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历史“十八大”专题:主题四 理论创新篇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年中考历史“十八大”专题:主题四 理论创新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2-16 09:0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四 理论创新篇——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理论创新

摘要: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解读:这里提到的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命题点全搜索】
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成就及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起的重要作用
1.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2.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4.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党的历史上的三次重心工作的转移
1.由城市转向农村: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敌我力量悬殊,三次武装起义使我党认识到夺取城市不符合中国当时革命的实际情况,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因此,只有开展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基础和保证。文家市会议决定进军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开始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之路。
2.由农村转向城市: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会议提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了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时期。
3.由阶级斗争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革”十年动乱给党和人民造成极大损失。l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做了三件大事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自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3.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四、中国共产党90多年历程的总结、启示
1.民族独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中华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新中国在世界之林迅速崛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障。
2.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武装头脑,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4.国家的一切工作的开展应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经验。
【全角度命题】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那么毛泽东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意义?
意义:首先,从毛泽东思想的主旨和我们所处的时代来看,毛泽东思想的基本指向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实现国家的独立和解放;改变中国的贫穷落后,发展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其次,从毛泽东思想的方法和内容来看,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基本方法和许多基本原则对我们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是无价之宝。最后,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来看,毛泽东思想正在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方面,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制度保障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按照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在革命胜利后发展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构想而建立的。
2.邓小平理论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它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指导作用?
指导作用:(1)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2)邓小平理论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和基本框架。邓小平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者,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和框架构建方面,起着奠基性和关键性的作用。
(3)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题全锁定】
1.有学者指出:邓小平的政策重新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并在短时期内即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建设成就。邓小平现代化道路的核心主题是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改革开放 D.一国两制
2.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民。1992年,为深圳“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是
A.“一五”计划的执行 B.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南方谈话”的发表
3.二十世纪末一位世纪伟人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深深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见证其发展的历程,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扩大开放
B.走自己的路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
C.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和谐社会
D.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科学发展小康社会
4.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
①迈人社会主义社会②实行改革开放③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④把邓小平理论确立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 D.①②④③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军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历史必修l教学参考
材料二: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三:
(1)20世纪2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业已形成的两项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什么?概括指出两者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什么重大问题?

(2)材料二中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新长征”主要内容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的数据变化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主题四理论创新篇——科学发展观
1.C 2.D 3.B 4.A
5.(1)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说明改革开放使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或改革是强国之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