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10 阿长与《 山海经 》
核心回顾
1.注字音
憎恶( )( ) 粗拙( ) 惧惮( ) 菩萨( )
诘问( ) 哀悼( ) 孤孀( )
2.明词义
(1)__ __:细碎的说话声。
(2)__ __: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3)诘问:__ __。
(4)絮说:__ __。
3.填词语
(1)2020年4月4日清明节,巴中市中学开展缅怀先烈、__ __(怀念 哀悼)抗疫烈士和逝世同胞活动。
(2)他今天说话语无伦次的,我感到有点儿__ __(莫名其妙 不知所措)。
(3)在__ __(繁忙 烦琐)的事务叫人心烦意躁时,我真希望自己就是那圆月旁轻纱般的云朵:空灵,飘逸。
4.记常识
(1)《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__ __,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__ __》《__ __》《故事新编》,散文集《__ __》,散文诗集《__ __》等。
(2)《朝花夕拾》又名《__ __》,是鲁迅写的一部__ __散文集,主要内容是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惊骇(hài) 烦琐(suǒ) 疮疤(chuānɡ) B.掳去(Iǔ) 诘问(jié) 憎恨(zènɡ)
C.郑重(zhènɡ) 惧惮(dàn) 霹雳(pī) D.粗拙(zhuō) 孤孀(shuānɡ) 陆玑(jī)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科学的健身指导不仅能帮助健身者避开运动误区,还能让健身事半功倍。
B.家喻户晓的抗疫专家钟南山、李兰娟,为此次抗疫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C.施工现场,机器声振聋发聩,工人们夜以继日。短短十天,一所高规格的传染病医院就横空出世。
D.被誉为“佛中之圣、梵中之宝”的宝梵壁画笔力遒劲深厚,色彩鲜艳明丽,所绘法像103人,各具情态、栩栩如生,将天上、人间融为一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超凡的艺术魅力。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B.小强和小刚参加学校乒乓球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他终于夺得冠军,为班级赢得了荣誉。
C.中国高铁正在积极走出国门,谁也不会否认它将来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D.学校的几名老师带领我们游览了巧夺天工的张家界大峡谷。
4.下面依序填入横线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哥儿,你牢牢记住____”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____‘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 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____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____”
A.。 , ”。 ……。 B.! : 。” ……。
C.。 , 。” ……。 D.! : ”。 ……。
5.下列不是写阿长对“我”的关爱的一项是 ( )
A.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
B.她常常对我讲“长毛”。
C.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D.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6.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
A.《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学习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出自本书。
B.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如称呼对方叫“足下”“阁下”;称对方的家叫“府上”;称对方家里的人要冠以“令”字表示敬重,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
C.《阿长与<山海经>》通过欲抑先扬的手法,既刻画了阿长好事粗俗、迷信可笑的一面,又凸现了她朴实善良、仁厚慈爱的天性。
D.《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我”的保姆,给“我”买回《山海经》,“我”对阿长这位保姆一直拥有美好的感情。
7.下列选项中,符合语境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 )
A.欢迎你到我家来拜访。
B.天气炎热,同学非要请我吃冰淇淋,我只好笑纳了。
C.令兄这次光临寒舍,不知有何见教。
D.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华同学荣幸地加入我们班级。
8.下列选项中对鲁迅的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 )
A.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B.鲁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C.鲁迅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朝花夕拾》;散文集《故事新编》。
D.鲁迅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9.综合性学习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茁壮成长。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同学们学习了不少他的作品。为了展示学习成果,班上将开展“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辨识作品
小晴收集了鲁迅的四篇作品,请你帮她选出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故乡》
C.《藤野先生》
D.《阿长与<山海经>》
(2)拟串联词
串联词一般需要把两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恰到好处地调动活动的气氛。既要关照先前,画龙点睛,又要引导其后,渲染蓄势。本次读书活动有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小洋向同学们介绍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然后由小云介绍《阿长与<山海经>》。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同学介绍的内容衔接起来。
答:__ __
(3)探究名言
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 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答:__ __
能力提升
10.阅读课文“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最为心爱的宝书”,回答问题。
(1)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
答:__ __
(2)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 表明了“我”的什么心理
答:__ __
(3)仔细品味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答:__ __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答:__ __
(5)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当阿长问《山海经》时,“我”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是“我”还是对她说了,这说明“我”对阿长买书还是抱有很大的希望。
B.“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连……也来问……”,表明“我”对《山海经》的渴慕几乎到了尽人皆知的地步,最终惊动了不知《山海经》为何物的阿长。
C.“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的是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的事。
D.文段最后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是“我”渴慕已久的,最初想得到的,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PAGE第三单元
10 阿长与《 山海经 》
核心回顾
1.注字音
憎恶( zēnɡ )( wù ) 粗拙( zhuō ) 惧惮( dàn ) 菩萨( sà )
诘问( jié ) 哀悼( dào ) 孤孀( shuānɡ )
2.明词义
(1)__切切察察__:细碎的说话声。
(2)__震悚__: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3)诘问:__追问,责问__。
(4)絮说:__絮絮叨叨地说__。
3.填词语
(1)2020年4月4日清明节,巴中市中学开展缅怀先烈、__哀悼__(怀念 哀悼)抗疫烈士和逝世同胞活动。
(2)他今天说话语无伦次的,我感到有点儿__莫名其妙__(莫名其妙 不知所措)。
(3)在__烦琐__(繁忙 烦琐)的事务叫人心烦意躁时,我真希望自己就是那圆月旁轻纱般的云朵:空灵,飘逸。
4.记常识
(1)《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__鲁迅__,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__呐喊__》《__彷徨__》《故事新编》,散文集《__朝花夕拾__》,散文诗集《__野草__》等。
(2)《朝花夕拾》又名《__旧事重提__》,是鲁迅写的一部__回忆性__散文集,主要内容是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
A.惊骇(hài) 烦琐(suǒ) 疮疤(chuānɡ) B.掳去(Iǔ) 诘问(jié) 憎恨(zènɡ)
C.郑重(zhènɡ) 惧惮(dàn) 霹雳(pī) D.粗拙(zhuō) 孤孀(shuānɡ) 陆玑(jī)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C )
A.科学的健身指导不仅能帮助健身者避开运动误区,还能让健身事半功倍。
B.家喻户晓的抗疫专家钟南山、李兰娟,为此次抗疫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C.施工现场,机器声振聋发聩,工人们夜以继日。短短十天,一所高规格的传染病医院就横空出世。
D.被誉为“佛中之圣、梵中之宝”的宝梵壁画笔力遒劲深厚,色彩鲜艳明丽,所绘法像103人,各具情态、栩栩如生,将天上、人间融为一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超凡的艺术魅力。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C )
A.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B.小强和小刚参加学校乒乓球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他终于夺得冠军,为班级赢得了荣誉。
C.中国高铁正在积极走出国门,谁也不会否认它将来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D.学校的几名老师带领我们游览了巧夺天工的张家界大峡谷。
4.下面依序填入横线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
“哥儿,你牢牢记住____”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____‘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 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____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____”
A.。 , ”。 ……。 B.! : 。” ……。
C.。 , 。” ……。 D.! : ”。 ……。
5.下列不是写阿长对“我”的关爱的一项是 ( B )
A.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
B.她常常对我讲“长毛”。
C.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D.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6.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D )
A.《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学习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出自本书。
B.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如称呼对方叫“足下”“阁下”;称对方的家叫“府上”;称对方家里的人要冠以“令”字表示敬重,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
C.《阿长与<山海经>》通过欲抑先扬的手法,既刻画了阿长好事粗俗、迷信可笑的一面,又凸现了她朴实善良、仁厚慈爱的天性。
D.《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我”的保姆,给“我”买回《山海经》,“我”对阿长这位保姆一直拥有美好的感情。
7.下列选项中,符合语境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 C )
A.欢迎你到我家来拜访。
B.天气炎热,同学非要请我吃冰淇淋,我只好笑纳了。
C.令兄这次光临寒舍,不知有何见教。
D.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华同学荣幸地加入我们班级。
8.下列选项中对鲁迅的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 C )
A.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B.鲁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C.鲁迅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朝花夕拾》;散文集《故事新编》。
D.鲁迅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9.综合性学习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茁壮成长。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同学们学习了不少他的作品。为了展示学习成果,班上将开展“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辨识作品
小晴收集了鲁迅的四篇作品,请你帮她选出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 B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故乡》
C.《藤野先生》
D.《阿长与<山海经>》
(2)拟串联词
串联词一般需要把两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恰到好处地调动活动的气氛。既要关照先前,画龙点睛,又要引导其后,渲染蓄势。本次读书活动有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小洋向同学们介绍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然后由小云介绍《阿长与<山海经>》。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同学介绍的内容衔接起来。
答:__刚才小洋同学带领我们领略了鲁迅儿时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在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读书生活。下面,让我们跟随小云去认识鲁迅儿时的保姆阿长,她是一位怎样的人 鲁迅对她又怀有怎样的情感呢 __
(3)探究名言
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 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答:__爱憎分明;珍惜时间(勤奋努力);勇于实践(勤于探索)。__
能力提升
10.阅读课文“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最为心爱的宝书”,回答问题。
(1)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
答:__为了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一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__
(2)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 表明了“我”的什么心理
答:__“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表明了“我”看不起她。__
(3)仔细品味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答:__表现了“我”接到《山海经》时的震惊和感激之情。__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答:__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__
(5)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A.当阿长问《山海经》时,“我”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是“我”还是对她说了,这说明“我”对阿长买书还是抱有很大的希望。
B.“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连……也来问……”,表明“我”对《山海经》的渴慕几乎到了尽人皆知的地步,最终惊动了不知《山海经》为何物的阿长。
C.“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的是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的事。
D.文段最后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是“我”渴慕已久的,最初想得到的,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