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练习题期中复习(含解析)2021-2022学年下学期湖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练习题期中复习(含解析)2021-2022学年下学期湖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3 08:0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0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1·湖南·长沙市雨花区石燕湖中学七年级期中)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的历史人物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唐太宗 D.宋太祖
2.(2021·湖南张家界·七年级期中)《千年风云第一人》摘录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名人有关成吉思汗的精辟论述以及各国媒体的报道,展示了“千年风云第一人”的传奇一生。下列内容不属于成吉思汗“传奇一生”的是( )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各部
C.建立蒙古国 D.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
3.(2021·湖南·江永县第三中学七年级期中)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是( )
A.西夏 B.辽 C.金 D.元朝
4.(2021·湖南岳阳·七年级期中)如图是某同学总结的元朝统一的历史进程,其中①这个历史阶段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
A.陈桥兵变,北宋建立 B.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C.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D.宋金和议,宋金对峙
5.(2021·湖南常德·七年级期中)从根本上说,元朝能够统一中国并维持统治近百年的主要原因是
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
B.实行“四等人制”,采取高压政策
C.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的社会政治经济形态
D.元朝疆域辽阔
6.(2021·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七年级期中)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
A.藏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
7.(2021·湖南·常德市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1260年,他继承了汗位,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中统五年,他选取《易经》“至哉坤元”之义,将“中统五年”改为“至元元年”。至元八年,改国号为元。其中的“他”指的是
A.铁木真 B.窝阔台 C.阿保机 D.忽必烈
8.(2021·湖南·常德市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开始形成于
A.西夏灭亡后 B.蒙古草原统一后
C.金朝灭亡后 D.忽必烈即汗位后
9.(2021·湖南·常德市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
10.(2021·湖南张家界·七年级期中)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从容就义。请问他是( )
A.张骞 B.司马迁 C.成吉思汗 D.文天祥
11.(2021·湖南·桂阳县展辉学校七年级期中)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给予成吉思汗极高的评价:“铁木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组织家暨军事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在20世纪之前,很少人可跟他媲美。”下列史实最能支撑该观点的是
A.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 B.与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C.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D.率领军队攻入南宋都城临安
12.(2021·湖南·常德市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元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是因为
A.它是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开放时期
C.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D.形成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第一次全面交融
13.(2021·湖南常德·七年级期中)下列选项能准确概括从宋到元的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繁荣与开放 B.从分裂走向统一
C.民族融合趋势增强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14.(2021·湖南株洲·七年级期中)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89年发行的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第6组)中的一枚金币,纪念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下列关于这一杰出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他统一了蒙古草原 B.他被称为成吉思汗
C.他建立了蒙古政权 D.他建立了元朝
15.(2021·湖南张家界·七年级期中)“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里讲述的是
A.元朝的历史
B.宋朝的历史
C.唐朝的历史
D.明朝的历史
二、综合题
16.(2021·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七年级期中)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学览胜一: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者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据《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材料二 文学览胜二:宋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阆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据《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材料三 文学览胜三:元曲——四围锦绣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
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据《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2)请根据材料二,概括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请你概括一下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什么共同认识?
17.(2021·湖南永州·七年级期中)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二与图一相比,在政权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2)图二与图一相比,政权疆域发生怎样的变化,图二中的A、C两国在当时达成了怎样的协议?
(3)从结束图二这种局面到实现图三这种局面是由哪一个政权完成的?
18.(2021·湖南岳阳·七年级期中)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 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关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二 “几四十年不识干戈,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议和之后,武备皆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四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并立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编自《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因此他得到了少数民族怎样的尊重
(2)材料二涉及的盟约是哪两个政权之间订立的 依据材料说一说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一盟约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辽、西夏政权对应的民族和建立者。指出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宋、元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分别属于哪一种模式。这对当今民族关系的处理有何借鉴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故选A。
2.A
【解析】
元朝是1271年忽必烈建立,不是成吉思汗建立,A符合题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于1206年建立蒙古政权,并对外发动大规模战争,B、C和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3.D
【解析】
1279年,元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ABC项政权不是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排除ABC项。故选D项。
4.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在统治日益巩固之时,改国号为大元,C项正确;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排除A项;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及宗室后妃等,北宋灭亡,排除B项;1141年,宋金和议,出现宋金对峙,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统治,主要原因是元朝前几任统治者大力发展经济政治,重用汉人、汉法,接受汉族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交融,民心较为归附。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骑马打下天下的原因,治理天下就不能单靠“会骑射”,故A项不符合题意;元朝实行严格的民族等级制度,一定时间内维护了政权,加强了统治,但从长远角度看为矛盾激化埋下了种子,故B项不符合题意;元朝疆域辽阔不是元朝统治近百年的原因,故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应选C。
6.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各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所以C项符合题意,藏族,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从此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7.D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继承了汗位。他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 “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建立了元朝,元朝统一了全国。D项符合题意;铁木真是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排除A项;窝阔台是蒙古帝国大汗,史称"窝阔台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排除B项;阿保机是辽朝开国君主,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34年蒙古灭金,南宋和蒙古政权直接对峙局面形成,C项正确;1227年西夏国被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所灭,排除A项;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是在1204年,排除B项; 1271年,忽必烈即汗位,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解析】
依据材料“赢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隋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南北的统一。元朝灭南宋,结束了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完成统一,B符合题意;宋没有统一全国,排除A;明朝之前的元朝是统一的政权,排除CD,故选择B。
10.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末年文天祥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的诗句,然后从容就义。由此可知,D项正确;张骞在汉代出使西域,排除A项;司马迁是汉代是史学家,排除B项;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高原,排除C项。
11.A
【解析】
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A符合题意;BCD项与铁木真无关,排除。故选择A。
12.C
【解析】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蒙古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C项正确;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由秦始皇建立的秦朝,排除A项;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开放时期是隋唐时期,排除B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第一次全面交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最后由元统一全国,故B符合题意;隋唐时期体现了繁荣与开放,故A不符合题意;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趋势增强,故C不符合题意;清朝中后期,封建国家陷入危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他就是元世祖,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因此ABC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D。
15.A
【解析】
依据“起朔漠”指的是发源于蒙古草原,“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指的是征服西北地区,灭掉西夏和金国,“臣高丽”指的是征服朝鲜,“定南诏”“遂下江南”指的是灭掉大理和南宋,“而天下为一”指的是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06年,蒙古族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国,蒙古贵族尊称他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先后灭掉了西夏和金,1271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定国号为元,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后于1276年,灭掉了南宋,1279年统一了全国,所以这里讲述的是元朝的历史,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6.(1)社会风气开放;经济高度繁荣,商业十分繁华;文化高度发达,文学艺术灿烂辉煌;中外交流频繁,等等。(任答两个方面即可)
(2)盛况: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商业繁盛,人口众多。
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等等。(任答一个方面即可)
(3)共同认识:元朝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等。
【解析】
(1)根据“街市上,熙熙攘攘”反映的是经济高度繁荣,商业十分繁华;根据“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反映的是外国派人来华进行交流交往,唐朝中外交流频繁;根据“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化高度发达,文学艺术灿烂辉煌;根据“妇女引领者时尚”可归纳出社会风气开放。
(2)根据材料二“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可知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根据材料二“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可知杭州商业繁盛,人口众多。杭州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是由于南宋改都城为临安以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杭州是著名的商业城市;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海外贸易发达等。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一个统一性王朝,元朝疆域辽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疆域“过于汉唐”。结合材料“小国土尽来朝”“江山富”“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可知,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的共同认识是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交通发达。
17.(1)A.金;B.西夏;C.南宋
(2)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3)蒙古建立的元朝;
【解析】
(1)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中的ABC分别代表的三个政权是A.金;B.西夏;C.南宋。
(2)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中的A、C两国在当时达成的协议是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结束图二这种局面到实现图三这种局面是由蒙古建立的元朝完成的。
18.(1)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北方少数名族尊称为天可汗。
(2)辽和北宋。这一盟约促进了双方边境维持几十年的和平局面。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3)相互吸收的特点。创制文字,发展生产,制订法律(任意一点)。
(4)唐——第三种;宋——第二种;元——第一种。加强民族间的交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等。
【解析】
(1)由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唐太宗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北方少数名族尊称为天可汗。
(2)由材料二“几四十年不识干戈,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可知,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是辽和北宋之间的盟约,这一盟约促进了双方边境维持几十年的和平局面,但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定都上京临潢府。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由材料三“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可知,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根据“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有创制文字,发展生产,制订法律。
(4)由材料四“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灭掉中原政权,进入中原统一中国属于第一种模式。根据“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出现北宋与辽、西夏政权并立,南宋与金、西夏政权并立的局面。根据“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国家强盛,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等。所以答案是唐——第三种;宋——第二种;元——第一种。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对当今民族关系的处理的借鉴意义是:加强民族间的交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等。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