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礼记·檀弓下》:
孔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种树郭橐tuó驼传
柳宗元
骆驼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总结人称代词。
2.把握对举、类比的说理方式,体会文章融叙事说理于一体、婉而多讽的写法。
3.了解作者创作意图——为官之道养人之术,理解顺天致性的道理。
柳宗元(773年-819年)
唐代,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
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
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以山水游记、寓言和传记的文学成就最高。
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并作了序。
创作背景
柳宗元在参加“永贞革新”前两年,即贞元十九年(803)至二十一年(805),曾任监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见习官,可以和御史一样“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可以到各地检查工作,民事、军事、财政都可以过问,品秩不高而权限较广。
这篇文章,可能就是在此期间写的,是针对当时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现象而作的。这篇文章可以看成是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的先声。
第一段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lǚ,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始:当初,原来
病偻:患了脊背弯曲的病。病:名词作动词,患,患…病
隆然:突起的样子
有类:有些像
号:起外号
郭橐驼,不知道他最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有些像骆驼,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
宾语前置:不知始名何(名何:叫什么)
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名:名词作动词,称呼
固:确实
当:恰当
因:副词,于是,就
舍:舍弃
谓:称
郭橐驼听到这个称呼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舍弃他的原名,也自称其“橐驼”来。
第一段:简介郭橐驼的形象特征及名号由来
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原文回答。
①外形古怪
“隆然伏行”: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有些像骆驼。
②豁达自信
“甚善,名我固当”:残疾者多忌讳他人言及其残疾,他竟坦然纳受“驼”名,以为起得很恰当,还自谓“橐驼”。
第二段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业:以……为职业
为:从事,经营
迎取:迎接
养:雇佣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迎接和雇佣(他)。
定语后置:凡长安为观游及卖果豪富人者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fán。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移徙:移植
且:而且
实:名作动,结果实
以:而且
蕃:多
虽:虽然
窥伺:偷偷地察看
效慕:仿效
莫:没有谁,代词
如:比得上,动词
观察郭橐驼种的树,或者是移植的,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人能比得上。
第二段:介绍郭橐驼的籍贯及高超的种树技艺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郭橐驼种树技艺的高超?
买树者
树
他植者
争迎取养
硕茂,早实以蕃
莫能如也
(侧面:衬托)
(正面)
(侧面:对比反衬)
第三段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zī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寿:形容词作动词,活得长久
孳:繁殖
天:天性,指自然生长规律
以:连词,来,表目的
致:使……达到
焉尔:罢了。尔:同“耳”
有人问他(种树的秘诀),他回答说:“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使它的本性得到充分发展罢了。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凡:凡是
性:性质、方法
本:树根
舒:舒展
培:培土
故:旧,原来的
筑:捣土
密:结实
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土,它捣土要结实。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shì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既然:已经这样
已:“矣”,了
去:离开
莳:栽种。
若子:像对待子女一样精心。
置:放在一边不管
则:那么
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得:得以(发展)
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去看它。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不理不睬,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害:妨害
长:生长
而已:罢了,句末语气词连用
硕茂:使……硕大茂盛
抑耗:抑制损耗
其实:它的果实
早、蕃:使……结果早,使……结果多
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损耗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不然:不这样
拳:拳曲,伸展不开
易:更换
若……则……:如果……那么(就)……,连接假设复句的固定结构。
不过:不是过多
焉:句中语气词,无义
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如果不是过多就是过少。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苟:如果,连词。
反是者:与这相反的人。
则:却
恩:宠爱。
旦、暮:名词作状语,从早到晚(互文)
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却又爱护的太过用心,担心的太多,从早晨到晚地察看、抚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爪:用爪抠,掐
肤:皮
以:表目的,连词,来
验:检验,观察
生枯:活着还是枯死
疏密:土的松紧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以:表修饰
更严重的,用指甲划破树皮来察看它是活着还是枯死了,摇晃树根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却一天天地背离了树木的本性。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虽:虽然
其实:这实际上
故:所以
若:比得上,赶得上
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都赶不上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宾语前置:故不若我也
宾语前置:吾又能为何哉 (能为何:能够做什么)
郭橐驼种树与他植者有什么不同?
郭橐驼 他植者
原理
方法 移植:
管理:
结果
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无
本欲舒
培欲平土欲故
筑欲密
根拳、土易、培不当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不害其长,不耗其实
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暮抚,已去复顾。爪其皮肤摇其根本。
其天者全而其性得
木之性日以离、
害之仇之、不我若
对比
第四段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以:把
官:做官
理:治理
业:职业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郭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
判断句:“…也”,表示判断
然吾居乡,见长zhǎng人者好hào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然:然而
长:名词用为动词,治理。大县的长官称“令”,小县的长官称“长”。
烦:使……繁多
若:好像
以:因为
祸:名作动,遭受祸患
然而我住在乡里,看见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
省略句:而卒以(之)祸
省略句:然吾居(于)乡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xù尔植,督尔获,早缫sāo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tún。’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勖:勉励
督:督促
缫:煮茧抽丝
而:通“尔”,你们的
绪:丝头
缕:线
字:养育,抚育
遂:成,养好
鸣:使……发出响声,敲响
而:表承接
聚:使……聚集
从早到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一会儿)敲鼓使百姓聚在一起,(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
吾小人辍飧sūn饔yōng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小人:小民,百姓
飧饔:飧,晚饭。饔,早饭。名作动,吃饭
劳:慰劳
且:尚且
暇:空闲
何以:以何,靠什么,用什么,凭什么
蕃:使……繁衍生息
安:使……安定
性:性命
病:困苦
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使我们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倦。
宾语前置:又以何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若是:像这样
其:表推测,大概
类:像,相似
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那么和我从事的这个职业大概也有些相似吧?”
他植者的种树与官理有何相似之处?
他植者 官 吏
行为描述
结果
相似之处
结论
根拳,土易,培不当
旦视暮抚,已去复顾
爪其皮肤,摇其本
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击木而召
木性日以离
无以蕃吾生安吾性,病且怠
勤虑害树
繁政扰民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顺民之性以养其民
类比
第五段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zhuàn其事以为官戒。
养人术:治民的方法
传:为……作传
以为:把……作为
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第五段:写问者的意外收获及作传的目的
省略句:传其事以(之)为官戒
寓言
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上层统治者要清肃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民休养生息。
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
“我、吾、余、予、朕、台(yí)、卬(áng)”等七个。其中,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
吾:吾与汝毕力平险
余:余闻而愈悲
我: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予:予观夫巴陵胜状
知识拓展
谦称 :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在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
1、自称其名。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自称低贱的身份。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牛马走”指“像走马一样被役使的仆人”,是谦称。
第二人称代词
“女、汝、尔、而、乃、若”等六个。其中以“女、汝、尔、若”四个为常见。
“汝”“女”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
女: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汝:汝是大家子
尔:尔等
若:若属皆且为所虏
尊称
“子、足下、君、公、先生、大王、陛下(对君王)”作第二人称时,是尊称,相当于先生,“您”。
1、称人之字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汉书李广苏建传》)
2、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
古人多用“子”、“君”、“公”、“先生”等。
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孟子滕文公下》)
3、称人以其近侍、所在。
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①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③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第三人称代词
“彼、之、其、厥、他、渠”等六个。其中以“彼、之、其”三个为常见。
彼: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之:公与之乘
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他”在上古汉语中不是第三人称代词,只表“其他”、“别的”之类的意思,是指示代词。
“他”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大概始于晋代。
“渠”后来也可作第三人称代词。如:“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 (《三国志吴书赵达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