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一、二章 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促进古人类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的是(B)
A.能使用工具 B.丰富的语言 C.能直立行走 D.能制造工具
2.下列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C)
A.人类是由类人猿逐步进化而来的 B.人类和类人猿都用语言文字交流
C.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逐渐增大 D.能使用工具是人猿分界的标志
3.下列叙述属于观点的是(A)
A.北京猿人是生活在距今大约50万至20万年前的直立的人
B.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通常不会进入人体的肺部
C.一个正常人体内的红细胞依次相连的长度,大约可绕地球4圈
D.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时,草木会生长得十分繁茂
4.对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B.下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其身体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
C.森林古猿之间在下地之前就有本质的区别
D.环境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5.下列关于睾丸和卵巢的叙述正确的是(C)
A.都能输送生殖细胞 B.都能分泌雌性激素
C.都能产生生殖细胞并分泌性激素 D.都能产生卵细胞
6.母亲孕育胎儿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我们都应该对母亲充满感激和敬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胎儿来自于卵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B.胎儿所需的营养物质由羊水供给
C.胎儿产生的废物经母体排放到外界 D.“试管婴儿”在体外完成胎儿发育
7.人类生殖过程大致为:精子进入体内,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再发育成胚胎,直至分娩。此过程依次经过图中哪些结构(B)
A.①②④③ B.③④②④③
C.①③④②③ D.③④②①
8.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
B.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部位是输卵管
C.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子宫
D.青春期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明显的第二性征
9.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有关青春期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A.经常流鼻血 B.男生女生的性器官迅速发育
C.出现第二性征 D.身高突增是最显著的特点
10.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青春期不提倡的是(D)
A.生活要有规律,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B.与异性正常交往,男女相处有礼有节
C.少吃刺激性食物,避免声带发生病变 D.面对心理困惑,拒绝向任何人倾诉
11.有关青春期卫生保健的做法,不合理的是(B)
A.保证足够的睡眠 B.通过抽烟缓解精神压力
C.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D.月经期间使用清洁的卫生巾
12.如图符合卵巢发育趋势的是(C)
eq \o(\s\up7(),\s\do5(A)) eq \o(\s\up7(),\s\do5(B)) eq \o(\s\up7(),\s\do5(C)) eq \o(\s\up7(),\s\do5(D))
13.下列关于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D)
A.炎炎烈日,可以多吃冰箱里的冷饮降温消暑
B.如果早餐来不及吃,可以通过多吃中餐来弥补
C.有“虫眼”的蔬菜最安全,可以放心购买和食用
D.不能常吃含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防腐剂的食品
14.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早在公元七世纪,就发现谷白皮具有预防脚气病的作用。谷白皮能预防脚气病是因为含有(B)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15.有的学生吃饭总爱偏食,导致体内缺少维生素A和含铁的无机盐,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此类学生可能会患(A)
A.夜盲症、贫血 B.坏血病、贫血 C.夜盲症、骨痛 D.干眼病、佝偻病
16.脂肪是人体必需的物质。下列关于脂肪在人体内的作用及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是组成细胞的物质之一 B.是人体直接的供能物质
C.肥肉里面含有脂肪较多 D.脂肪属于有机物
17.蛋白质、糖类、脂肪三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具有的共同作用是(D)
①构成细胞的重要材料 ②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③调节人体生命活动 ④储备能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18.人体摄入食物后经过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才能被利用。下列有关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口腔对淀粉起初步消化的作用 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起初步消化的作用 D.无机盐和维生素只有在大肠才能被吸收
19.医生从某病人的消化道内提取样本,经化验样本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无机盐、酶、水、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你认为这是从消化道的哪段提取的(C)
A.食道 B.胃 C.小肠 D.大肠
20.如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③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 D.②为胃液,能将蛋白质彻底分解为氨基酸
二、非选择题(60分)
21.(14分)人类从哪里来?我们每一个人又是怎样来到世界上的呢?以下是“人的由来”的相关概念图,请根据图中提示回答有关问题:
(1)在A、B、C、D四处填入恰当的词:
A森林古猿,B女性,C受精卵,
D成年。
(2)产生精子的器官是睾丸,C的形成发生在输卵管。精子与卵细胞融合的过程叫作受精。
(3)胎儿在母体的子宫中发育,并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同时将废物排出。
(4)图中胎儿到婴儿的过程叫作分娩。怀孕是指胚泡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5)青春期男孩女孩面临第一次遗精或月经初潮时,恰当的做法是A、C(多选)。
A.与父母交流沟通 B.焦虑不安、苦闷,不让人知道
C.向生物老师请教 D.精中精力学习,不去理它
(6)人体发育的正确过程是A。
A.受精卵→胚胎→婴儿→幼儿→童年→青少年→成年
B.胚胎→受精卵→婴儿→童年→幼儿→青少年→成年
C.婴儿→受精卵→幼儿→胚胎→青少年→童年→成年
D.成年→青少年→童年→幼儿→婴儿→胚胎→受精卵
22.(13分)如图为女性生殖系统及生理过程示意图,A、B、C、D都是生理过程。
(1)卵细胞产生于卵巢,卵细胞从该处成熟后到达输卵管的过程叫作排卵。
(2)A生理过程叫作受精,是由卵细胞与精子共同完成,并形成受精卵。
(3)受精卵形成几小时后就开始进行的B过程叫作胚胎发育。
(4)B过程的初期胚胎向子宫移动,通过C过程形成胚泡,并继续移向子宫。
(5)D是胚泡附着在子宫内膜上的过程,又叫怀孕。
(6)在完成D前,子宫的内膜已经增厚了。之后在子宫内膜与胚胎间形成的转运物质的结构叫胎盘。
(7)A到D过程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之后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母体。
23.(6分)你和你的同龄人正步入一生中最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青春期。在青春期,男女同学的身高、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你感受到这些变化了吗?请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从图1的曲线可知男生身高增加最快的年龄大约是12.5岁,女生身高增加最快的年龄大约是10.5岁;进入青春期时,青少年的身高增长速度加快(填“加快”或“减慢”)。
(2)依据图2的曲线可知,进入青春期后,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迅速发育。
(3)从图中可知女性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比男性来得早。
24.(8分)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羊肉胡萝卜蒸饺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它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大家的喜爱。
资料二: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学生营养不良、肥胖等营养健康问题日益严重。为此,我国确定每年5月20日为“中国学生营养日”。我国营养学家将食物按照每日摄入量,形象地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下表将宝塔中各级食物进行具体分类并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参考数据。
在“膳食宝塔”的位置 食物分类 每日摄取量
Ⅴ级 油脂类 小于25 g
Ⅳ级 豆类和奶类 100 g~150 g
Ⅲ级 鱼、禽、肉、蛋类 125 g~200 g
Ⅱ级 果蔬类 400 g~450 g
Ⅰ级 谷类 450 g~500 g
(1)你认为羊肉胡萝卜蒸饺含有的营养物质中,既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有机物是维生素。
(2)胡萝卜中的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能有效地预防夜盲症。
(3)饺子皮(小麦面粉)中的淀粉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而馅中的瘦羊肉含丰富的蛋白质,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中被最终分解为氨基酸。
(4)学生肥胖的主要原因是摄取了太多的脂肪,脂肪消化的场所是小肠。处在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摄取蛋白质和钙,则应多摄取表中的Ⅲ和Ⅳ级的食物。
25.(8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吗?
(2)该实验的变量是唾液。该实验需要重复多次,其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滴加碘液后,预测两支试管的颜色变化是:试管①变蓝;试管②不变蓝。试管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4)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一致,可得出的结论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5)如果继续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则可另外设置一支试管,在该试管中加入馒头的状态应该是馒头块,其他条件与试管②相同。
26.(11分)小肠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下接大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图一是小肠的结构图,图二是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小肠内表面有许多[①]环形皱襞,它的表面又有很多突起,称为[②]小肠绒毛,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有利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2)小肠中除了有肠液之外,还有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的胆汁以及胰液等多种消化液。
(3)图二中代表蛋白质的曲线是Ⅱ,代表小肠的一段是D(填字母)。在消化道中,既不消化又不吸收的部位是图中的[B]咽和食道。
(4)E能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5)小麦中还含有麸质蛋白。麸质蛋白很难被人体彻底消化,会引发部分人群过敏,进而引起小肠绒毛的萎缩。绒毛减少将会降低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作用,进而导致人体出现腹泻、消瘦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