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课件(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课件(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2 10:4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认识多媒介与善用多媒介
第一课时
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1
2
3
探讨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
了解媒介语言的题型考法
认识媒介
1
媒介
广义的媒介:凡是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
从传播学角度:媒介指利用媒质存储和传播信息的物质工具。 “媒介即信息”
媒介包括两方面要素:
一、包容媒质所携带信息或内容的容器,如书(甲骨竹简、帛书纸书)、相片、录音磁带、电影胶片、录像带、影音光盘等;
二、用以传播信息的技术设备、组织形式或社会机制,包括通讯类(译码、电报、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广播类(布告、报纸、杂志无线电、电视等)和网络类(如国际互联网)三大类。
(一)认识多媒介
活动一:请据此展开一次关于“身边人获取信息习惯”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同学们,你们是如何获知这个新闻事件的?
(一)认识多媒介
第一媒体:基于文字的报纸期刊(纸媒)
第二媒体:基于无线频率的广播
第三媒体:基于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的电视传媒
第四媒体:基于网络的互联网
第五媒体: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即
时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大众为传播目标,以定
向为传播目的,以 及时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
播应用的大众传媒平台。
(二)认识多媒介的特征
活动二:明确不同媒体的传播特点。
特点:
①发行面广,覆盖面宽。
②发行对象明确,选择性强。
③信息传播迅速,时效性强。
④携带方便,可随时随地接收信息。
⑤信息容量大,选择方便。
报纸
①传播范围广,传播迅速快,时效性强。
②信息受众广泛,覆盖面大。由于广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收音机就可以收听。
③信息传播方便灵活,声情并茂。
④制作简便,成本低。
⑤接收方便。
广播
①集字、声、像、色于一体,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②覆盖面广,公众接触率高。
③信息带有较强的娱乐性,易于为受众接受。
④信息稍纵即逝,不易存查。
⑤费用昂贵,制作成本较高。
电视
①多种传播符号组合,表现形式丰富。
②信息丰富,资源共享。
③网上信息可随时更新,时效性强。
④实现信息双向传播,建立传受平等的新型传播模式。
⑤信息选取由“推”到“拉”,便于搜索查询。
⑥网上信息以超链接的方式发布,信息之间关联性高。
⑦通信方式迅捷便利。
互联网
探讨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
2
下面是一则校报的招聘启事,需要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发布出去,以得到更多同学的关注和响应。选择几种你熟悉的传播媒介(如广播、手机短信、微博、校报、微信公众号等),根据其传播特点对招聘启事进行改写,如调整内容、语言、呈现形式等,并说说这样改写的理由。
招聘启事
校报拟招聘两名编辑,具体信息如下。
岗位职责:负责来稿筛选、文字编辑和部分校内新闻采写工作。
招聘对象:高一、高二年级学有余力的同学。
应聘条件:1. 热爱文学、热爱写作,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较 h gdhs h sg 高的文字水平;
2. 能够细致认真地做好文字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
3.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应聘方式:发送个人简历至邮箱××××。
截止日期:3 月25 日。
校报编辑部
3 月1 日
①真实性。新闻是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的,语言首先必须具有准确性,尽可能使用中性词,切不可因追求语言的轰动效应,用大话套话拔高报道对象,带有主观色彩。
②群众性。新闻应尽量使用群众易于接受的语言,站在群众的角度上写新闻,给群众以亲切感,体现媒体对群众的一种关怀。
③文学性。要使新闻最大限度地向新闻受众延伸扩展,必须艺术地再现事实,通过文学性更好地体现接近性。用细节生动地表现人物与事件,运用幽默风趣的笔调增强感染力,拟制形象化标题产生冲击力。
报纸
同学们请注意,现在播报一则“招聘启事”。
校报编辑部计划在高一、高二年级的同学中招聘两名编辑,受聘的两位同学将负责以下工作:稿件筛选、文字编辑和部分校内新闻的采写。
如果你热爱文学、热爱写作,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较高的文字水平,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责任心,能够认真细致地做好文字工作,欢迎你前来应聘。应聘截止日期是3月25号。你只需要在3月25号之前把个人简历发送至邮箱××@××即可。
1.广播稿
①口语化。广播新闻的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
②形象化。广播语言的形象化,就是运用具体、生动、鲜明和逼真的词语,将广播新闻中听众看不到、摸不透的事件和景象,通过广播的语言独特地展现在听众面前,使听众获得真切的感受,如身临其境一般理解事件背后的道理。
③大众化。新闻语言,要说群众听得懂的话。
1.广播稿的特点
校报拟招聘两名编辑,面向对象为高一、高二学生,请有意者发个人简历至邮箱××××,截止日期为3月25日。
2.手机短信
3.微博
【招聘启事】美女、帅哥看过来!寻找校报最靓的仔
【岗位职责】筛选来稿、文字编辑、新闻采写。
【应聘条件】1.高一、高二,学有余力;2.热爱文学爱写
作,有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字水平,沟
通能力良好;3.细致认真,责任心较强。
【应聘方式】发送个人简历至邮箱××@XX。
【截止日期】3月25日。
4.校报微信公众号
如果你钟情文学热爱写作,如果你码字的冲动无时无刻不洋溢在身体的血液中,如果你开朗热情善解人意,沟通交流零障碍……来吧,请尽快加入我们!
部门描述:你可愿成为一个“众里寻他千百度”,稿件最终被你轻松选出的高手?你可愿你编辑的文字成为全校师生争相传阅的经典美文?
英才来源:学有余力才华横溢的高一高二的俊男靓女看过来,即将奔赴战场的高三师哥师姐谢绝围观。
最佳途径:按下发送键,把你美好的人生经历以邮件的方式投进邮箱××××就OK了!
敲黑板:过了3月25日就找不到我了哦!心动不如行动,只需两位文坛精英,两位!还等什么啊!
我们将列队夹道欢迎你的加盟!
①注重趣味性。如开头“最靓的崽”能引起阅读者的注意。
②不要长篇大论。刷社交 app的读者根本没有时间阅读冗长的内容,因此我们在改写时可以对原招聘启事的内容做简短化处理,如将“负责来稿筛选、文字编辑和部分校内新闻采写工作”变为“筛选来稿、文字编辑、新闻采写”。
③配图不可缺少。为了迎合现在刷社交app的求职者的阅读习惯,招聘信息一定要有高质量的配图,这样才有助于增加阅读量。
④注重时效性。社交app会自动匹配发表时间,因此原招聘启事中的发表时间没必要再做保留。
微信、微博的特点
以下是目前流行的一些网络用语, 试从网络语言的特点和语言文字规范化两方面简要分析这种语言现象,表达你的看法。
①yyds(永远的神);②绝绝子(太好了);③破防(破除防御);
④我emo了(我有情绪了):⑤凡尔赛;
(1)网络语言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文字规范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网络语言特点:不受传统语法、语义规范标准的约束,往往运用一些特殊的修辞手法,比如仿词、比喻、谐音、拟人等,给人以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但也具有随意性情绪化、碎片化的语言形态。
答案示例
(2)语言文字规范化:从语言学角度看,许多汉语拼音、英语单词、数字、表情符号的混乱组合与使用,在丰富和扩大普通话词汇的同时,也使得一义多词、错别字的现象越来越多,破坏了语言的规范性,传统语法规范面临严峻挑战,从而造成语言混乱。
(1)根据图表数据,结合三方面情况,得出一个相关结论。(不超过30个字)
(2)根据图表数据,从统计项目中任选一一个, 提出一条建议。(不超过30个字)
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大学生每天使用微信时间过长,上课时使用频繁,且主要用于聊天。
(2)
①建议1: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不要太长,否则既影响学习,又伤害眼睛。
②建议2:不应该在上课时使用微信,否则既违反课堂纪律,又影响学习效果。
③建议3:应利用微信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可以使用微信获取资讯、读书等。
答案示例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下面的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近年来,①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发生了快速增长,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③根据统计数据显示,④2000 年国内网上的阅读率仅为3.9%,⑤2012年上升到41.7%,⑥电子书的阅读人数更是达到了2.95亿。⑦截止目前,⑧我国已经有接近20%的网民养成了通过互联网阅读时事新闻的习惯,⑨16%的人群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⑩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电子书上。
成分累赘,删去
“根据……”和“……显示”两种句式杂糅,去掉其中一个
“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不符合语境,可改为“截至”或“截止到”
“人群”指成群的人,属于集合名词,集合名词不能用表数量的词语来修饰,可改为“16%的人”
下面是某校园广播站的一则广播稿,
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做修改。
《吕梁英雄传》(长篇小说),作者系我国著名作家马烽和西戎。全书共80回之多,全部是吕梁革命史的真实写照。为提高同学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校广播站将播出专题节目,为大家解读这部小说,到时将开通热线,由王宏老师为同学们垂询相关问题。敬请关注!
改为“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
“系”改为“是”
改为“全书共80回”
删去“全部”,或将“全部”改为“都”。
改为“解答”
口语化特征:
①避免用同音不同义的词;
②避免用半文半白的词语;
③避免用冗长的句子:
④把单音节词改成双音节词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
善用多媒介与辨识媒介信息
第二课时


标题:活动主题
正文
落款:主办单位的名称及海报的发文日期。
第一: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活动的主要项目、时间、地点等;
第三:参加的具体方法及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等
材料3,见测评P102页。
(二)宣传脚本
阅读公益片《我与梦想的距离》的宣传脚本,并结合视频思考宣传脚本语言的作用。
作用:把观众的想象活动与画面上呈现出的直接感受结合起来,把间接信息和直接信息结合起来。
(三)公众号文章的写作
1、标题与图片;2、开头与正文;3、结尾。
谈谈:你最喜欢的公众号,并说说原因。
学习活动一:设计校运会班级入场式
步骤一
提炼班级关键词
1、写发言提纲(1~3个关键词)
2、分组交流 (各小组推出1个关键词,最后投票出5个)
3、创作班级口号(根据关键词,每组讨论出一个班级口号)
4、撰写讨论纪要
步骤二 
策划方案
结合训练4的参考答案和所给材料,筛选出策划方案的基本要素。
策划名称、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口号、活动内容和说明等。
(有能力和兴趣者,可尝试完成运动会班级入场式的活动策划。
辨识媒介信息
[学习目标]
1.辨识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媒介立场和信息真伪的重要性。
2.辨识媒体立场,甄别信息真伪,判断信息优劣,确定信息主次,养成独立、客观和理性的媒介素养。
3.利用媒介技术,组成学习共同体,拓宽学习的途径,提高学习的效率。
威尔·史密斯奥斯卡颁奖典礼打人事件
“脱口秀主持人克里斯,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拿威尔·史密斯老婆的光头开玩笑,引起了威尔不爽,威尔上台扇了克里斯一耳光。”
“你们知道吗?威尔的老婆之所以掉发,是因为她患了病。因为患病掉发非常严重,她迫不得已才剃了光头。但奥斯卡主持人克里斯,却当着全世界的面,调侃和嘲讽她的光头。”
案例导入:关于威尔·史密斯社会实验
在前不久的奥斯卡颁奖礼上,著名演员威尔·史密斯,扇了主持人克里斯一耳光。这次掌掴事件发生后,台湾一位叫洪黄祥的老师,借用这次掌掴事件,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社会实验。他把这个实验发到了脸书上,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
“嘲讽当然是言语暴力,但打人是更严重的暴力,即便被取笑了,我们也不应该采取暴力,而应该寻求其他解决方式。更何况,克里斯事后也解释了,他并不知道威尔老婆是因为患病才剃光头的。威尔没有给克里斯解释的机会,就直接诉诸了暴力。”
“威尔是家暴目睹者,他小时候,经常看到母亲被父亲打到浑身是血,所以从此发誓,要守护自己的家人。这次他入围影帝提名的角色,恰好也是捍卫家人的勇者。他老婆因病掉发,曾经很抑郁很封闭,好不容易在女儿的鼓励下才走了出来。而如今克里斯的这番嘲讽,让她再次很受伤。所以威尔才站了出来,要保护自己最爱的人。”
“这次威尔掌掴事件,是奥斯卡举办94届以来,第一次发生暴力行为。这个打人画面播放出去,将有上亿人目睹,必然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甚至可能引起一些人的效仿。”
这个实验所呈现的问题,完全就是当下互联网的缩影。不管是专家也好。还是大V也好,抑或是媒体也好,在很多时候,他们让我们看到的信息,其实只是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信息,对于他们不想让我们看到的信息,他们就会刻意隐瞒或者一概不提。所以我们所接受到的信息,其实并不一定就是真相,或者只是被筛选后的一种真相。所以我们在面对一些热点事件时,应具备以下素养:
●在没有足够信息的情况下,不要轻易站队或轻易确定立场;
●面对一件未知的事情时,不要轻易付出全部信任,要保持质疑和探寻真相的思维;
●在做出判断之前,要对事情进行多方考量,不要轻信一方之言;
●要尽量避免立场先行,在全面搜集、整理和筛选信息后,再决定我们的立场。
思考:如果不去辨别信息的真伪就轻信会怎样?
刘学州事件
1、大媒体都有错误报道的记录。媒体不是圣人,它们只是一个信息传播的中介,为社会上某些声音传递一个传播的机会,媒体的存在是为了帮你更好思考。
2、平衡报道:求证报道。在采访中,取得一方说法之后,需要再采访另一方,以求证并取得平衡,防止因偏听偏信、信源失衡而误导舆论。媒体具有哗众取宠的职业本能,很多信息一旦实施平衡报道,双方的言语修辞就会抹煞新闻性和爆炸性。
安徽外卖小哥感动沪上,深夜疾驰27公里为听障老人送菜。
悲痛!警方确认给外卖小哥200元的上海女子,因为网暴,跳楼去世。
暖心故事
人间惨案
●越是碎片化的时代,越是不要从片言只语评判一个人,这不仅是为了认知的谨慎,也是出于做人的负责。
●不要轻易对一件事情下对错,当你足够了解一件事情时,你会发现很难说谁对谁错,大多数时候,只是各自所站的立场不同而已。
●善的对立面不是邪恶,而是无知。罗翔有句话说得好:一个知识(认知)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奇怪的勇气,和一种莫名奇怪的自豪感,因为知识(认知)越贫乏,你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你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
●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辨识媒介立场和信息真伪的有效性方法
1.要学会理性、独立地思考;
2.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法律意识;
3.提高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
4.提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