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2-16 19:2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
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
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辽 建立
北宋建立
西夏建立《天龙八部》中的萧峰是汉人吗?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以游牧和渔猎生活为主。契丹人饮马图猴盖马蹬壶契丹文字 契丹族兴起和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隋唐时期较为宽松的民族政策躲避战乱的中原人带去先进的技术契丹人接受汉文化,学会农耕辽代武士复原图1、五代——占据中原的五个朝代梁晋汉周唐2、十国
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
荆南(南平)、前蜀(后蜀)、北汉周世宗(柴荣) 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皇位,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不料却导致了后来宋朝为夺取该地区而与辽苦战数十年。宋太祖 赵匡胤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在此事件中,宋太祖是怎样“妥善”安置昔日情同手足的开国大臣们的?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为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 赵匡胤为何要“杯酒释兵权”?功绩祸患 对宋朝“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北宋统一全国了吗? 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因而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澶渊之盟宋真宗赵恒宰相寇准 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
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
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我认为宋辽
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规定宋要给辽岁币,
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
宋朝的百姓负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
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
很不利。你的意见呢?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1.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2.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女真 金
1、建立者:完颜阿骨打(金太祖)
2、民族:女真族
3、时间:12世纪初
4、定都:会宁金灭辽和北宋北宋灭亡
(靖康之变)金灭辽、北宋(靖康之变)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在
应天称帝,后定
都临安,历史上
称南宋,赵构就
是宋高宗。
此时的中国有哪几个政权同时存在?金和南宋的对峙对峙:指并存又相对而立,双方敌对状态并未解除,只是没有大的战争。
北宋打仗辽澶渊之盟 被金灭对峙南宋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岳王庙岳母刺字——精忠报国郾 城 大 捷(1140年)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尤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遍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141年,宋高宗指使秦桧以“莫须有”(或许有)的罪名将岳飞父子杀害于风波亭。杭州西湖的岳飞墓下一页青





骨白





臣岳 飞 坟 前 的 四 跪 像
秦桧妻
王氏 妇










!
?仆










?
?秦桧 说岳飞是抗金名将,也是民族英雄历史诊断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
所谓民族英雄是为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或是反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
而这一时期的战争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岳飞不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因而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岳飞抗金受到人民尊敬,为什么不能说他是民族英雄?宋金对峙形势金南宋辽10世纪初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上京北宋960年汉族赵匡胤东京西夏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兴庆金12世纪初期女真 完颜阿骨打会宁
中都南宋1127年汉族赵构临安课堂练习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AB课堂练习3.1115年,在会宁称皇帝建立金的是(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耶律德光
4.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堰城大捷  B.南宋收复建康
  C.南宋开始  D.南宋与金达成和议 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