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梅州市中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 第(10)课 方程一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二、学习指导(用约5分钟时间复习知识点,之后用约10分钟完成思考题和达标题)
三、复习(时间:约5分钟)
1、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等式的性质?:性质1、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得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得等式.
2、整式方程:即方程两边都是整式.
(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标准形式是ax+b=0(a,b为常数,且a≠0).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使方程逐渐向x=a形式转化.
(3)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先观察方程的形式和特点,若有分母一般先去分母;若既有分母又有括号,且括号外的项在乘括号内各项后能消去分母,就先去括号.
3、二元一次方程
(1)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
(2)在二元一次方程中,任意给出一个未知数的值,总能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一个唯一确定的值,所以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解.
(3)在求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整数解时,往往采用“给一个,求一个”的方法,即先给出其中一个未知数(一般是系数绝对值较大的)的值,再依次求出另一个的对应值.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1)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①从方程组中选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将这个方程组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②将变形后的关系式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x(或y)的值.
④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变形后的关系式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⑤把求得的x、y的值用{x=a y=b的形式表示,就是方程组的解.(2)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第三步开始与上同)
①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既不相等又不互为相反数,就用适当的数去乘方程的两边,
使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②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减(系数相等)或相加(系数互为相反数),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5、分式方程的定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1)注意: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
增根.增根是令分母等于0的值,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2)解分式方程的步骤:①去分母;②求出整式方程的解;
③检验(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④得出结论.
6、换元法解分式方程
(1)换元法: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
(2)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3)我们常用的是整体换元法,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几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当然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
四、达标题(时间:约10分钟)
1.(2010?淄博)解方程6(x﹣5)=﹣24.
2.(2010?乐山)解方程:5(x﹣5)+2x=﹣4
3.(2012?怀化)方程组的解是 _________ .
4.(2012?盐城)解方程:.
5.(2012?重庆)解方程:.
6.(2012?淄博)解方程:.
7.(2012?河池)解分式方程:.
8.(2012?山西)解方程:.
9.(2012?呼伦贝尔)解方程:.
五、师生讨论(时间:约1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反馈(时间:约20分钟)
<一>、必做题
1.(2012?武汉)解方程:.
2.(2012?龙岩)解方程:.
3.(2012?怀化)解分式方程:.
4.(2012?宿迁)解方程:=0.
5.(2012?广安)解方程:.
6.(2012?镇江)解方程:;
7.(2012?大连)解方程:.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做题
1.(2012?上海)解方程:.
2.(2012?苏州)解分式方程:.
3.(2012?咸宁)解方程:.
4.(2012?南平)解分式方程:x﹣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