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6.7乘法运算律练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6.7乘法运算律练习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12 11:3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乘法运算定律练习课》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数学苏教版 章节 第六单元《运算律》例5和例6后的知识与内容
课时 第 1 课时 年级 四年级
二、教材分析乘法运算定律练习课是学习完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例5和例6后的知识与内容。由于刚完成新课的学习,有必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弄清每个乘法运算定律间的区别与联系,灵活选择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三、学习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从作业练习反映学生薄弱的地方在:1、有些学生缺乏判断和分析能力,不能简算的题目,也想尽办法要简算,偏离了原式的题意;2、有些学生不能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导致运用时出现错误;3、有些学生不能根据算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简算方法。所以有必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上一节练习课让学生在练习中梳理知识点加以讨论、交流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在一个开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1、能进一步理解乘法的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弄清每个乘法运算定律间的区别与联系。2、能够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熟练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3、能够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熟练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难点:能够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技术手段
第一环节:知识再现,系统梳理。 通过连线题的小组讨论有利于巩固乘法运算定律的基本模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定律的内涵。 1、连一连。(小组讨论,说说运用了哪个运算定律)2、小结提问:这3个乘法运算定律有怎样的区别与联系? (1)小组自由讨论。(2)小组汇报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生1:2×17×5=2×5×17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是:a×b=b×a生2:13×4×5=13×(4×5)运用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a×b)×c=a×(b×c)生3:(13+25)×4=13×4+25×4运用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是:(a+b)×c=a×c+b×c生4:37×23—37×3=37×(23—3)=37×20也是运用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是:(a-b)×c=a×c-b×c。师:是的,乘法分配律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数的和乘一个因数,我们是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因数相乘,再相加;另外一种是两数的差乘一个因数,最后是相减。学生总结归纳。联系:都跟乘法有关。区别:①乘法交换律的运用只是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进行计算。②乘法结合律的运用改变了运算顺序它们都是同级运算(运用乘法结合律,使算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③乘法分配律是含两级的运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些定律读一遍吧!(教师指板书,学生朗读) 1、PPT。
第二环节:基础练习,巩固知识。(第一关:基础碰碰车) 通过判断题,使学生加深对乘法运算定律内涵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能够避免对相关运算定律的混淆。 1、小判官(对的打“√”,错的打“×”)。(1)40×50+50×90=40×(50+90) ( )(2)4×7÷7×4=1 ( )(3)102×56=100×56+2 ( )(4)41×20-41×3=41×(20-3) ( ) 学生判断后,说明理由,并提出应该如何改正。 1、PPT。
第三环节:深入强化,应用规律。(第二关:升级跷跷板) 1、通过变式练习题,强调凑整、拆分的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使用会使计算更加简便,同时帮助学生总结不同运算定律的特点和适用情况,渗透优化的方法。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87×99 + 87 (2)103×99 学生都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算法并汇报小结两种题型的特点。 (1)87×99 + 87 (隐藏1)=87×(99 +1) =87×100 =8700 (2)103×99 (拆分因数)=103×(100-1)=103×100-103=10300-103=10197师:有拆分103的吗?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 1、多媒体平台投影。2、PPT。
2、通过题组的对比练习抓住典型错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错误原因,突破思维定势,找到正确算法,加深对乘法运算定律含义的理解,归纳简便运算先看,再想,最后算的方法。 2、比一比,算一算。(1)125×(8×80) 125×(8+80)(2)68+32×5 (68+32)×5 (1)125×(8×80) =(125×8)×80 =1000×80 =80000 125×(8+80) =125×8+125×80 =1000+10000 =11000选几名答案不同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出示课件)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小结:做题时一定要先看清楚数字和符号的特点。(2)68+32×5 =68+160 =228 (68+32)×5 =100×5 =500选几名答案不同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小结:不能乱用运算定律,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出示课件)问:回顾4道题的做题过程,思考一下做题时怎样做才能算得又对又快?总结:做题时要先看看算式中符号和数字的特点,判断是否要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再想想,应该用哪种运算定律;最后再认真地计算。(补充板书:看——想——算)
第四环节:巩固提升,实践运用。(第三关:智慧摩天轮) 1、通过提升练习,适度拓展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范围,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 1、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99×87+99×14-99的正确结果是( )。A.8700 B.8900 C.9900 D.10000(2)小明将25×(☆+4)错算成25×☆+4,这样比正确结果少了( )。A.100 B.96 C.25 D.75 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1、PPT。
2、开放式问题,学生可以根据多个信息选择自己有用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选择不同的运算定律解决问题。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所学的是有价值的数学,利用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数学。下面我们来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件出示)一套运动服上衣75元,裤子45元。李阿姨买了60套这种运动服。张阿姨和陈叔叔各买了50件运动服上衣。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1)李阿姨一共花了多少钱?(2)张阿姨和陈叔叔一共花了多少钱?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指名回答(两种提问),集体订正。
第五环节: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鼓励学生说出感受和收获,进一步明确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课堂结束阶段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拓展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活”起来,使所学知识得到延伸和升华。 1、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课后作业:思考这些题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并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拓展练习:  99×99+199=  999×999+1999=  9999×9999+19999=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并课后完成拓展练习。 1、PPT。
六、教学板书设计
乘法运算定律(练习)看       乘法交换律: a×b=b×a   想 乘法结合律:(a×b)×c= a×(b×c)  同级运算乘法分配律:(a+b)×c=a×c+b×c  两级运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