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期中复习(含解析)2021-2022学年下学期湖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期中复习(含解析)2021-2022学年下学期湖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3 07:5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1·湖南株洲·七年级期中)下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北宋与同时期少数民族关系的缩影。它是北宋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订立的( )
A.辽 B.西夏 C.金 D.元
2.(2021·湖南怀化·七年级期中)假如给耶律阿保机填写个人信息,民族一栏应填写
A.满族 B.党项族 C.契丹族 D.汉族
3.(2021·湖南株洲·七年级期中)判断以下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依次是( )
A.辽、西夏、金 B.西夏、北宋、辽
C.金、辽、北宋 D.金、西夏、南宋
4.(2021·湖南张家界·七年级期中)某历史兴趣小组对“宋辽之间、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的状态
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5.(2021·湖南张家界·七年级期中)与北宋并立的西夏少数民族政权是哪族建立的(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回纥 D.党项族
6.(2021·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七年级期中)“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主要说明“澶渊之盟” ( )
A.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 B.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
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D.完全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
7.(2021·湖南株洲·七年级期中)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④的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8.(2021·湖南永州·七年级期中)有人戏称宋朝为“送朝”,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维持了相当时间的和平局面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推动了中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9.(2021·湖南张家界·七年级期中)宋辽议和、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并立中趋利避害
C.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10.(2021·湖南怀化·七年级期中)在这份和议后,宋辽之间“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干戈”,宰相寇准和宋真宗也因此成了宋朝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人物。“这份和议”指的是( )
A.宋夏和议 B.绍兴和议 C.嘉定和议 D.澶渊之盟
11.(2021·湖南·长沙市雨花区石燕湖中学七年级期中)“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略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汉族 D.匈奴族
12.(2021·湖南岳阳·七年级期中)1008年,北宋使臣路振出使辽国,回国后撰写了《乘轺录》献给宋真宗,此书记述他在辽国的见闻,其中提到1007年始建的辽中京,总体布局“状如京师”。这体现了
A.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 B.宋与辽矛盾激化
C.民族的交流与借鉴 D.北宋的国力强盛
13.(2021·湖南张家界·七年级期中)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最难的步骤是比较项的选择,比较时比较项要一一对应。如果要对“北宋与辽议和”与“北宋与西夏议和”进行比较,下列比较项中比较出的“相同点”不准确的是
A.都是北宋送给对方“岁币” B.都是北宋战败后向对方提出议和的
C.有利于边境的贸易与开发 D.双方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14.(2021·湖南常德·七年级期中)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澶渊之盟
A.维持了宋辽间的长久和平 B.实现宋辽双方的完全平等
C.直接导致南方经济的繁荣 D.使北宋军事力量完全瓦解
15.(2021·湖南常德·七年级期中)“宋每年向辽提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辽军撤回,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历史上将这一史实称为
A.澶渊之盟 B.宋夏和议 C.陈桥兵变 D.宋金和议
16.(2021·湖南张家界·七年级期中)比较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关于历史人物阿保机,元昊和阿骨打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创制文字②建立政权③发展生产④与汉族政权友好往来⑤少数民族杰出首领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⑤
17.(2021·湖南永州·七年级期中)绘制历史简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图中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简图是
A.
B.
C.
D.
18.(2021·湖南张家界·七年级期中)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影响在宋辽、宋夏关系中表现为(  )
A.防御求和 B.被动挨打 C.战无不胜 D.割地赔款
二、综合题
19.(2021·湖南张家界·七年级期中)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就重视与边疆少数民族的交往与管辖。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1)材料一中的“朕”是谁?此材料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因为该民族政策他被各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哪位吐蕃赞普派使臣来求亲?唐太宗把哪位公主嫁给了他?
(3)读材料三《唐朝疆域图》,唐朝为加强对西域天山南北的统治,先后设立了什么机构?
(4)材料四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5)材料五中朝廷与辽的“和好”始于哪一事件?你是否同意苏辙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澶渊之盟。北宋建立后,曾对辽用兵,失败后改为消极防御,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皇帝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亲征到澶州城,鼓舞了宋军士气,打退辽军,后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A符合题意,故选A。
2.C
【解析】
耶律阿保机是辽朝开国皇帝,契丹族人。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
3.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定都上京临潢府。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政权,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史称北宋。故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依次是西夏、北宋、辽。故B符合题意;①所代表的政权是西夏,排除ACD。故选B。
4.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辽,宋夏都属于北方政权,而且是相互并存的局面。这体现了此时期的民族政权的特点是几个政权并立,形成了北方个政权对峙的局面,ABD都是正确的,C项表达不准确,所以答案选C。
5.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北宋并立的西夏少数民族政权是党项族建立的;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6.B
【解析】
根据“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和所学可得出,“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故B项正确;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此盟约并不完全平等,排除A项;C项不是材料的重点,材料强调的是和平局面的形成,排除C项;D项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
7.C
【解析】
④位于907—1968年之间,这一阶段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所以阶段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故选C;A是秦汉时期,B是魏晋南北朝时期,D是隋唐时期,排除ABD。
8.B
【解析】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使得北宋与辽之间维持了相当时间的和平局面,宋金之间的绍兴和议使得南宋与金维持了相当时间的和平局面,因此产生的相同影响是维持了相当时间的和平局面,B项正确,排除A项;宋辽、宋金之间的和议都规定宋朝给对方大量“岁币”,因此加重了中原人民的负担,排除C项;宋辽、宋金之间的和议属于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而非中外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解析】
宋辽议和与宋夏议和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从本质上反映出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BD说法明显错误;A没有看到本质。故选C。
10.D
【解析】
宋辽边境“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于戈”,该场景出现的历史背景是澶渊之盟的签订。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符合题意;AB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D。
11.A
【解析】
“行营到处即为家”是说契丹人四海为家,过着游牧的生活,“一卓穹庐数乘车”指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说明契丹人依靠打猎为生。故选A。
12.C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1008年,北宋使臣路振出使辽国,回国后撰写了《乘轺录》献给宋真宗,此书记述他在辽国的见闻,其中提到1007年始建的辽中京,总体布局‘状如京师’”可知,这体现了民族的交流与借鉴。1005年澶渊之盟后,辽宋实现了百年之久的和平,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之间的交流,有了题干“1007年始建的辽中京,总体布局‘状如京师’”的情况,所以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选C。
13.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在北宋取得澶州之战的胜利背景下,北宋主动与辽议和,双方于1005年达成了“澶渊之盟”,所以“都是北宋战败后向对方提出议和的”说法不准确,故选B;宋辽议和、宋夏议和都约定北宋每年给对方大量“岁币”,说法正确,故排除A;宋辽议和、宋夏议和后,都在边境地区设立榷场进行互市贸易,有利于边境的贸易与开发,说法正确,故排除C;宋辽议和、宋夏议和后带来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各政权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说法正确,故排除D。
14.A
【解析】
根据材料“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故选项A符合题意;北宋每年向辽交岁贡,因此,宋辽双方不平等,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南方经济的繁荣是原因是多方面的,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使北宋军事力量完全瓦解”说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5.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宋真宗时,辽攻宋,后来达成澶渊之盟,规定“宋每年向辽提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辽军撤回,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故A符合题意;宋夏和议,使宋夏并立,陈桥兵变,北宋建立,宋金和议,岳飞被害,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D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符,史称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11世纪,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1115年,阿骨打经历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布了女真文字,发展生产。由此分析①②③⑤是三者的相同之处,D正确;辽、西夏与汉族政权宋有战有和;金建立后,与北宋联兵灭辽,后又灭掉北宋。④错误,ABC排除;故选D。
17.D
【解析】
依据示意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为都城;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所以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辽国(位于北宋的东北方)和西夏(位于北宋的西北),D项符合题意。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后形成南宋、西夏和金并立的局面。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8.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抑制武将,逐渐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虽然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武将带兵打仗都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下降的情况,在与北方的对战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宋辽、宋夏关系中表现为防御求和。A正确。B被动挨打和C战无不胜、D割地赔款都夸大了宋辽、宋夏实力对比,双方都是有胜有败。因此BCD错误。综上, 故选A。
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抑制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候达到120多万。因此,宋朝虽然重文轻武但是并没有轻视军队建设。
19.(1)唐太宗 开明 天可汗
(2)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
(3)安西、北庭都护府
(4)赵匡胤 女真 民族政权并立
(5)澶渊之盟。同意:有利于双方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了双方相对和平的局面;不同意: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
【解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爱之如一”可知,这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因此他被称为天可汗。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可知,松赞干布派使臣来求亲,李世民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图片可知,唐朝为加强对西域天山南北的统治,先后设立了安西、北庭都护府。
(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示意图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1115年,女真人建立金;这体现了民族政权并立。
(5)根据所学和材料五“辽与朝廷和好”可知,这就是澶渊之盟。根据所学可知,同意这种说法,因为,有利于双方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了双方相对和平的局面;或不同意这种说法,因此,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