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现代文的语言特点课件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如何赏析现代文的语言特点课件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2 22:0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如何赏析现代文的语言特点
中考备考库
赏析现代文的语言特点,包括以下三种文体:
一、记叙文(小说、散文等)
二、议论文
三、说明文
江西省10年中考记叙文句子赏析考点一览表
年份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标题 高贵的清贫 一日的春光 马 黄河一掬 秋夜 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 《汉字书法之美》序 木瓜树的选择 两角钱 槭树下的家
赏析语言 赏析句子 ▲ ▲ ▲ ▲ ▲ ▲ ▲
赏析语言特色 ▲ ▲ ▲
表达技巧 分析表现手法 ▲ ▲ ▲
分析表达方式 ▲
一、记叙文
例1、与课文《荷叶·母亲》一样,这篇文章的语言也体现了清新、细腻的特点,请举一例具体分析。(2020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第15题)
答:文章的语言与《荷叶·母亲》一样,也体现了清新、细腻的特点。如“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地在繁枝上挤着开……”中“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等语句清爽明丽、新颖不俗;“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地在繁枝上挤着开”细致入微地写出了海棠娇美繁茂、活力无限的情态。
例2、文章的语言给人以节奏明快与典雅之感,你认为文章是如何达到这两种效果的 (2019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第15题)
答:文章大量使用短句使语言节奏明快;文章运用许多典雅的词,引用大量典故,化用古诗词,使语言典雅。
例3、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语言特点。(201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第15题)
答:文中划线语句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于变化,节奏感强;运用了反问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答“拟人”也可给分。)
赏析记叙文的语言特色,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人手:
1、用词特点:叠词、副词、形容词、动词等
2、修辞特点: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3、句式特点:整散句、长短句相结合等
4、语言风格:平实、生动、典雅、含蓄、清新、自然等
5、语言特色:方言等
6、语体特点:口语、书面语等
(一)赏析记叙文语言特点的角度
1、用词特点
叠词:增强韵律,或起强调作用
副词:准确贴切地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态、语气等
形容词:既突出事物的特点,又表达情感
动词:使语言生动形象
名词:特定的景象,刻画出特定的画面或意境
拟声词:生动逼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四字短语:工正典雅,富有韵味
将物人格化,使描写
2、修辞特点
(1)比喻:生动形象,凸显特征,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2)拟人:将物人格化,使描写生动形象,表达生动有趣。
(3)夸张:烘托气氛,加强渲染,突出事物的特征。
(4)排比:句式整齐,富有美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反复:多次强调,增强节奏感,抒情强烈,增强感染力。
(6)对偶: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句式优美,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增强语言表现力。
(7)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抒情强烈,引发读者思考。
(8)设问:自问自答,用于提醒读者注意;启发思考,使文章波澜起伏。
(9)借代:引人联想,使语句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生动形象。
3、句式特点
长短句:长句表述语义丰富,短句节奏明快、生动活泼;长短句结合:句式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整散句:整句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富有气势;散句句式错落,表达灵活;
整散句结合:灵活自然,使语句波澜起伏,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4、语言风格
(1)朴素平实:多用口语、方言,语言通俗化、口语化,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少用修辞而多用白描,较少有描述性语句。
(2)华丽典雅:讲究节奏和韵律,多描述性语句,多直接引用或化用古诗词,多引用典故、传说、故事,恰当使用文言词语、文言句式。
(3)委婉含蓄:多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善用象征、双关、设问、比喻、联想与想象、侧面描写等艺术手法,不直接表情达意。
(4)清新明快:新颖不俗气,清爽而新鲜;词意明确,句式简短,用语明白,层次清晰,不拖泥带水。
(5)细腻自然:不刻意雕饰却不缺乏文采,饱含真情实感。
(6)幽默风趣:多用夸张、反语、对比、借题发挥,用语诙谐。
(7)辛辣深刻:辛辣的讽刺,或深刻的批判。
(8)富有诗意:语言精致凝练,多用短句,引用诗文或经典意象,读来优美,富有文采。
5、语言特色
6、语体特色
方言:接地气,为读者喜闻乐见。
口语: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书面语:比较正式的语言。
(二)赏析记叙文语言特点的答题技巧
一、明确答题角度
1、题干中没有点明语言特点,需考生分析,一般会给出要分析的句子或段落。
2、题干已经点明语言特点,考生需从文章中找例子,就给出的语言特点去分析或折分析文章是如何体现这种语言特点的。
二、分析语言特点
1、若题干没有点明语言特点让考生分析,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
(1)看词语运用:①看词语的感彩是否鲜明,是褒还是贬;②看是否使用了叠词、关联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看语体色彩:①口语:自然、朴实、通俗、平易、有地方特色;②书面语:庄重、典雅、含蓄、深沉等。
(3)看句式特点:关注长短句的使用、整散句的搭配,以及排比句、对偶句、反问句、反复句等的使用。
(4)看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反问、夸张、排比、设问等。衬托、对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象征、悬念、铺垫等。
(5)看语言特色:地域特色、时代特色、生活特色等。
(6)看语言风格:平实、典雅、含蓄、明快、自然、风趣、华丽、庄重等。
2、若题干已经点明语言特点,则需要辨别和明晰这种语言特点的特征,然后从文章中挑选出对应语言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分析时注意融入文章主旨、作者的情感和语言的表达效果。
3、结合分析,概括作答。
答题要点:
1、注意答题范围,是全文还是某一段;
2、看是要找例子分析,还是直接概括全文或某段语言特点。
例1:本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简洁凝练,铿锵有力。试找一些例子,反复诵读,体会这些语段的表现力。(《邓稼先》)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长句与短句交替使用,句式的运用服从于感情表达的需要。课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简洁精练,铿锵有力。作者善用短句,使篇章显得简洁、明快,形成一股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作者用了四个短句分别列举了1898年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表现力强。
例2:课文第1段与第3段两次写到“我”与母亲的对话。小组合作,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标出这两段文字的节奏。尝试分角色朗读,注意传达出“我”和母亲在两次对话中不同的心情。《秋天的怀念》
第一段对话中,“我”的情绪极度痛苦、绝望、暴躁,母亲则是强忍悲痛、好语相慰;
第二段对话中,母亲是喜出望外、激动难耐,以至于“絮絮叨叨”,“我”则是勉强应付。
二、议论文
重点:赏析议论文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1、议论文语言特点
(1)议论文语言最基本的特点是准确性、严密性。
①概念明确;
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③判断和推理准确、语言表周密,逻辑性强。
(2)议论文语言风格分为平实、生动和鲜明。
①平实:语言通俗易懂,少用修辞,语句浅显。
②生动:多用修辞和特殊句式。
③鲜明: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观点鲜明,爱憎分明。
2、分析议论文语言特点的方法
(1)认真审读题干,明确答题范围,锁定关键词。
关键词:①能否删去/是否绝对;②议论文语言有何特点
答题范围:③全文、第X段(句)、哪个词。
(2)回归原文,将词语含义/文章语言与具体内容相结合进行分析。
①分析词语的含义,在句中表示限制或修饰;
②分析词语所体现的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
③分析句段或文章使用的修辞:有且多,生动;无,平实;观点明确,鲜明;
④分析句段中的句式特点: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排比句,语势紧凑,层层递进;感叹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3)根据题干要求,将上述分析有条理地进行整合。
3、分析议论文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1)逻辑角度:分析用词的准确性、严密性;
(2)说理角度:分析语言的概括性、简洁性;
(3)句式角度: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排比句,语势紧凑,层层递进;感叹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4)修辞角度:分析语言的生动性和蕴含的感彩。
例3:概括文章的语言特点。(2019年江西20题)
答案: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又不乏生动。
例4:文章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从第3段中列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2017年江西20题)
例句: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
分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阐明了“少时先背诵记忆,以后再慢慢理解”的观点,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三、说明文
(一)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准确严密性、科学性。
①表示程度:比较、几乎、相当、更、最、一定、稍微;
②表示估计、推测:大约、可能、差不多、也许、大概;
③表示时间:当时、刚刚、迄今、目前、至今;
④表示范围:全、都、大部分、基本、大多数、少数、一切;
⑤表示频率:一般、往往、通常、总是、有时、经常;
⑥表示概数:十几、几十、左右、一两个、之一。
2、生动形象性。
①修辞:使文章文辞优美,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
②表达方式:使说明更具体、形象、生动,充满情趣。
③表现手法:使说明语言形象生动,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
④用词句式:长短句相结合,读来引人入胜;四字短语,概括性强,典雅有韵味。
3、平易朴实:概括、具体、简洁、精炼、详尽。
(二)如何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审题,看要求分析的是哪些词语;
②给词语定性(生动形象/准确严密);
③结合词语特点进行说明;
答题规范:XX一词在……起……作用,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生动形象性。
2、举例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①明确题干要求和答题范围;
②阅读相关内容,抓住关键词语:重点是限制性词语或含有修辞或表达方式的词语;
③总结概括:
答题规范:关键词(生动形象/准确严密)揭示了……(说明对象)……特征,或说明了……内容。
3、加点词能否删去/替换,为什么?
①表态:不能删去/不能替换;
②解释:解释这个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③比较:比较删去/替换前后的区别,注意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例5、“杏花开了,就好像……‘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大自然的语言》)
答: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起到预报农时的作用,大大增强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例6、赏析下列句子。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画线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在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是从程度上限定,说明赵州桥大拱的长度在当时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很多石拱桥的拱长都超过了赵州桥的大拱长度。如果去掉“当时可算”显然不准确。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