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课 题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课 型 单元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成就,理解其实施的意义; 2.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知识; 3.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4.认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实质和形式,完成时间及历史意义; 5.明确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6.知道,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7.了解文化大革命及其严重危害; 8.知道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体会英雄模范人物的艰苦创业精神与建设成就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完成思维导图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梳理。 2.通过听老师讲解明确本单元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3.通过习题训练,掌握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技巧,理解本单元的重难点知识。 4.通过单元启示的探索总结,达到情感的升华。
情感态度价值感 1.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2.学习模范英雄人物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树立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教学重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教学难点 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建设成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制作思维导图
教学资源 课件、问卷星、微课轻松录
教 学 内 容 及 进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 每位同学制作本单元的思维导图或年代尺,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本组的优秀作品。 二、导入 好的歌曲往往记载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 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哪位同学谈谈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有哪些呢? 明确:人民地位高—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反动派被打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土地改革摧毁了两千多年封建地主土地制度 全国人民大团结—西藏和平解放 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过渡:今天我们就歌曲中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进行单元复习。 三、单元概述 1.展示本组优秀单元思维导图或年代尺 教师点评:每位同学用自己独特的思维,给大家呈现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有的条理清晰,有的内容详尽,都完成得非常棒,值得同学们学习。 2.教师展示思维导图并梳理本单元重要知识点 概述为:经过1949到1952年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我国的政权得到巩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仍然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尤其重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因此我们在经济上进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在政治上于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之后从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接下来我国开始全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探索中既有成就也有失误和挫折。成就主要有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这次大会上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工业国; 1961年初到1965年的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在工业、交通、电子工业、英雄模范人物的建设成就等。 失误主要有1958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探索中成就值得我们肯定和发扬,但是我们应该从失误中吸取教训。 四、细化知识 知识点1:一五计划 时间:1953——1957年 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背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知识点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文献: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领导机构: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3 三大改造 1、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农业合作化原因: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先后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公私合营 工商业改造方式: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大改造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知识点3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共八大:1956年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建设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两大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国民经济调整: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知识点4 “文化大革命”(1966年夏-1976年10月) 背景: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动乱表现:1966年夏天全面发动起来。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成为实际指挥部,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各地到处出现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抗争:老一辈革命家对江青等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周恩来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 结束: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影响:“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知识点5 建设成就 工业建设:武汉、包头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英雄模范: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科技成就: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作用: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过渡: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有多少种难点是否理解,接下来我们用问卷星来测试一下。 五、习题检测 (一)选择题的解题解题技巧与测试 1.解题技巧 典型例题: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读题干,提取关键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意义等历史要素) (2)看选项,多用排除法。(排除法可以从反面证明你答案的正确性;在你不确定选项,应用排除法可以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2.试题测试 ※要求 (1)每位同学只做一次,注意速度和正确率 (2)完成后,看错题集,纠正自己能改正的错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钉钉小组群提出疑问,让小组其他成员帮忙解释。 (3)第一位完成的同学在钉钉群发布自己的成绩报告单截图中,我们可以得知自己的得分、错题,可保存报告一遍之后的巩固和学习。 ※.统计错题,抢答解释 (1)老师从统计表中展示出错误率较高的题号 2、“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二十世纪( ) A.五十年代 B.六十年代 C.七十年代 D.八十年代 3.“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副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9.“1955年,……孙荣光入资参股,‘荣光’成为国营照相馆,并被一分为二。其中一间被孙荣光的儿子继承,经历过几次搬迁后,成了现今坐落于下街子的永川照相馆。”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包括①孙荣光的照相馆被没收②该照相馆走过“公私合营”的道路③这是走合作化道路的典型表现④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作家莫言获诺贝尔奖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大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11.“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 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 ) A.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D.三大改造的教训 12.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但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其表现有( ) ①由上海蔓延至全国的“一月风暴” ②刘少奇同志被迫害致死 ③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被逮捕 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4.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 A.遭到建国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教师总结:希望通过本次测试和同学们的讲解,我们能够突破本单元的重点。 过渡:材料题是不少同学学习历史的拦路虎,如何才能得高分呢? (二)材料分析题 1.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1.先看问题后读材料,明确答题方向
2.读材料时,注意题引、正文、出处
3.锁定答题范围,(根据材料还是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答案从材料中提取归纳;结合所学知识,回顾课本内容)
4.注意分值,答案的多少根据分值来定
5.答案多用序号,条理清晰;言简意赅,用历史术语
6.字迹要工整美观 2.测试及解答 15.时间擦亮了历史的眼睛,历史擦亮了我们的眼睛。边读边想, 经济建设的前进与曲折 材料一 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1)依据材料一说说,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它的超额完成有什么意义(4分) 读材料二图回答:1949年到1957年粮食的增产与哪些因素有关?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这段历史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哪些经验?(4分) 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分析其答题的规范性 老师评价:某某某点评非常到位,其他同学你学会材料题的解题方法了吗?改正了你的错误了吗? 过渡:我们常说以史为鉴,本单元的历史给我们那些启示呢,接下来我们通过几组图片共同总结。 六、单元启示 1.图片 启示:图一一五计划的超完成,三大改造的合作化赎买政策的创举,是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尤其是其中力量办大事。图二面对新冠疫情的爆发,中国共产党从开始实施措施不到一个月就见成效,现在50天我国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钟南山院士为世界介绍“中国经验”。为世界的和平安全做出重要的贡献。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感到如此骄傲自豪。也更加坚定了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图片 启示:图片中的两位人物是我国不同时期的模范英雄人物,更有无数无名英雄奉献着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作为青少年,我们也应该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七、谈收获 同学们帮你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有哪些收获? (提示:从知识、方法、思想感情的方面思考。) 教师点评 学生课前制作单元思维导图 学生欣赏歌曲,思考问题,并回答 展示小组优秀作品 学生倾听感悟 根据提示细化本单元的知识点。 同学们开始抢答题号,回答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嗯中等生照片组长点评好与改进建议。 倾听、理解、感悟 谈谈本单元的收获 歌曲导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同落实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 识记知识点,夯实基础知识 运用典型例题的讲解,总结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为学生完成选择题部分提供理论指导 通过答题深入理解本单元重难点,提高解题能力 总结出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为学生完成材料题提供理论指导 结合学生的优秀作业,巩固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
布置课后
作业 巩固本课知识,改正错题
教学反思 优点: 运用制作思维导图、背诵知识点、解题方法总结、习题检测,图片单元启示多种手段扎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提高解题能力,升华思想情感 改进:落实学生的书写能力,丰富教师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