并理解,避免了机械的朗读记忆和单纯的讲解。本课语言生动,用词巧妙,不仅用了许多生动的四字词,还有许多优美短语的运用,课上通过反复朗读和理解,让学生养成了积累词语的习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上,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伙伴间的交流从而理解一些关键词、句,增强对文章的感悟。例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采用循序渐进和对比出现的方式,学生一下就可以理解到大大小小的昆虫“生机勃勃”的景象,再对比小毛虫的语句,直观地感受到小毛虫的“可怜”,再进行朗读就能自然而然地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了。再比如,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我采用播放动画,并配音示范读的方式进行呈现小毛虫变蝴蝶的过程。,直观的画面让学生瞬间提起了学习的兴趣和讨论的热情,通过多媒体动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轻盈、色彩斑斓”等词语的意思,孩子们入情入境地感受到了小毛虫到蝴蝶的变化,后面的思考以及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也就水到渠成了。回想这节课,我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首先,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以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两个重点的句子,学习环节设计有些简单,虽然进行了拓展和联想,但是没有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缺乏学生主动理解和思考的过程。另外,在教学中我应多给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再多多感悟发言,特别是后面的讲故事环节,应当给更多的学生一些机会来展示自己,进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