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语法——句子
语言
房子
词
句子
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能够独立表达完成意思的语言单位。
1.句子的成分
2.句子的分类
3.常见的句法错误
1.句子的成分
句子由不同的成分构成。句子的成分和短语的成分是一致的,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完了>(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
1.1 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一般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
(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1.2 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内容。说明主语怎么样或者是什么。一般由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形容词性短语充当。
(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1.3 宾语
宾语是动词所支配、影响或所涉及的对象,能回答“谁”或“什么”等问题。一般也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1.4 定语
定语是在名词前起修饰(描写)限制作用的成分。通常位于主语前或宾语前。一般用“的”作标志。
(1)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 金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1.5 状语
状语是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修饰、限制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的成分。一般位于主语后、谓语前,用“地”作标志。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 北京 见。
(3)歌声 把王老师 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 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 战胜了神权。
1.6 补语
补语是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的成分。一般位于谓语后、宾语前,用“得”作标志。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1.7 句子的主干
所谓主干,是指把句子的所有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压缩掉以后剩下的部分。
(1)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朱自清《背影》)
(2)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杨振宁《邓稼先》)
2.句子的分类
句子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分类,根据语气分出的叫句类,根据结构特点分出来的叫句型。
2. 句类
陈述句 蜜蜂在酿造甜蜜的生活。
疑问句 今天星期六吗
祈使句 咱们快走吧。
感叹句 这棵树好高哇!
2.1 陈述句
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叫陈述句。它有时可带语气词“了、的、呢、罢了、嘛、啊”等。陈述句是思维的最一般的表现形式,也是使用得最广泛的句子。
①华威先生猛地跳起来了。
②他不会去的。
③他头一回做嘛。
④收获不小呢。
⑤今天星期六了。
2.2 疑问句
具有疑问语调表示提问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句根据表示疑问的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可以分为四类: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
①你瞅这汽车路不是真的修了吗 (是非问)
②累死人啦,怎么还打草 (特指问)
③你是来帮我呢,还是来拆台呢 (选择问)
④他们这一手你说厉害不厉害 (正反问)
2.3 祈使句
要求对方做或不做某事的句子叫祈使句。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命令、禁止,一类是请求、劝阻。这两类句子在语气词等的运用上略有不同,都用降语调。
2.3 祈使句
表示命令、禁止的祈使句一般带有强制性,言词强硬、坚决。这种句子经常不用主语,结构简短,否定句用“不准、不许、别”等,语调急降而且很短促,不大用语气词。例如:
①快去捞饭!米烂了!
②带他们走!
③二春,我不准你去。
④不得随地吐痰。
⑤不许乱说乱动。
2.3 祈使句
表示请求、劝阻的祈使句包括请求、敦促、商请、建议和劝阻等等。也用降语调,但往往比较缓慢,肯定句常常用上语气词“吧”或“啊”。否定句常用“甭、不用、不要、别”等词语和语气词“了、啊”等。例如:
⑦您喝吧,赵大爷!
⑧你还是请进里面休息一下吧。
用语气词“吧”带有商量的口气,用“啊”略带敦促的意味,试比较下面这一句:
⑨说呀,为什么不说呢 说吧!
2.4 感叹句
带有浓厚的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它表示快乐、惊讶、悲哀、愤怒、厌恶、恐惧等浓厚的感情。感叹句一般用降语调。
2.4 感叹句
有的感叹句由叹词构成。有的叹词,它所代表的感情,我们一听就知道,如“哦”表示醒悟:“哦!我记得了。”如“呸”表示鄙视:“呸!胡说!”但是有的叹词表示什么感情,则要看前后的话才能确切知道。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哈哈,哈哈!这酒真是美极啦!——表示喜悦
②哈哈!太幼稚了!——表示讥笑
③哎哟!救命哟!——表示痛楚
④唉哟!这么说来,就得三年工夫。——表示惊讶
⑤唉,你的伤多重啊!——表示叹息
⑥哎!那施粥厂门外也没有这般挤呀!——表示感慨
⑦咦!还是“三炮台”呢!你小子发财呀!——表示诧异
⑧咦!装什么假正经 ——表示鄙视
2.4 感叹句
有的感叹句由叹词构成。有的叹词,它所代表的感情,我们一听就知道,如“哦”表示醒悟:“哦!我记得了。”如“呸”表示鄙视:“呸!胡说!”但是有的叹词表示什么感情,则要看前后的话才能确切知道。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哈哈,哈哈!这酒真是美极啦!——表示喜悦
②哈哈!太幼稚了!——表示讥笑
③哎哟!救命哟!——表示痛楚
④唉哟!这么说来,就得三年工夫。——表示惊讶
⑤唉,你的伤多重啊!——表示叹息
⑥哎!那施粥厂门外也没有这般挤呀!——表示感慨
⑦咦!还是“三炮台”呢!你小子发财呀!——表示诧异
⑧咦!装什么假正经 ——表示鄙视
3.常见的句法错误
3.1 语序不当
3.2 残缺或赘余
3.3 句式杂糅
3.1 语序不当
A、名词前的定语次序不当;
B、动词前的状语次序不当;
C、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
D、违背时间、空间或逻辑的排列和发展顺序。
3.1 语序不当
(1)由于纺织工人努力提高生产质量,我国棉布的出口深受各国顾客的欢迎。
(2)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3)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4)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3.2 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一般主要表现在主、谓、宾和修饰成分的残缺。句子成分赘余,指句子中出现了表达相同意思,起相同作用的成分或不必要的成分。
3.2 残缺或赘余
主语残缺
经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文化水平。
一位农民向国家文物部门献出了一枚祖传的大颗粒珍珠,具有极高的观赏、保存价值。
3.2 残缺或赘余
谓语残缺
他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3.2 残缺或赘余
宾语残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3.2 残缺或赘余
堆砌词语
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 活跃而健谈多了。
3.2 残缺或赘余
虚词多余
这些问题,可以诉诸于司法部门来解决。
为什么火上舞蹈者的脚掌不会被烧伤呢?原因之一是因为舞蹈者不停地跳跃,两只脚掌交替地接触炭火,每次接触的时 间都很短。
3.3 句式杂糅
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背后,还是自信心不 够的表现。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