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定向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小华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如图所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2、在100米短跑竞赛中,运动员沿直线运动,摄像机A拍摄了一段影像,让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获得冠军的B运动员一直在屏幕中央。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A.以B运动员为参照物,跑道是静止的 B.以跑道为参照物,B运动员是静止的
C.不论以什么为参照物,B运动员总是运动的 D.摄像机A与B运动员保持相对静止
3、湘潭五大桥全长大约是4.2km,小明爸爸开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70km/h,要从湘江南岸到湘江北岸需要的时间是( )
A.6min B.4.2min C.36min D.3.6min
4、位于P、Q两点的甲、乙两小车同时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经过5秒甲、乙两小车正好相遇,则( )
A.P、Q两点距离一定是15米
B.P、Q两点距离可能是20米
C.继续行驶2秒,两车还能相遇
D.继续行驶2秒,甲、乙两车可能相距10米
5、如图所示,这是2019年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接受检阅的加受油机编队,则(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战机都是静止的 D.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6、载有三位宇航员的神舟十三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此前已成功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如图所示,神舟十三号内的航天员通过弦窗看到地球在转动。下列关于成功对接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神舟十三号飞船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B.以天舟三号为参照物,天舟二号是运动的
C.以天舟二号为参照物,神舟十三号飞船是静止的
D.以地球为参照物,四舱(船)组合体是静止的
7、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同步卫星是静止的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8、下列关于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B.由于眼睛不可能估计得非常准,所以没有必要估读
C.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9、如图。用一木质刻度尺测量物体边长,下列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0、无人机在抗击疫情期间大显身手,可进行航拍、监控等工作,被称为“会飞的照相机”(如图)。在一次航拍中,小明从监控画面中看到树梢在向上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地面上的建筑
C.无人机 D.树干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下图中物体长为___________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
2、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将物体的位置记录在底片上。如图是甲乙两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甲乙两球平均速度之比为__________。
3、王老师乘坐公交车上班途中,他感觉到远处的房屋不断地向他靠近,房屋向他靠近是以____________为参照物;公交车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min,汽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了____________km。
4、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前10s该物体做_______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40s内该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5、物理书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_______(填合适的长度单位),图中测出硬币的直径为_______cm。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高铁已经成为一张“中国名片”。随着今年年底郑济高铁郑濮段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河南省将成为全国率先提出、率先完成“米”字型高铁。伴随一声长鸣的汽笛,搭载1200多名旅客的G79次“复兴号”稳步启动,快速驶离北京西火车站,开往深圳北,如表是G79次列车时刻表的部分内容:
(1)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2)假如小明爸爸驾车以100km/h的速度从郑州东站出发,沿着高速行驶,行至深圳北站需要多久?(假如路程和高铁路程相同)
车站 到站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 北京西到各站路程/km
北京西 始发站 10:00 0 0
石家庄 11:07 11:09 1小时7分钟 281
郑州东 12:31 12:34 2小时31分钟 693
武汉 14:17 14:20 4小时17分钟 1269
深圳北 18:38 终到站 8小时38分 2440
2、小华家驾车到重庆西站乘高铁去成都旅游,小华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到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去西站行程中观察到路边的交通标志牌如图所示。求:
车次 重庆西开 成都东到 运行距离
G1346 8:38 9:40 240km
G1692 8:49 10:05 240km
G1482 9:11 10:31 240km
(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他们从交通标志牌处到达重庆西站所用的最少时间;
(2)若他们乘坐的是高铁G148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3、为了测量一根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的直径,小雨同学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然后他再用标准的刻度尺来进行相关的测量,如图所示,则:
(1)细铜丝的直径是多少c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小雨同学改变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的圈数后,再测量线圈的长度,记录数据分别为:L1=7.81cm、L2=7.8cm、L3=7.82cm、L4=7.28cm、L5=7.82cm、L6=7.821cm、L7=7.82cm。线圈的长度是多少?
4、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简称嫦娥五号,是负责嫦娥三期工程“采样”返回任务的中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也是“绕、落、回”中的第三步。2020 年 12 月 3 日 23 时 10 分,嫦娥五号上升器从距离地球 38 万千米的月面上点火,6 分钟内飞行了 250 千米后,上升器进入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的初始轨道,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发射架上有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实时传回地面上的“嫦娥五号”控制室,已知信号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求:
(1)上升器月面起飞后 6 分钟内的平均速度;
(2)发射架上拍摄到的画面传回地面控制室的时间。
5、军事演习,战士大明用单兵便携式火箭筒攻击敌方碉堡。发射火箭弹后,经过。0.8s大明看到爆炸的闪光;发射火箭弹后,经过2.8s大明听到爆炸的巨响。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ν声=340m/s,问
(1)大明距离敌方碉堡多少m?
(2)火箭弹的飞行速度为多少m/s?合多少km/min?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他用每隔相等时间拍照一次的相机(相机说明书上的相关描述如下:“每秒拍照2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拍下如图所示的照片,请回答:
(1)纸锥运动的时间tAB______tBC(选填“<”、“=”、“>”);
(2)从A到D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右侧为纸锥从E到F过程放大图,EF段纸锥运动的路程是______cm,EF段纸锥下落的速度是______m/s。
2、小强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个、长木板(含挡板)一块、小木块一个。
(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
(2)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3)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
(4)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这段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如果小车还没到终点线就停止计时了,则测得的平均速度将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刻度尺在测量物体时,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而A图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没紧靠铁块,B图刻度尺放置歪斜,C图零刻度线没对准铁块的一端,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
AB.运动员在跑道上奔跑时,运动员和跑道之间的位置是变化的,即以B运动员为参照物,跑道是运动的,以跑道为参照物,B运动员也是运动的,故AB不符合题意;
CD.通过A摄像机的拍摄让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获得冠军的B运动员一直在屏幕中央,则B运动员相对于电视机屏幕和A摄像机是静止的,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D
【详解】
由题意可知,大桥的全长为s=4.2km,车的速度为v=70km/h,故由可得,从湘江南岸到湘江北岸需要的时间为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
由甲、乙两图可知甲、乙的速度
经过5秒甲、乙两小车正好相遇,则由可得甲、乙两小车经过5秒行驶了
AB.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则两车相距
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相距
故AB不符合题意;
C.做直线运动,不管运动方向相同还是相反,都不可能再次相遇,故C不符合题意;
D.若两小车运动方向相同,继续行驶2秒,由可得此时相距
若两小车运动方向相反,继续行驶2秒,由可得此时相距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详解】
A.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与地面上的某一点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与受油机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战机相对于地面上的某一点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都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战机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
A.以神舟十三号飞船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天舟三号为参照物,天舟二号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B错误;
C.以天舟二号为参照物,神舟十三号飞船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C正确;
D.以地球为参照物,四舱(船)组合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
A.地球的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球而言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而言是运动的,故A错误;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B错误;
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赛车的速度不同,它们是相对于彼此而言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对接成功时,一起运动,故相对于彼此是相对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
A.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估读值,再多估读几位没有意义,故A错误;
B.为了减小误差,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是非常有必要的,故B错误;
C.即使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但误差无法避免,只能减小,故C错误;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有效方法之一,故D正确。
故选D。
9、D
【详解】
A.有刻度的一边没有紧靠被测物体,故A错误;
B.刻度尺未放正,故B错误;
C.零刻线未与物体起始段对齐,故C错误;
D.零刻线与物体起始段对齐,刻度尺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故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一个物体相如果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是静止的。无人机在空中拍摄时,树梢相对于无人机上的照相机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小明从监控画面中看到树梢在向上运动,是以无人机为参照物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2.75(2.76或者2.74均可) 1mm
【详解】
[1][2]如图,刻度尺1cm分成了10等份,每份为0.1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对准9.00cm,右端的读数为11.75cm,物体的长度
2、3:5
【详解】
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即摄影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由图可知,甲球被拍摄了5次,即所用时间为5个间隔时间,乙球被拍摄了3次,即所用时间为3个间隔时间,设“频闪摄影”时,摄影时间间隔为t,甲球所用时间为5t,乙球所用时间为3t,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可得,甲乙两球平均速度之比为
3、王老师 27
【详解】
[1]王老师乘坐公交车上班途中,他感觉到远处的房屋不断地向他靠近,公交车开动过程中,以车上的王老师为参照物,房屋在向他靠近。
[2]由得,汽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为
4、匀速直线 2
【详解】
[1]由图像可知,前20s内,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随时间的增加而均匀增加,故前10s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40s内该物体运动的总路程是80m,平均速度是
5、μm(微米) 1.20
【详解】
[1]物理书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μm最合适,70㎜等于7㎝,纸太厚,若70nm,1000张才70μm太薄了不符合实际。
[2]刻度尺分度值为1mm,硬币从左侧刻度为8.00cm到右侧刻度为9.20cm,直径为
三、计算题
1、(1)282.6km/h;(2)17.47h
【详解】
解:(1)由表格中数据得,全程的路程为
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小明爸爸驾车的路程为
由得,小明爸爸从郑州东站出发,沿着高速行驶,行至深圳北站需要的时间为
答:(1)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82.6km/h;
(2)假如小明爸爸驾车以100km/h的速度从郑州东站出发,沿着高速行驶,行至深圳北站需要17.47h。
2、(1);(2)
【详解】
解:(1)由上图知,此处距离重庆西站为30km,限速为,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他们从交通标志牌处到达重庆西站所用的最少时间
(2)若他们乘坐的是高铁G148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重庆西站到成都的路程为240km,所用时间为
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
答:(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他们从交通标志牌处到达重庆西站所用的最少时间为;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
3、(1)0.16cm;(2)7.82cm
【详解】
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7.00cm对齐,右侧与12.00cm对齐,所以线圈的长度为
钢丝的直径为
(2)观察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7.28cm与其余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不同,7.8cm、7.821cm估读与其它数据不同,此三测量数据是错误,舍去,则线圈的长度
答:(1)细钢丝的直径是0.16cm;
(2)线圈的长度是7.82cm。
4、(1)2500km/h;(2)1.27s
【详解】
解:(1)上升器月面起飞后6分钟内的平均速度为
(2)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s′=38万千米=3.8×108m
发射架上拍摄到的画面传回地面控制室的时间为
答:(1)上升器月面起飞后6分钟内的平均速度为2500km/h;
(2)发射架上拍摄到的画面传回地面控制室的时间为1.27s。
5、(1)680m;(2)850m/s,51km/min
【详解】
解:(1)火箭弹爆炸发出声音传到大明的时间
t1=t﹣t2=2.8s﹣0.8s=2s
由可得,大明离敌方碉堡的距离,即声音传播的距离
s=v声t1=340m/s×2s=680m
(2)火箭弹在空中飞行的时间t2=0.8s,则火箭弹的速度
答:(1)大明距离敌方碉堡680m;
(2)火箭弹的飞行速度是850m/s,合51km/min。
四、实验探究
1、= 逐渐变大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变大 20.0 0.4
【详解】
(1)[1]由题意可知,每隔相等的时间拍照一次,故可知纸锥从A运动到B的时间等于从B运动到C的时间,即tAB=tBC。
(2)[2][3]由图中可知,纸锥从A运动到D的过程中,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纸锥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故由可知,纸锥从A到D下落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
(3)[4]由图中可知,EF段纸锥运动的路程为
s=80.0cm-60.0cm=20.0cm=0.200m
[5]由题意可知,相机每秒拍照两次,故可知EF段纸锥运动的时间为t=0.5s,故可知EF段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为
2、刻度尺 v= 较小 0.5 大
【详解】
(1)[1]根据可知,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秒表测出时间,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秒表,因此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
(2)[2]本实验是利用工具测量的路程和时间间接求速度,即实验的原理是。
(3)[3]若要计时准确方便,小车应运动的时间长一些,则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运动的速度更慢。
(4)[4]由图知s1=0.9m,s2=0.4m,则
由图知
所以小车在s3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5]如果小车还没到终点线就停止计时,则记录的时间偏小,所以根据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将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