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6.2 自然环境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6.2 自然环境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12 10:0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
教学内容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亚洲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的特点。2.读图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 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难点 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法 读图分析法、谈话法、讨论探究法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设计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讲授新课 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活动一: 亚洲之旅 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书记员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活动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1.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2.看看他们注入的流向有什么不同?3.亚洲河流分布有何特点?这种分布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活动三:技能拓展 教师:回顾刚才我们分析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1.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1)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2)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3)读图,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带着问题读图,并从中归纳得出答案,教师行间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由一人代表发言,不足处其他组员做补充
2.以密西西比河为例,解释北美洲的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1)在图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2)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二、复杂的气候 教师:情境设计 家住广州的小明在暑假期间出国旅游,这次旅游给他带来了不同的生活体验。旅行路线是从东向西沿北回归线进行,他从广东省出发时盛行东南风,来到了南亚,风向发生了改变,变成西南风,而且遇上滂沱大雨,当来到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上时,天气却异常炎热、干燥。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教师: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1)读课本第12页图6.15“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 (2)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特征都有大陆性气候显著这一特点,造成的原因一样吗?(1)仔细读图,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2)不同类型的气候有何特点? (3)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4)我们家乡所在地属于哪种气候类型?联系生活思考一下,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什么?
作业 课时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