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期中复习(含解析)2021-2022学年下学期湖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期中复习(含解析)2021-2022学年下学期湖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3 07:5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9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1·湖南怀化·七年级期中)宋朝时期,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农作物是( )
A.玉米 B.小麦 C.粟 D.水稻
2.(2021·湖南·桂阳县展辉学校七年级期中)江南地区在汉代时“地广人稀、刀耕火种”,发展到宋代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景象。这一变化表明了( )
A.康乾盛世的出现 B.科学技术的突破 C.海外贸易的发展 D.经济重心的南移
3.(2021·湖南·江永县第三中学七年级期中)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和完成分别是在( )
A.秦汉时期、隋唐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
C.秦汉时期、两宋时期 D.唐朝中后期、南宋时期
4.(2021·湖南株洲·七年级期中)宋朝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的是
A.开封 B.广州 C.景德镇 D.洛阳
5.(2021·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七年级期中)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的一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宋代农业的发展 B.宋代手工业的发展
C.宋代商业的发展 D.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
6.(2021·湖南张家界·七年级期中)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朝廷设立福建市舶司于泉州。市舶司是
A.管理造船业的机构 B.提供住宿的机构
C.印刷纸币的机构 D.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7.(2021·湖南永州·七年级期中)在现代社会,“微信” “支付宝”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唐朝的开元通宝
C.汉朝的五铢钱 D.北宋的“交子”
8.(2021·湖南张家界·七年级期中)《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主要反映了
A.国家重点开发东南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东南地区赋税沉重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9.(2021·湖南张家界·七年级期中)如下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  )
A.政治中心南移 B.城市生活繁荣
C.中央集权加强 D.南方经济发展
10.(2021·湖南永州·七年级期中)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据上表可知( )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11.(2021·湖南·常德市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北宋前期,淮河流域遭遇大旱,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来从越南传入的优良种子品种,分给这一地区的农民播种。这个“优良种子品种”指的是
A.玉米 B.小麦 C.马铃薯 D.占城稻
12.(2021·湖南岳阳·七年级期中)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追求品质、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代代相传,造就了许多手工业精品。下列文物属于宋代手工业精品的是( )
A. B.
C. D.
13.(2021·湖南·桂阳县展辉学校七年级期中)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北宋出现纸币“交子”②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
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④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21·湖南·常德市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在北宋中期,经济最鼎盛成熟时期的宋神宗元丰年间(即公元1078年—公元1085年前后),我国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比例竟达到惊人的30%以上。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了
A.宋朝农业的进步 B.当时手工业十分兴旺
C.商业和贸易的兴盛 D.“交子”的出现
15.(2021·湖南省岳阳开发区长岭中学七年级期中)宋代商业发达的根本原因是
A.纸币的出现,使商品交换极为方便
B.宋朝历来重视商业
C.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商品
D.北宋土地兼并剧烈,失去土地的农民以经商为生
16.(2021·湖南张家界·七年级期中)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兴旺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化昌盛
17.(2021·湖南株洲·七年级期中)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早在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 )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18.(2021·湖南·江永县第三中学七年级期中)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二、综合题
19.(2021·湖南省岳阳开发区长岭中学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和纺织丝绸的国家……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来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材料三 宋高宗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另据《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这句谚语说的是什么现象?
(2)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南方丝织业的繁荣发展,除此之外,在手工业的瓷器业也比较发达,哪里发展为瓷都?
(3)从三则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什么时候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4)谈谈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0.(2021·湖南·桂阳县展辉学校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三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请写出材料一中唐朝农耕技术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2)材料二的表格反映了西汉以来人口(户)数的变化,根据数据变化说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这时的经济重心已从北方的什么流域转移到南方的什么流域?
(3)材料三的谚语表明哪一地区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材料三反映的情况主要得益于哪种优良稻种的推广种植?
(4)你认为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过程对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1.(2021·湖南岳阳·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①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②
粮仓 长安太仓 含嘉仓、洛口仓等 ③
材料二:“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
材料三:方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摘自[南宋]《渭南文集》
材料四:《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材料五:(宋)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契约文约)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造新换旧)……谓之交子。
——〔元〕脱脱等《宋史》
请回答:
(1)请你完成材料一的结论部分。材料一、二反映隋朝社会出现了什么景象?
(2)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原因有哪些?(任写2点原因)
(3)据材料四,归纳北宋大都市商业繁荣的表现。
(4)据材料五,写出交子产生于哪个地区?并探讨宋朝出现纸币(交子)的原因及它的作用。
22.(2021·湖南·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从隋唐到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部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材料二 每年正月二十一日,长安城万人空巷,大家涌向长安城东。这天,皇帝脱去龙袍,換上短衣便鞋,他要亲自下田耕种,以表示对农桑的重视。“藉田之礼”荒废既久,现在得以恢复,百姓无不欢呼雀跃……贞观年间,仅《新唐书》记载的大型水利工程就达27个。
——纪录片《中国通史·贞观之治》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皇帝恢复“藉田之礼”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两例当时发明并推广的生产工具。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一“交子”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图二反映了宋代哪个城市的繁荣?
材料四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两宋时期,南方的水利灌溉事业大大超过北方。…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1159~1179年,南方人口由1600多万增加到2900多万。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3.(2021·湖南怀化·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
材料一 如图为各朝某时期人口(户)统计
材料二 宋真宗曾派人从福建运了3万斛占城稻种,分给江南等地农民种植,受到农民欢迎。真宗还令人在宫内种植,将稻穗在朝堂上展览,让百官都来观看。
材料三 (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人口变化趋势?
(2)材料三说明了南方经济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种地位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地位的最终确立在什么时候?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无联系?为什么?
(4)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4.(2021·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七年级期中)我国江南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绩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来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在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城山区的开发。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稀,则数那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日∶"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江南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
(2)宋代南方地区从越南引进的优良水稻品种是什么?宋代南方普遍种植哪两种经济作物?
(3)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最终在什么时候完成?
(4)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5.(2021·湖南·长沙市雨花区石燕湖中学七年级期中)唐宋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都城平面示意图
材料二 唐宋两个朝代的文化在许多方面是相接续的,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继唐代之后又一个文化高峰。唐代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皇帝和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这个时期文明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在整合中创新。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比较图一和图二,从中提取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信息。唐宋时期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文明是如何在“整合中创新”政治制度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宋代大面积种植占城稻,使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故选D。
2.D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唐代中晚期到宋朝,由于南方战乱少,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所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迁的人口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所以江南经济发展迅速,逐渐超过北方,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所以答案选D
3.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历史上,唐朝中后期开始出现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最终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
4.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C项正确;开封北宋的都城,排除A项;广州是当时著名的商港,排除B项;洛阳制瓷业不发达,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清明上河图》局部、《货郎图》 、纸币铜板拓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王都开封汴京时的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因此这一组图片都反映了宋代商业的繁荣。因此图片反映的主题是宋代商业的发展。选项C符合题意;农业的发展,在图片中没有体现,A排除;手工业的发展、海外贸易与图片内容不符,BD排除。故选C。
6.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海外贸易发达。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故市舶司是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故D符合题意;造船业、住宿、印刷纸币和市舶司无关,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7.D
【解析】
北宋商贸店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选D;秦朝的原型方孔钱、唐朝的开元通宝和汉朝的五铢钱都是金属货币,不是纸币,不符合题意,排除ABC。
8.B
【解析】
考查点:经济重心南移。解题思路:识记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内容。根据“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中国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东南地区,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东南地区赋税沉重,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排除。故选择B。
9.D
【解析】
根据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南方人口户数远少于北方,到两宋时期南方人口户数已经超过北方,这反映出我国南方人口呈上升趋势。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经济重心南移与南北方的户数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表格能够说明南方经济发展即经济重心的南移。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江南经济的开发的史实。东汉末年以来,人口南迁给江南经济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先进的生产经验,江南地区本来就具备优越的自然环境,江南经济开始得到开发。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完成,图表数据的变化说明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回族形成是元朝,所以D说法错误,AC对材料理解不准确,不符合题意。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11.D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D正确;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代引入中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此外,马铃薯、花生等也在很多地方推广。AC排除;小麦至迟在距今33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已经传入中国。B排除。故选D。
12.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著名的瓷窑有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河南钧窑、浙江哥窑、浙江河南的官窑。其中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定窑孩儿枕是河北定窑的产品,属于宋代手工业精品。选项D符合题意;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大的青铜器,A排除;铜冰鉴,战国时期青铜酒器,B排除;骑驼乐舞三彩俑,是唐朝的陶器,C排除。故选D。
13.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宋代商业繁荣,在瓦子里可以看杂技;北宋前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所以①②④选项符合题意。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与题干城市繁荣,商业兴盛无关,排除A、C和D。故选B。
14.C
【解析】
根据材料“我国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比例竟达到惊人的30%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宋代经济的发展,商业和贸易的兴盛促进了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比例的提高,C项正确;“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比例的提高”不能反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排除AB项;“交子”的出现是商业和贸易的兴盛的表现之一,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两宋时期 ,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因此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商品,导致了工商业发展和城市经济繁荣。选项D符合题意;纸币的出现,是商业繁荣的表现,A排除;宋朝重视商业,是促使商业发达的措施,不是根本原因,B排除;北宋土地兼并剧烈,失去土地的农民以经商为生,不符合史实,D排除。故选C。
16.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准确分析,题干的“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的“海商”指从事海外贸易的人,这句话反映出当时海外贸易的兴盛情况。故选C。
17.B
【解析】
宋朝时期,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故选B;都护府是汉唐时期管辖西域的机构,排除A;宣政院是元朝时期管辖藏族地区事务的机构,排除C;理藩院是清朝时期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和外交事务的机构,排除D。
18.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江西景德镇瓷窑”,“交子、会子等纸币”“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定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北宋前期随着商业的发展,,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交子、会子等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南宋时期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例如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9.(1)现象:经济重心南移。
(2)江西景德镇。
(3)南宋时期。
(4)原因: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和劳动力;南方战乱较少;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的措施;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等。
【解析】
(1)依据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因此材料一这句谚语说的现象是经济重心南移。
(2)依据材料二“北宋时,丝织业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宋代南方丝织业的繁荣发展,除此之外,南方还有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也比较发达。其中,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3)依据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该材料大意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可知,我国在南宋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
(4)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和劳动力;南方战乱较少;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等,因而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
20.(1)图一:曲辕犁。
图二:筒车。
(2)朝代:南宋。
转移: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
(3)地区:太湖流域和长江下游一带。
稻种:占城稻。
(4)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一中的器具是曲辕犁。图二中的 器具是筒车。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经济中心的南移最终在南宋时期完成。此时经济重心从北方的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的长江流域。
(3)“苏湖”位于太湖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苏湖熟”说明太湖流域和长江下游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这一时期推广的优良稻种是占城稻。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言之有理即可。如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21.(1)①人口激增;②垦田数面积大增;③粮仓丰实。反映了隋朝社会出现经济繁荣的景象。
(2)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稳定);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劳动力(或北方,人口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3)表现:店铺林立、商家(经济)实力雄厚、(商品)交易量大。
(4)四川地区。原因:金属货币携带不便;商品经济的发展。作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交流)(或商贸的发展)。
【解析】
(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人口:隋初3000万人到隋盛时4600多万人”可得出人口数量激增,因此,①处为“人口激增”;根据材料一“垦田:隋初1900多万顷到隋盛时5500多万顷”可得出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因此,②处为“垦田数面积大增”;根据材料一“粮仓:隋初太仓到隋盛时含嘉仓、洛口仓等”可得出粮仓丰实。因此,③处填写“粮仓丰实”。第二问,根据材料一、二可知,两则材料反映了隋朝经济繁荣,生产获得大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有了大幅度增长,并新建了一些大粮仓。
(2)第一问,根据材料三“实仰东南财赋”“苏常熟,天下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常熟,天下足”标志着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江南地区;“实仰东南财赋”说明国家的财政主要仰仗东南地区。因此,材料三反映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故材料三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是经济重心南移。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江南地区开发到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战乱较少、具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的政权更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北方战乱频繁等。
(3)根据材料四“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可知,店铺林立;根据材料四“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可知,大意是屋子很高大壮观,门面开阔,看上去很深不可测,由此可知,商家(经济)实力雄厚;根据材料四“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可知,大意是每一次较易,动辄是千万两金银,使人看见、听到非常惊讶害怕,由此可知,(商品)交易量大。
(4)第一问,根据材料五“(宋)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谓之交子。”可知,交子产生于“蜀”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四川一带,商周时为蜀国,秦时为蜀郡,三国时为蜀汉地,所以四川别称蜀。因此,交子产生于四川地区。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原因: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②作用: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促进了商业的进一步繁荣。
22.(1)唐玄宗
(2)目的:鼓励农民恢复农业生产,提高粮食生产;工具:筒车、曲辕犁
(3)根本原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开封
(4)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海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754年,755—763年安史之乱标志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故754年是唐玄宗时期。
(2)根据材料二“这天,皇帝脱去龙袍,換上短衣便鞋,他要亲自下田耕种,以表示对农桑的重视。‘藉田之礼’荒废既久,现在得以恢复”结合所学可知“籍田之礼”的目的是指鼓励农民恢复农业生产,提高粮食生产;工具:根据所学可知当时发明并推广的生产工具筒车、曲辕犁。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可知,图一“交子”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结果;根据材料三中图二可知,这幅画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开封的繁荣景象。
(4)根据材料四“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两宋时期,南方的水利灌溉事业大大超过北方”可知,到两宋时期,南方的水利、棉纺织业、造纸业等的中心都在南方,说明宋代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原因:根据所学可从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为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等。
23.(1)趋势:从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数比例不断上升,而北方不断下降。
(2)地位:国家经济重心地位原因: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②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气候湿润,自然条件优越。④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最终在南宋确立
(3)有联系;因为材料一、二反映的情况是出现材料三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
(4)建议:①采取措施,重视经济发展;②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③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并举,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④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至少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各朝某时期人口(户)统计”可以看出从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数比例不断上升,而北方不断下降。
(2)根据材料三“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说明了南方经济处于国家经济重心地位。这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气候湿润,自然条件优越。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3)根据材料一北宋时期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材料二南方农业生产、与材料三经济重心南移之间有联系。因为材料一、二反映的情况是出现材料三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
(4)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采取措施,重视经济发展;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并举,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
24.(1)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状况: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广人丰,农业产量提高,丝织业发展起来;宋代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占城稻;棉花、茶树。
(3)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4)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等。(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北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迅速发展;根据材料二“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那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和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的信息可知: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广人丰,农业产量提高,丝织业发展起来;宋代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占城稻成为当时江南地区种植的优良水稻的品种;宋代南方普遍种植棉花、茶树。
(3)根据材料二“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那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和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则材料的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时期,南方经济超过北方,从中也告诉了我们发展经济的一些道理和经验,我国要发展经济,应该采取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重视科技进步在推动动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应注意保护自然环境;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25.(1)唐朝长安有西市和东市;北宋东京有晓市、夜市;经济重心南移。
(2)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宋朝“重文轻武”政策。
【解析】
(1)依据题干“经济发展方面”,结合图片,图一唐朝长安城主要的商业区是东市和西市,分列在宫城和皇城的两边;图二北宋东京城,里城和外城都是商品贸易的是市场:夜市和晓市;唐朝的都城长安,在北方黄河流域。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长安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宋朝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南方的东京和杭州成为商业城市,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向南方。
(2)依据材料二“唐代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皇帝和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这个时期文明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在整合中创新”,结合课本所学,唐朝贞观年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新的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唐朝实行集体宰相制,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监督,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为防止唐末以来武装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