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三位数加减法”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规划
“三位数加减法”单元规划属性表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运算 □方程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
单元数量 1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自然数的运算 三位数的加减法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 1
三位数加减一位数 1
三位数加法 4
三位数减法 4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
小练习(2)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模型
说明
二、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一)研读课标
“三位数加减法”单元学习基本要求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学 所属模块 提炼学科核心概念
三 位 数 加 减 法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 理解“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熟练地进行口算。 B.理解 数与运算 数感和运算能力
三位数加减一位数 理解三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B.理解
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 理解三位数加减法的横式、竖式计算方法,理解其中的算理,运用多种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B.理解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理解用整十数、整百数进行加减法估算的方法,运用多种估算方法,合理选择数据进行估算。 B.理解
(二)分析教材
1、知识编排体系
(1)单元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小学阶段“数与运算”模块的教材安排
模块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数 与 运 算 1.1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 2.2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十进制计数法) 3.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 4.加减混合运算 5.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解决实际问题 1.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 2.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解决实际问题 3.乘法口诀,以及相应的乘除法口算 4.两步计算式题 1.分数的初步认识 2.乘、除数是两、三位数的乘除法 3.两步计算式题,并解决实际问题 4.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 5.常见数量关系的理解(一) 1.多位数的认识 2.以万、亿作单位的数 3.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 4.分数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5.小数的认识 6.小数加减法 7.四则混合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8.运算定律与运算性质 9.常见的数量关系(二) 1.小数乘除法计算 2.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正、负数的初步认识 4.解决实际问题
(2)本单元在不同学段的联系与发展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百以内的加减法与数射线的有关知识,对计算方法、过程有一定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三位数加减法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需要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三位数加减法的口算和三位数的加减法的笔算(退位与进位)、估算及在生活中的运用。这些是学生学习笔算多位数加减法与加减混合运算的起点,对后续学习和日常生活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让学生扎扎实实的理解与掌握,并灵活运用。
(3)本单元各例题教学发展路径
模块 学科核心概念 单元内容组成 例题匹配情况 例题学习要求 例题之间联系
数与运算 数感和运算能力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 P26例1 在数射线上理解“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探索算法的多样化。选择最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P26例2 利用数的组成理解“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位数加减一位数 P27例1 利用数射线理解三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推算出三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逐步培养类比与推算的能力。
P27例2 利用数射线理解三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位数加法横式计算 P28、29例1、2 探索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过程,掌握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方法。 利用两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方法探索理解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方法。
三位数加法竖式计算 P30、31例1、2 掌握和是三位数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加法计算。探索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利用两位数加法的竖式式计算方法探索理解三位数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P31例3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竖式加法计算,并总结计算方法。
三位数减法横式计算 P33例1、2 探索三位数减法的横式计算过程,掌握三位数减法的横式计算方法。 利用两位数减法的横式计算方法探索理解三位数减法的横式计算方法。
三位数加法竖式计算 P35例1 能够把两位数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减法的竖式计算中,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逐步养成类比与推算的能力。 利用两位数减法的竖式式计算方法探索理解三位数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并总结计算方法。
P37例2 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竖式减法计算,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并总结计算方法。
P37例3 掌握被减数十位是“0”的三位数减法竖式减法计算,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并总结计算方法。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P38 例1 掌握用相邻的整十数、整百数进行加法估算方法。体验到“加法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认识估算与笔算的差别,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P39 例2 掌握用相邻的整十数、整百数进行减法估算方法。体验到“减法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小练习(2) P40 1、2、3、4、5 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应用的意识,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位数加减法的算理、计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本单元中可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单元可以在教学中可借助数射线、简图等图形的直观性来阐明三位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在理解三位数加减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与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类比。
转化也称化归,是数学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甲问题的求解,化归为乙问题的求解,然后通过乙问题的解反向去获得甲问题的解。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可以转化为两位数的加减法。
数形结合是把数或数量关系与图形对应起来,借助图形来研究数量关系或者利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图形的性质,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三位数加减法的算理理解过程中可以借助数射线、简图等。
模型思想是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解答来解释现实问题。对小学数学而言,“建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某种带有“模型”意义的数学结构的过程。在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中,横式计算、竖式计算、估算等都有其特定的模式。
3、数学的育人价值
本单元作为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三位数加减法各种计算方法的探究,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崇尚科学的理性精神。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感受数学的有用性,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观。同时,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伴随着困难,进行艰难曲折的数学探索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抗挫能力。
(三)分析教法
本单元主要可采用的教学方法
模块 内容 教学方法举例 说明
口算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演示法、图示法、谈话法、尝试法 借助教学具演示、直观图示、谈话交流、尝试计算等方法理解口算方法。
三位数加减一位数
笔算 三位数加法 情境法、尝试法、图示法、讲解法、练习法 创设问题情境,借助直观图示,理解运算顺序;借助图示与讲解,归纳算法,组织适当练习,形成必要技能。
三位数减法
估算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情境法、发现法、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 创设问题情境,开展估算尝试;组织问题讨论,发现估算方法;以具体问题情景开展方法辨析,进行估算训练。
三、单元教学目标
(一)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基础是在学生学习百以内的加减法与数射线的有关知识,对计算方法、过程有一定掌握。同时,对千以内数有了系统的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法的横式、竖式计算,知道了计算法则,对千以内数的组成、大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学习了在数射线上做加减法。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的起点。
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口算,解决两三位数加减三两位数等较复杂的计算,并且运用估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丰富学生的计算策略。另外,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所获得的信息,解决简单的三位数加减应用问题。此外,由于计算内容的枯燥性,以及二年级小朋友注意力的特点,教学设计时创设的情境是否新颖,是否有趣味性,活动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活动,能否激发学生对乘法计算的探究欲望,也需要教师考虑。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数射线直观进行千以内整百数的加减法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几个一百加几个一百,几十个十加几十个十的推算方法。
2.理解三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三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理解三位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初步学习用整十数、整百数进行估算的方法,逐步养成估算的意识。
5. 运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应用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6.引导学生探究、交流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归纳、发现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算能力与迁移能力。
7. 引导学生探究、交流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归纳、发现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感受数学中蕴含着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9.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0.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简化数字计算、提高计算效率中,感受到数学思维的乐趣。
(三)单元教学重点
1.理解和掌握三位数加减法口算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进行三位数加减法的横式与竖式计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3.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三位数减法中的连续退位。
4.利用“整十数、整百数”对三位数加减法进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四)单元教学难点
1.三位数加减一位数进退位加减法的口算,以及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2.建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模式及算理。
3. 建构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模式。
四、单元学习活动设计
依据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流程,本单元的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与评估用表
设定 活动 目标 活动名称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 三位数加减一位数 三位数加法 三位数减法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小练习(2)
活动目标 1.理解“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熟练地进行口算。 2.理解三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理解三位数加法的横式、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4.理解三位数减法的横式、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5.理解用整十数、整百数进行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6.正确利用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应用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 活动 方案 活动任务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 活动一 演示主题图,小青蛙从200向前跳到500,又从900往后跳到500。提出问题:小青蛙是怎样跳的?你能把小青蛙跳的过程用算式来表示吗 整百数加法 整百数减法 活动二 1. 出示:800-200= 让学生尝试练习,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找出最简便的方法:8个百减2个百等于6个百,即600。 2. 出示:120-40= 你会计算吗?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介绍: 因为120是12个十,40是4个十,12个十减4个十等于8个十。 三位数加减一位数 活动一 说一说怎样计算 477+5 792-6 活动二 说一说怎样计算 794+9 903-7 三位数加法(横式计算)第一课时 活动一 出示音乐会主题图,A看台356人,B看台247人,A、B两看台共坐了多少人? 引导学生用熟悉的材料来进行算法探讨 三位数加法(横式计算)第二课时 活动一 尝试计算:367+154=? 活动二 购物:妈妈去商店买东西,请你帮她任意挑两样,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算出来吗? 出示:衣服364元 裙子435元 裤子267元 鞋子309元 (1)列出算式,并且正确计算。 (2)小组内交流:你会怎么选,要付多少钱?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三位数加法(竖式计算)第一课时 活动一 媒体出示:师生跳绳比赛得分表 轮小巧小亚朱老师1866412323738246
学生尝试根据比赛得分表提求和问题。 尝试计算小巧两轮比赛的总得分。 3.小结。 三位数加法(竖式计算)第二课时 活动一 媒体出示:师生跳绳比赛得分表 轮小巧小亚朱老师1866412323738246
1.上节课我们计算了小巧与小亚两轮跳绳比赛中的总得分,那么朱老师两轮的总得分是多少呢?你能列出算式吗? 2.尝试计算。 三位数减法(横式计算) 活动一 情境引入:中国南极考察:小亚的叔叔在南极某点上考察,据他统计: 雪海燕 223只 海豹127只 企鹅245只。 根据以上信息提,你能提出哪些数学减法问题? 1.探究不退位减法 出示问题:根据“企鹅和雪海燕相差多少只?” 2. 探究退位减法 出示问题::海豹和企鹅相差多少只? 三位数减法(竖式计算)第一课时 活动一 媒体出示:上海在逐年长高。(1935 上海国际饭店78米;1984 联谊大厦107米;1987 静安希尔顿饭店143米;1999 金贸大厦421米) 出示:上海商城比国际饭店高多少米?(三位数减两位数) 三位数减法(竖式计算)第二课时 活动一 媒体出示:上海在逐年长高。(1935 上海国际饭店78米;1984 联谊大厦107米;1987 静安希尔顿饭店143米;1999 金贸大厦421米) 出示:上海中心大厦比上海商城高多少米?(三位数减三位数) 三位数减法(竖式计算)第三课时 活动一 媒体出示:上海在逐年长高。(1935 上海国际饭店78米;1984 联谊大厦107米;1987 静安希尔顿饭店143米;1999 金贸大厦421米) 出示:某大厦高78米,联谊大厦比该大厦高多少米?(被减数十位是“0”的连续退位)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出示情景图)在快乐活动日中,二年级(1)班折了462只纸鹤,二年级(2)班折了229只纸鹤, 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一个加法问题吗? 比较:两个班共折纸鹤多少只?与两个班共折纸鹤大约多少只? 3. 思考:“两个班共折纸鹤大约多少只?” 可以怎样算?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出示情景图)在快乐活动日中,二年级(3)班折了482只纸鹤,二年级(4)班折了317只纸鹤, 1.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一个减法问题吗? 2.比较:两个班折的纸鹤相差多少只?与两个班折的纸鹤大约相差多少只? 3. 思考:“两个班折的纸鹤大约相差多少只?” 可以怎样算? 小练习(2) 活动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年级小朋友共搜集废电池106节,二年级共搜集废电池184节。 1.两个年级共搜集废电池多少节? 2. 一年级比二年级少搜集多少节? 活动二 创设情境:二年级小朋友为“希望小学”捐图书,捐了312本漫画书,比科技书多147本。科技书捐了多少本?捐的科技书和漫画书一共多少本? 1.提出问题,尝试计算。 2.比较计算,提出质疑,简化算法。
活动性质 完成形式 活动类型
√□独立完成 √□同桌协作 □小组合作 √□集体分享 √□感知体验 √□探究发现 √□理解运用
活动资源 √□工具学具 √□文本资料 √□媒体资源
活动时空 空间 时间
√□普通教室 □功能教室 □室外场所 单课时内( 15 )分钟
活动水平 □有意义识记 √□解释性理解 √□探究性理解
评估 活动 品质 适切性 趣味性 挑战性 开放性 关联性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五、单元作业设计
(一)构建单元作业目标
“三位数加减法”单元作业目标属性表
单元名称 三位数加减法 课时 15课时
作业 目标 具体表述 学
1. 理解“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熟练地进行口算。 B
2. 理解三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B
3. 理解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方法,理解其中的算理,运用多种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B
4. 理解三位数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其中的算理,正确进行计算。 B
5. 理解三位数减法的横式计算方法,理解其中的算理,运用多种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B
6. 理解三位数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其中的算理,正确进行计算。 B
7.理解用整十数、整百数进行加减法估算的方法,运用多种估算方法,合理选择数据进行估算。 B
8. 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9. 理解在连加算式中,交换加数或者添加小括号的方法使运算简便。 B
单元作业内容(略)
六、单元评价设计
“三位数加减法”单元评价标准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观测点 评价标准
A B C
学习兴趣 活动兴趣 乐于 交流 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乐于交流。 愿意参与学习活动,但交流较少。 学习活动中从不参与交流。
探究兴趣 探究 算法 探究算法时,很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 愿意探究算法,但积极性一般。 对探究算法不感兴趣。
学习习惯 书写习惯 字迹 数字端正,大小适中。 数字较端正,大小适中。 数字扭曲,大小不一。
数位 对齐 自觉对齐。 偶尔不对齐。 从不对齐。
直尺 使用 连线时每次自觉用尺。 有时提醒再用尺。 从不用直尺。
课堂专注习惯 星的 变化 每节课上课很认真,课后能得到一颗星。 上课有时走神,有时认真,课后偶尔能得到一颗星。 上课基本不能听讲,课后不能得到一颗星。
计算习惯 草稿 使用 在新知课的练习中,能按照教师要求完成草稿记号,帮助正确思考题目。 经过教师提醒后,在新知的练习中能按照教师要求完成草稿记号。 从不按照教师要求作出草稿记号。
作业专注度 思想集中完成作业,做得好又快。 做作业做做玩玩,偶尔开小差。 做作业一直会做做玩玩,开小差有点多,要努力改正。
检查 习惯 核对检查时能用手或笔指着题目,并做对应记号。 在核对检查后有记号,但偶尔会出现错漏。 核对时不参与检查。并且多次提醒仍不改正。
学业成果 概念理解 计算 算理 能理解三位数加减法中的算理,熟练说出两位数加减法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在实际情况中正确计算。 知道三位数加减法的算理,能说出三位数加减法之间的数量关系。 不能理解三位数加减法的算理,不能说出三位数加减法之间的数量关系。
简单应用 应用 有应用意识,能灵活运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有应用意识,在运算三位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方法欠灵活。 缺少应用意识,不会计算。
计算掌握 计算 技能 熟练掌握用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正确率达90%及以上。 掌握用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正确率80%(不含80%)~90%(不含90%)。 基本掌握用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正确率80%及以下。
“三位数加减法”单元纸笔测试题编制双向细目表
内容 能力描述 学
识记 理解 运用 综合
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 理解“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熟练地进行口算。 √
三位数加减一位数 理解三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
三位数加法 理解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方法,理解其中的算理,运用多种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
理解三位数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其中的算理,正确进行计算。 √
三位数减法 理解三位数减法的横式计算方法,理解其中的算理,运用多种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
理解三位数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其中的算理,正确进行计算。 √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理解用整十数、整百数进行加减法估算的方法,运用多种估算方法,合理选择数据进行估算。 √
小练习(2) 运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单元练习内容(略)
七、单元资源设计
单元资源收集评估表
资源编号 资源内容 资源属性
对应单 元目标 对应教 学环节 资源类型 难易度 是否 使用
1 教材第26页例1、2 目标1 新授 文本 适中 是
2 教材第26页练习 目标1 练习 文本 适中 是
3 教材第27页例1、2 目标2 新授 文本 适中 是
4 教材第27页练习 目标2 练习 文本 适中 是
5 教材第28页例题 目标3、7 新授 文本 适中 是
6 教材第29页练习 目标3、7 练习 文本 适中 是
7 教材第30页例1 目标3、7 新授 文本 适中 是
8 教材第30页练习 目标3、7 练习 文本 适中 是
9 教材第31页例2、3 目标3、7 新授 文本 适中 是
10 教材第32页练习 目标3、7 练习 文本 适中 是
11 教材第33页例1、2 目标3、7 新授 文本 适中 是
12 教材第34页练习 目标3、7 练习 文本 适中 是
13 教材第35页例1 目标3、7 新授 文本 适中 是
14 教材第36页练习 目标3、7 练习 文本 适中 是
15 教材第37页例2、3 目标3、7 新授 文本 适中 是
16 教材第37页练习 目标3、7 练习 文本 适中 是
17 教材第38页例1 目标4、8 新授 文本 适中 是
18 教材第38页练习 目标4、8 练习 文本 适中 是
19 教材第39页例2 目标4、8 新授 文本 适中 是
20 教材第39页练习 目标4、8 练习 文本 适中 是
21 教材第40页1、2、3、4、5 目标3、4、6、7、8 练习 文本 适中 是
22 教参第36-57页 目标1-9 (教师)预习 文本 适中 是
23 教材配套课件 目标1-9 新授 练习 信息 技术 适中 是
设计者:新城实验 李中刚
202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