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2 21:45:1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6张PPT)
题破山寺后禅院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盛唐著名的山水诗人,他吸取了王维在山水中表现禅趣的艺术经验,并将游仙诗和山水诗结合起来,艺术上有独到之处,个人风格比较鲜明。
诵读诗歌
平水韵中的“侵”韵
破山寺,即兴福寺,兴福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
南朝齐延兴至中兴年间,倪德光(曾任郴chēn州刺史)舍宅为寺,初名“大悲寺”。南朝梁大同五年大修并扩建,改名“福寿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
后禅院,禅院即寺院,寺院一般分前后院,前院讲经、供佛,后院即“后禅院”,为僧人居住区。
宋 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中“寺院”门载:
兴福寺,在常熟县破山,为海虞之胜处。齐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唐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即此地也。山中有龙斗涧,唐贞观中山中妪生白龙,与一龙斗于此,而成此涧。有空心潭,因常建诗以立名。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流水对属近体诗中的一种,是指出句与对句上下相承,两句不能互相脱离,更不能颠倒,在语言结构上有一定的前后秩序。
清晨,诗人漫步进入古老的破山寺。初升的太阳透过繁茂高大的树木,将柔和温暖的光芒洒在诗人身上。
“清晨”点明时间,一“清”字传达清新脱俗的意韵;“寺”点明地点,传达出寺院历史悠久,古朴;“日”用“初”修饰,进一步点明具体时间,并有了景致,给人新、美的感觉;“林”用“高”形容,写出林木繁茂高大的景色。
品读诗歌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径通幽: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那条通向禅房的小路于是在晨曦中明明灭灭,而禅房即在那明灭小径的尽头,在早晨的阳光下,花木茂盛,意蕴悠然。
“曲径”写出小路弯弯曲曲的特点;“深”字写出禅院里及周围花木繁茂,花朵竞相开放的情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悦”指山色风光使鸟儿欢悦,此时,又何尝不是诗人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呢?这是运用了“移情”的方法。
所谓“移情作用”,通俗的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外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天地万物也有同样的情感。(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P146)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空”此处可理解为“使……纯净澄澈”,即:潭影使人的心纯净澄澈。表明诗人在透明清澈纯净的潭水里洗净了自己,荡涤了尘世的烦恼。一“空”字传达了诗人写此诗的精髓,成为全诗的诗眼。
“悦”是“空”的前奏,“空”是“悦”的结果。
潭影空人心:“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唐诗选》上第20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与此相类的解释为:“(诗人)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也杂念顿时涤除”(《唐诗鉴赏辞典》第751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另一种解释是:“澄彻的池塘使人心也同样空虚。”“空人心’,意为使人心地空虚”(《唐诗百话》第16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奉寄韦太守陟》)
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送綦毋校书弃官还江东》)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故乡不可见,云外空如一。(《和使君五郎西楼望远思归》)
作品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具有浓厚的禅趣玄机。
当仕途失意、功名无成之际,就更容易以空虚之心沟通自然,泯灭物我界限,于观赏自然中获得一种审美解悟,由功名仕进追求,转化为道德追求,并进而达到审美追求的境界。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白居易《长恨歌》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从字面看也是对古寺的实写,但是诗人在“空人心”之后,听不到任何声音,只感觉钟磬之音在回荡,就不仅仅是写听觉,而是表现内心对整个世界的感悟了。
盛唐山水诗常常写到寺庙里的钟磬,这不仅是因为钟声悠长,能够引起惆怅的共鸣。而且是因为钟声更像是宇宙间的韵律,可以洗净尘俗的杂念,令人悟出心性的空净。(葛晓音)
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学习小结
2.营造余音绕梁的音乐境界。诗人在逐层描绘出节奏流动的时空合一的境象之后,往往在诗的结尾直接引入天籁之声或人为之乐音,全诗仿佛顿时“响”了起来,音乐境界全出,产生一种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艺术效果。这是诗人创构音乐境界的“点睛”之笔。
1.善于用光和影构成清冷幽静的境界。以灵动的笔墨,在时间、地点的变化过程中表现空间景物,创造多层次、有节奏的境界,通过情景触发诗人对某种自然之理的体悟,并且能在意境构造中自觉地融入这种领会,其外显就是名句警策。
高才而无贵仕,诚哉是言。曩刘桢死于文学,左思死于记室,鲍照死于参军,今常建亦沦于一尉。悲夫!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殷璠《河岳英灵集》
拓展学习
清人王闿运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所谓“孤篇”并非“只有一篇”而是“仅凭一篇”足以成为大家。在中国诗歌史上,《次北固山下》《黄鹤楼》《题破山寺后禅院》《枫桥夜泊》这些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也都可视为“孤篇”,它们的作者王湾、崔颢、常建、张继也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声名。
温故知新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①深,非指清溪水深,而是指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②惟孤云,是说昌龄不在,惟见白云,益觉其孤。孤云,暗用齐梁隐士陶弘景《诏向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诗意,易“多”为“孤”,益见昌龄之孤傲清高。陶渊明《咏贫士》诗:“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③君,指王昌龄。主人不在,清光犹照,益增对友人的思念。④药, 芍药的简称。滋, 生长。苔, 青苔。种植芍药的庭院长满青苔,可见主人不在已久。⑤谢时,谢却世事,指辞官归隐。⑥西山, 即鄂渚西山。鸾鹤群,与鸾鹤为伍。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诗意。
课后拓展
思考:这首诗和《题破山寺后禅院》相比,情感、手法等有哪些异同?
山水田园是中国古代诗歌最重要的题材类型之一。从南朝到中唐,是中国山水田园诗的高峰期,其审美方式和精神旨趣都在这一时期形成,并且确立了山水田园诗的基本主题,这就是表现人对大自然活跃生命的深沉体悟,向往回归自然的淳朴和纯真。这种天人合一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