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
一颗呀一颗种子
用它来种什么?
种桃种李种……到底要种什么?
一、农业区位因素
(一)农业生产活动
1、概念: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
需的产品。
(1)农业的分类 (生产对象)
广义农业:指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形式
狭义农业:指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
0
02
04
05
2、农业生产特点
案例分析1: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
案例分析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徙相似,其实味不同”
地域性
“因地制宜”
“春播、夏长、秋收、冬藏”
季节性和周期性
“因时制宜”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2、农业生产特点
注意24节气与农时的关系,需要知道各个节气之间热量变化(24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指导当地农时,24节气主要是按温度或热量划分)
为什么湄南河平原形成水稻种植而澳大利亚东南部形成绵羊放牧?
(二)农业区位因素
1、区位
农业区位
位置
条件
区位是指某事物所占有的场所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where )
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
(why )
可能还有:科技、资金、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
思考:
1.除图中列出的因素外,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还有哪些?
2.农业区位因素可以分为哪几类呢?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际上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因地制宜)
2、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 品种(种类)、熟制(耕作制度)、品质、产量等
自然因素 影响及举例
气 候 光照 光照强弱影响农作物的品质
( 光照强,品质高。若是水果则为水果甜;光照弱,品质差)
例如新疆的长绒棉及各种水果
热量 (积温)
昼夜温差(日较差)
降水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叶城的石榴人人夸,库尔勒的香梨甲天下,伊犁的苹果顶呱呱,阿图什的无花果名声大,下野地的西瓜甜又沙,喀什的樱桃赛珍珠,伽师的甜瓜甜掉牙,和田的薄皮核桃不用敲,库车的白杏味最佳。一年四季有瓜果,来到新疆不想家”“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叶城的石榴人人夸,库尔勒的香梨甲天下,伊犁的苹果顶呱呱,阿图什的无花果名声大,下野地的西瓜甜又沙,喀什的樱桃赛珍珠,伽师的甜瓜甜掉牙,和田的薄皮核桃不用敲,库车的白杏味最佳。一年四季有瓜果,来到新疆不想家”
光照强、热量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叶城的石榴人人夸,库尔勒的香梨甲天下,伊犁的苹果顶呱呱,阿图什的无花果名声大,下野地的西瓜甜又沙,喀什的樱桃赛珍珠,伽师的甜瓜甜掉牙,和田的薄皮核桃不用敲,库车的白杏味最佳。一年四季有瓜果,来到新疆不想家”
自然因素 影响及举例
气 候 光照 光照强弱影响农作物的品质
( 光照强,品质高若是水果则为水果甜;光照弱,品质差)
例如新疆的长绒棉及各种水果
热量 (积温) 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品种、耕作制度、分布、产量;
热量足则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
热量不足(高纬或海拔高)则相反,生长周期长,品质高;
(我国的熟制分布)(热带、亚热带、温带作物)
春温:发芽、开花早迟、春耕早晚;夏温:生长速度;
秋温:寒潮、霜冻;冬温:低,持续时间长,减轻来年病虫害
昼夜温差(日较差)
降水
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一年三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温度带 作物熟制 农作物类型
寒温带 一年一熟 春小麦
中温带 一年一熟 春小麦、玉米、大豆
暖温带 一年两熟或 两年三熟 冬小麦、棉花 玉米、甘薯
亚热带 一年两熟或 一年三熟 水稻 油菜、茶叶
热带 一年三熟 水稻 热带经济作物
青藏高原区 一年一熟 青稞
热量充足地区,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的时间长,生长期长;热量充足地区,农作物从种植到成熟的时间短,生长周期短。
中国温度带分布图
光照与热量
概念区分:光照主要指太阳辐射,热量主要指温度。
影响因素差异:
光照主要受纬度、海拔、天气、昼夜长短的影响(小尺度的坡向)
光照强 低 高 晴 昼长 (阳坡)
光照弱 高 低 阴 昼短 (阴坡)
一般情况下,光照充足地区,热量也充足。但也有热量充足光照却缺乏的地区,比如四川盆地;也有光照充足热量却缺乏的地区,比如青藏高原。
热量主要受 纬度、地形、 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的影响
热量多: 低 海拔低
生长期与生长周期
生长期:一个地区在一年内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一般指气候均温≥10℃的天数衡量。(长江以南的农作物生长期较长一般在8-10个月,东北地区一般在4个月左右)
一般玉米品种整个生长期需要有效积温2500°~2700°,不同玉米品种一生所需有效积温为2200~3100度左右。
生长周期:某一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所需的时间。(玉米一般为95-130天)
南方地区生长期长,作物生长周期短,复种指数高,作物可一年两到三熟;
东北地区生长期短,作物生长周期长,只能一年一熟,但周期长的作物有机质积累多,品质好。
全球气候变暖,生长期变长,生长周期变短。
自然因素 影响及举例
气 候 光照 光照强弱影响农作物的品质
( 光照强,品质高若是水果则为水果甜;光照弱,品质差)
例如新疆的长绒棉及各种水果
热量 (积温) 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品种、耕作制度、分布、产量;
热量足则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
热量不足(高纬或海拔高)则相反,生长周期长,品质高;
(我国的熟制分布)(热带、亚热带、温带作物)
春温:发芽、开花早迟、春耕早晚;夏温:生长速度;
秋温:寒潮、霜冻;冬温:低,持续时间长,减轻来年病虫害
昼夜温差(日较差) 昼夜温差影响农产品的品质,日较差大(纬度高、海拔高、内陆、晴天、下垫面比热容小)利于积累营养物质或糖分积累,品质高;反之较差。我国主要是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人为措施:砂田、葡萄园铺鹅卵石(比热容变小)
例如:西北地区的水果甜;反例:大棚蔬菜瓜果口感差
降水 降水多少、季节分配影响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的分布;例如:800mm、400mm、200mm蔬菜、花卉、水稻需水量大;小麦,棉花需水量较少
某农产品品质好的原因:
(纬度低、海拔高,晴天、昼长)光照强、(低纬,夏季、地形)热量充足,(晴天、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气温低、品种)生长周期长 (温度低)病虫害少,使用农药少;土壤肥沃,使用化肥少;(高山冰雪融水灌溉)灌溉水质好;地广人稀,生长环境好 (污染少)
仅靠天然降水往往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因此种植农作物需要灌溉(如宁夏平原)
宁夏平原的年降水量不到300毫米左右,粮食产量却很高,有30多万公顷良田
缺乏水源不能进行灌溉的干旱地方,不宜种植农作物,临近河湖,或有地下水源、高山冰雪融水(咸水湖泊水、海水不可以),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
(2)自然因素——水源——分布、发展、规模
绿洲农业又称灌溉农业。指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的地方的农业。
长城成为我国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
南疆地区的绿洲农业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内蒙古河套平原成为塞上江南
吐鲁番盆地瓜果飘香
河流
冰雪融水
地下水
(坎儿井)
河西走廊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带
灌溉方式
◆将散成小水滴或形成弥雾降落到植物上和地面上
◆可增加土壤水分,又能提高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
◆利用管道滴头将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
◆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达95%
盆地、平原
适宜种植业
丘陵缓坡(<25°)
可开梯田
山地
宜发展林业
高原
宜发展牧业
(2)自然因素——地形——类型(宏观)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
山地、丘陵——林业或畜牧业
地表起伏大,耕作不便
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种类)(垂直气候导致)
平原、盆地——种植业
地形平坦、土层深厚,
适宜发展
(2)自然因素——地形——类型
地形因素对农业区位影响: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丘上:坡度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缓坡:坡度小,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
沟谷:地势低洼,容易积水,发展鱼塘养渔业。
思考
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呢?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
(2)自然因素——地形——类型、分布
(2)自然因素——土壤——类型、产量、品质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土壤肥力高低、酸碱度、质地等影响农作物生长;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黑土是世界最肥沃的土壤,非常适合植物生长,中国东北地区黑土地处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
黄土是以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垂直节理发育,常形成陡壁,水土流失严重
分布南方丘陵,雨水淋溶作用强,含铁氧化物,呈酸性,网纹层发育明显,肥力低,但利于茶树、柑桔种植
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
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茶道爱好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思考:同样的茶种为什么到日本栽培效果并不好,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3)人文因素-市场 ——类型和规模
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从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大城市人口集中,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极大,促使城市周围的乡村地区较多地发展蔬菜、水果、肉、蛋、奶及花卉等农副产品的生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景观变迁
水稻
甘蔗
渔业
花卉
(3)人文因素——交通——节省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
扩大市场
农业区位选择须充分考虑当地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
思考: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什么地方?
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1、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新兴城市及周边地区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准备在A、B、C、D四处安排甘蔗、荔枝、乳牛、花卉四种农业类型,根据图中信息回答:A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C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D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2)在该城市兴起之前,图中耕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为_______,而现在,在城市近郊的耕地多用来种花卉、蔬菜,导致这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花卉
离城区近,交通便利
荔枝
丘陵地区种果树,既有利于保持水土,又可以获得较大经济效益
甘蔗
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而肥沃
乳牛
离城区较近,交通便利,占地少,节约租地费用
水稻
市场
政府制定的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影响。
我国制定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不准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不准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3)人文因素——政策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大大提高了粮食单产率,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思考:影响杂交水稻产量提高的因素是什么?
(3)人文因素——科技(机械化、生化、冷藏、保温等技术)
地价越高,成本越高,只能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
城市郊区由近至远依次布局:
花卉 > 乳牛 > 塘鱼 > 果园 > 蔬菜 > 粮棉
城市
花卉
乳牛
塘鱼
水果
蔬菜
粮食
(3)人文因素——地租
影响农业的人文区位因素
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市场
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规模和农产品的价格
政策
影响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和成本
交通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和价格影响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成本
劳动力
突破限制提高效率影响农产品的
质量和产量
科技
还有历史、饮食习惯、工业基础、生产积极性等等
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综合考虑了农业主要的区位因素
一、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宏观)
1、从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步分析,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如:湿润半湿润地区——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农业或畜牧业;平原、盆地——种植业;山地丘陵——林业、畜牧业;丘陵缓坡——梯田(种植业);沿海滩涂——养殖业
2、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投其所好)(同步作业53)
水稻:好暖喜湿——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区
小麦: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
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地区
棉花:热量充足,光照强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天然橡胶: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
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茶叶: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
椰子: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苹果、梨:暖温带地区
二、从人文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
着重从市场和交通两个因素入手
农业类型和单位产值:单位产值园艺 > 饲养业 > 粮棉
地价: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产值较高的花卉、
乳牛、禽蛋饲养,蔬菜种植
需水量:花卉、蔬菜需水量大,应布局在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
的地方
交通运输: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业、花卉业等应布局在
离城镇较近且交通方便的地方
如果这些区位因素变化了,区位的选择随之变化
“主要区位因素”、“限制性因素”、“主导区位因素”的区别
主要区位因素
限制性因素
主导区位因素
指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若干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生产所需的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个条件不能满足。
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
注意:某地区限制性因素一旦满足,该因素就转变成当地的主导因素;例如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因为有了灌溉水源,水源反而成了主导因素。(人无我有)
农 业 生 产 主导因素
热带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东北的甜菜
以色列的无土栽培
横断山区的垂直农业
城郊的花卉、蔬菜和乳牛
地形江南丘陵的茶树
河西走廊的粮棉和新疆的棉花
热量
科技
地形
市场
土壤
水源
同步作业53
b 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物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活动: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①热量条件: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
②水分条件:季风气候降水充沛,水源充足;雨热同期。
1.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c 亚洲地形分布
亚洲季风区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在这里形成了水田农业。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2. 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a 亚洲水稻分布
活动
Activity
①主要集中分布在河流冲积平原、三角洲和盆地丘陵地区;
②原因: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d 亚洲人口分布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3. 水稻种植所投入的劳动力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a 亚洲水稻分布
活动
Activity
①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
②一方面可以为水稻种植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缓解人地矛盾。
d 亚洲人口分布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4. 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a 亚洲水稻分布
活动
Activity
生产经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食物偏好: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物。
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
居民喜食稻米
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某区域某农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
以亚洲水田农业为例
不是把每一个自然人文因素罗列一遍,而是从自然、人文因素中去找哪些因素对形成该农业重要,这个案例中市场、交通、科技等因素不提。为什么?
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
地处山麓洪积扇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位于多条河流交汇处,灌溉水源充足
自然因素
影响力下降
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二、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变化
人文因素
影响力增强
: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直接。
:科技的进步。
: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二、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变化
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城郊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变迁?
原因是:水稻减少,农副产品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增加。
蒜你狠,姜你军
近年来,“认养农业”在我国蔚然兴起, 它是指消费者预付生产费用,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有机食品。辽河三角洲的盘锦市大洼区曾是传统稻作区,所产盘锦大米因品质高而响誉全国。2015年,大洼区首创"互联网+认养农业”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认养客户自选水稻良种,可通过手机APP随;时监测水稻的生产过程,收获后直接配送到客户家中。
2.近年来,“认养农业”蔚然兴起, 主要得益于
A.消费者高品质的需求 B.生产者拥有先进的科技
C.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D.乡村与城市的产业融合
3.与南方地区相比,盘锦大洼区所产稻米品质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水热条件充足 B.土壤肥力高
C.生产历史悠久 D.光照时间长
认养农业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
1、城市居民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对种植业和乡村生活的兴趣(体验)增加);2、互 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3、政策(政府)的支持。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科技
2、科技——
地形
气候
土壤
温室大棚
改造地形
修筑梯田
掺砂 施草木灰 石灰粉等
调水工程
修建水库
喷灌滴灌
水源
对农业自然区位因素的利用、改造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人类对农业自然区位因素的改造
利用温室、塑料大棚等,可以改善农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人工调节,从而扩大了农作物种植的时空范围
上图为德国某地温室大棚
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需要,实施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证;灌溉技术的发展使干旱地区也能栽培农作物
上图为山东省邹平县采用的平移式节水喷灌机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人类对农业自然区位因素的改造
薄膜覆盖对农业有利影响:
①保温: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提高地温
②保水:有效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
③保肥:利于肥料的腐熟和分解
④增加光效,有利于农作物的均匀着色
⑤防治病虫害(地温较高;减少害虫的直接啃食 )
⑥杂草得不到阳光和空气,有效预防其生长甚至杀死杂草。
砂砾对农业有利影响:
①通气透水性强,利于地表水的下渗;
②保墒: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③保土:覆盖在土层之上,利于保土;
④增大昼夜温差:白天增温快,晚上降温快,抑制呼吸作用,利于糖分积累;
⑤增加光效,利于作物着色;
⑥原料易得,降低成本。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3.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
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很多城市的市场上能买到产自世界不同地区的水果、肉、奶等农产品
使得市场影响的地域范围扩大,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和地域类型。
荷兰的鲜花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主要得益于航空运输的发展
阿根廷的牛肉能到西欧人的餐桌上,主要得益于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与应用。
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我国农业区位选择变化(经济发展)
1、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例如:山东寿光的蔬菜生产基地,内蒙古的乳产品生产基地。
2、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例如,桑蚕丝作为价值较高的纺织原料,受到国内外市场的追捧
3、经济发展也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由于热量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的种植,传统以小麦种植为主。经水稻品种改良,并采取室内育秧技术后,三江和松嫩平原转而变成我国最为重要的商品稻米生产基地。
4、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同时农业机械化迅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长江中下游越冬作物
油菜 小麦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原来越冬作物为油莱。油菜的生产需要耗用较多劳动力,而且不适宜机械化操作。现在这里多种植便于机械化生产的小麦。
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植便于机械化生产的小麦
照片中这位婴儿是“地球村”的第70亿位居民,于2011年10月31日凌晨诞生。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70亿人口日”。随着“第70亿宝宝”的降生,地球正式进入了“后70亿人口”时代。一个问题再次引发世人的关注和讨论:
我们的地球家园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
对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有着众多的猜测和估算。你对此有何看法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江浙”,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21世纪初,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 .现在“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为什么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
历史上江浙地区桑蚕业久负盛名,但随着浙江、江苏等省经济的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涨, 导致传统的桑蚕生产萎缩。而广西 气候条件优越、 劳动力丰富而廉价、 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加上 “东桑西移”政策的扶持,使得江浙地区的桑蚕生产转移到了广西。
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说明与荷兰相比,图示发展中国家发展花卉种植的优势条件。
2.这些发展中国家要保证鲜切花在消费市场的新鲜程度,要采取哪些措施?
纬度较低,热量充足,花卉生长周期短;国土面积较大,种植面积广;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改进鲜花的保鲜、冷藏等技术;
3.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对应的主要消费市场连线,并说明理由。
非洲 北美
亚洲 欧洲
拉丁美洲 日本
4.讨论促使世界花卉种植业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市场需求;技术的进步;交通的改善等
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5.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6.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同步49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完成8~10题。
5.该地区可能位于( )A.江淮平原 B.珠江三角洲C.黄河三角洲 D.三江平原
6.该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A.灌溉技术的提高 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7.发展到第Ⅲ阶段时,该地区最有可能( )A.自然灾害多发 B.商品率大幅度提高C.农业投入不足 D.农业人口比重上升
同步54
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10~11题。
10.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 )A.西瓜品种优 B.种植成本低C.反季种植利润高 D.市场需求大11.浙江温州和海南岛两地发展西瓜种植,共同的优势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平原广大 B.降水丰富,水源充足C.光照充足,都是亚热带气候 D.雨热同期,气象灾害少
5-8月为什么不接着在海南种?
全品31
某公司发行了第三套水果特种邮票,邮票选定的是攀枝花的四种水果(如图3-1-5所示,顺时针看分别为菠萝、樱桃、橙子、芒果)。攀枝花位于横断山区的一个干热河谷,曾经是个不毛之地,后来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加上近年来不断调整水果品种的种植,如今的攀枝花已经变成了“水果王国”。芒果是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据此完成12~14题。
12.影响攀枝花种植跨不同温度带水果的主导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土壤13.攀枝花由不毛之地变为“水果王国”,进行的改造主要是
A.改变局部气候,增加空气温度 B.改造灌溉设施,丰富水源来源C.进行土壤改良,发展种苗研究 D.大力宣传产品,营造品牌效应14.调整芒果在攀枝花成为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考虑的主要是 A.气候条件十分适宜 B.地形因素适合种植C.技术发展非常迅速 D.种植成本较为低廉
全品32
18.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价格不菲的智利车厘子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的时期。据统计,中国市场占智利车厘子亚洲市场份额的95%,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8%。材料二 智利水果产业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经过几十年发展,如今每年130多个品种超过240万吨的优质果蔬被送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畅销中国的智利车厘子主要来自其中部地区。
材料三 智利略图(图3-1-7)。
全品32
(1)试分析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价格不菲的智利车厘子能够在我国“攻城略地”的原因。
(2)说明智利水果品种丰富的原因。
(3)试分析智利车厘子品质优良的气候条件。(难点气候类型的判定)
①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购买能力不断提高;②春节前后市场需求量大;③此时北半球为冬季,鲜果上市少,市场竞争压力小;④冷藏保鲜技术和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任答三点)
(2)①南北跨纬度大,水分、热量差异大;②东临高大的安第斯山脉,气候垂直差异大,适宜多种水果生长。
(3)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高温干燥,光热充足,光合作用旺盛;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品质好;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使用农药少,品质优良。(任答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