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二轮复习课件热点训练三、四 大气受热原理与农田覆盖与城市内涝与海绵城市(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二轮复习课件热点训练三、四 大气受热原理与农田覆盖与城市内涝与海绵城市(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12 16:4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热点训练三 大气受热原理与农田覆盖
1.知识结构
2.大气的保温作用过程示意图
3.覆盖类对农业的影响
(1)砾石类
(2)覆膜类
(3)覆草类
4.积雪的保温作用
积雪里有空气,导热率低。因此积雪既能防止地面热量的散失,同时又防止地面冷空气的侵入,对土壤起到保温作用。因此积雪内的气温变化较小,积雪外部气温日变化大小与积雪关系不大。
视角一 从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角度,结合砂糖桔的树冠覆膜技术情境,考查覆膜技术的作用
1. (2021·山东泰安上学期期中)广西荔浦县生产的砂糖桔,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近年来随着树冠覆膜技术(树冠上方覆盖塑料薄膜,如下图所示)的推广使用,砂糖桔留树时间延长,实现了错峰上市,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据此完成(1)~(2)题。
(1) 荔浦砂糖桔覆膜的最佳时间是( )
A. 1月 B. 3月 C. 10月 D. 12月
D
[解析] 我国栽培的柑橘品种 以上为10月份至翌年2月份成熟的中熟品种,由于采收上市期过于集中,季节性卖果难问题时有发生。柑橘树冠直接覆膜技术,现已广泛用于保护翌年成熟( 月份)的果实安全越冬,也被大量用于保护中熟( 月份)脐橙、锦橙等果实延迟到翌年1月份以后采收,成功解决了晚熟和中熟柑橘果实的安全越冬问题。故选D。
(2) 砂糖桔实现了错峰上市,主要得益于树冠覆膜技术可以( )
①增加树冠内温度,防止果品受冻害
②改善果园小气候,提高果品品质
③增加树冠内湿度,提高果树抗病能力
④减弱雨水的影响,保证果品质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解析] 树冠覆膜技术可以增加树冠内温度,防止果品受冻害,没办法改善果园小气候,提高果品品质是可以的,增加树冠内的湿度是对的,但是湿度增加对于提高果树抗病能力没有提高,可以减弱雨水的影响,保证果品质量,故选B。
视角二 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的角度,结合黑色地膜覆盖稻田情境,考查地膜覆盖的作用和优势
2. (2021·四川成都三诊)黑龙江某水稻种植基地研制出黑色地膜覆盖种植技术、覆膜机和覆膜插秧机,并推广使用。目前该基地全部采用全生物可降解黑色地膜,并注册“覆膜田”商标,其大米畅销全国。下图示意“覆膜田”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 用黑色地膜覆盖稻田主要是为了( )
A. 提高土壤温度 B. 提高土壤肥力
C. 减少杂草生长 D. 减少病虫害
C
[解析] 黑色地膜透光率低,有效削弱了地膜下部的光照,杂草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由于光照减弱,有利于减少杂草生长,C正确;地膜下部的光照减弱,土壤温度不会提高,A错;地膜无法提高土壤肥力,B错;病虫害可通过农药等加以控制,地膜无法减少病虫害,D错。
(2) 该基地推广使用覆膜机和覆膜插秧机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生产效率 B. 提高覆膜插秧质量
C. 提高水稻品质 D. 提高农机生产技术
A
[解析] 覆膜机和覆膜插秧机的推广提高了其机械化水平,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A正确;推广使用覆膜机和覆膜插秧机,农机生产技术提高,其覆膜和插秧标准统一,覆膜插秧质量也得到提高,但B、D选项的目的也是提高生产效率,B、D选项不是其主要目的,B、D错;推广使用覆膜机和覆膜插秧机只是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对水稻品质的影响不大(但黑色地膜覆盖稻田减少了杂草与水稻的争肥,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其水稻品质得到提高),C错。
(3) 与未覆盖地膜的稻田相比,“覆膜田”产出的水稻品质更佳主要是因为( )
A. 地膜可降解无污染 B. 缩短水稻生长周期
C. 稻田昼夜温差变大 D. 化肥农药使用减少
D
[解析] 结合第(1)题可知,“覆膜田”减少了稻田杂草的生长,从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如除草剂);杂草与水稻争肥减少,也减少了化肥的使用,所以水稻更加绿色健康,品质更佳,D正确;虽然该地膜采用全生物可降解黑色地膜,但这对水稻品质提高影响不大(注:未覆盖地膜的稻田没有地膜,更无需考虑地膜的降解问题),A错;水稻生长周期缩短,其营养物质的积累时间变短,不利于其品质的提高,B错;地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稻田昼夜温差(白天受地膜的影响,地温不高,夜间地膜减少了土地热量的散失速度,地温不低),C错。
视角三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结合顶凌覆膜情境,考查农作物生长习性以及覆膜的作用
3. (2021·山东济南一模)藜麦原产于南美,具有丰富、全面的营养价值,国际营养学家称为黄金谷物和全营养食品。甘肃省天祝县松山镇,平均海拔3190多米,年均降水量 ,是国内最适宜种植藜麦的区域之一。松山镇老百姓改变此前一直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作物的种植习惯,在初春土壤解冻之时覆盖地膜(顶凌覆膜),再结合当地降雨、气温等自然条件,一段时间以后,合理确定藜麦播种时间,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有助于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据此完成(1)~(2)题。
(1) 推测原产地藜麦的生长习性( )
A. 喜光、耐高温 B. 喜温凉、湿润 C. 耐旱、耐贫瘠 D. 耐寒、怕盐碱
C
[解析] 材料中提到藜麦适宜种植地区是平均海拔3190多米,年平均降水量 的高海拔山区,可以推断出藜麦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的生长习性,C项符合。A、B项描述错误,D项,“怕盐碱”材料中未涉及。
(2) 种植藜麦前,先要在初春进行顶凌覆膜的最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地面温度 B. 抑制水分蒸发 C. 减少杂草生长 D. 增加土壤肥力
B
[解析] 由材料得知顶凌覆膜是指在春季土壤表层土解冻时,农作物播种之前,在土壤上进行覆膜的措施,这有利于最大限度保持土壤有效水分,可以减少春旱对农作物的影响,所以初春进行的顶凌覆膜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B项正确。A项,材料强调是在土壤解冻时覆盖地膜,所以主要不是为了提高地面温度;C项,此时农作物还未播种,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减少杂草生长;D项覆盖地膜不会起到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 、 、 均错误。
视角四 从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角度,结合温室大棚内相对湿度的变化,考查温室大棚的原理
4. (2021·山东泰安期末)相对湿度是大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相对湿度能直接反映空气距饱和的程度,一天中相对湿度最低值一般出现在 左右。下图为某地温室大棚内相对湿度日变化曲线图,其中, 、 、 三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相对湿度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 该地温室大棚内一天中 左右相对湿度最低,说明当时( )
A. 实际水汽压大 B. 饱和水汽压小 C. 实际水汽压小 D. 饱和水汽压大
D
[解析] 根据相对湿度的定义可知,该地温室大棚一天内14点左右相对湿度最低,有可能是实际水汽压较小或者是饱和水汽压较大,A、B错;由于此时时间是14点左右,温度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温度高时,能够容纳的水汽多,所以应该是饱和水汽压较大(温度升高,蒸发加大,虽然实际水汽压有所增大,但饱和水汽压增大得更多,所以相对湿度减小),C错,D正确。
(2) 、 、 三条曲线分别表示的天气状况最有可能为( )
A. 阴雨、多云、晴朗 B. 晴朗、阴雨、多云
C. 晴朗、多云、阴雨 D. 多云、阴雨、晴朗
C
[解析] 曲线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最大,饱和水汽压差异较大,表明昼夜温差大(昼夜温差大,不同的温度下,饱和水汽压差异大,所以相对湿度差异大),应为晴朗天气; 曲线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最小,饱和水汽压差异小,表明昼夜温差最小,应为阴雨天气; 曲线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介于 两曲线之间,应为多云天气。故选C。第(3)题,棚内湿度过大,对棚内农作物生长和品质不利,通风是为了除湿,其他时间除湿容易造成棚内作物遭受冻害,因此选择中午除湿,排除 、 ;中午气温相对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放顶风除湿效果更好,B正确,D错。
(3) 冬季为防止大棚内农作物受冻害的影响,应采取的通风办法是( )
A. 早晨放顶风 B. 中午放顶风 C. 早晨放底风 D. 中午放底风
B
热点训练四 城市内涝与海绵城市
1.城市内涝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1)城市内涝的原因:①降雨强度大,暴雨持续时间长,范围集中。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增加城市降水。②城市盲目扩张,地表径流不断增大:洼地、水塘、湖泊、水库等被人为地填筑破坏或填为它用,降低了其对雨水的调蓄分流功能。③城市排水管网的问题:城市规划赶不上城镇化步伐,设计标准偏低。排水设施不健全,不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滞后。④城市路面硬化面积扩大,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地表水难以下渗,导致路面积水。
(2)防治措施(工程措施):①整治河道:采取挖、扩、分等综合措施整治河道;②改造地下管网:如适当扩大管径,解决雨、污分流问题;③增加排涝设施:如建排涝挡潮闸、排涝泵站;④增加调蓄能力:如修建蓄水池、调蓄湖等;⑤增加渗透能力:如铺设透水路面等。
2.海绵城市
(1)海绵城市的功能
(2)建设方法:缺水地区将优先利用透水砖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等措施,补充地下水,削减地面径流;其他地区则优先利用池塘、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调蓄、净化雨水,削减径流峰值。
视角一 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的角度,结合汤逊湖湖面变化,考查城市内涝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 (2021·江苏省二模)汤逊湖周边地区是武汉市快速发展的城市新区。下图为“2000~2016年汤逊湖周边地区湖面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 近年来汤逊湖周边地区内涝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
A. 暴雨强度增大 B. 湖泊面积缩小 C. 土地开发增强 D. 植被面积减少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气候在短时间的变化相对较小,故近年来暴雨强度增大不正确,故A错误;读图该地区2000~2016年湖泊面积减少,结合材料“汤逊湖周边地区是武汉市快速发展的城市新区”故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土地开发增强,围湖造田,植被破坏,从而使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植被涵蓄水源能力下降,加剧该地区洪涝灾害,所以其根本原因是土地开发增加,故B、D错误,所以该题选C。
(2) 汤逊湖周边地区排涝泵站宜选择在(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A
[解析] 排涝泵站的目的是排出汤逊湖周边的积水,减轻内涝,积水较为严重的地区应位于该地区地势低洼的地方,且排到长江,故应选择距离长江较近的位置建排涝泵站,读图丙和丁地距离长江较远,不利于排洪,乙地地势较高,积水少,甲地地势较低,且靠近长江,所以选择在甲地建泵站最利于排洪,故该题选A。
视角二 从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的角度,结合雨水花园景观,考查海绵城市及其水循环的影响
2. (2021·浙江绍兴诊断)雨水花园是现代海绵城市建设中一项既经济又美观的滞留设施,主要用来处理小面积汇流的初期雨水,在居住小区、停车场、道路等可广泛修建。下图是道路与雨水花园间带缺口的石坎景观图。完成(1)~(2)题。
(1) 图中修建带缺口的石坎主要是为了( )
A. 方便城市居民进出雨水花园 B. 方便维修车辆进出雨水花园
C. 道路上过多雨水及时排入花园中 D. 花园中过多雨水及时排入雨水井
C
[解析] 雨水花园是“滞留设施”,根据硬化路面与雨水花园下垫面的区别可知,硬化路面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在道路上排水不及时的时段,雨水能通过带缺口的石坎排入花园中,可防止路面大量积水。故选C。
(2) 雨水花园的建造可以( )
A. 减少地下径流量 B. 增加水汽蒸发量
C. 减弱降水量强度 D. 加快水循环速度
B
[解析] 雨水花园是“滞留设施”,可涵养水源,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水汽蒸发量,减缓地表水汇集速度,减缓水循环速度,对降水强度无明显影响。故选B。
视角三 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结合荷兰某城市的韧性水系统情境,考查海绵城市的原理以及应用
3. (2021·福建泉州第四次监测)近年来,受极端暴雨洪水等重大灾害袭击,许多城市加强雨洪管理和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建设,打造安全水系统,大大提高了城市应对灾害的韧性。下图示意荷兰某城市的韧性水系统。据此完成(1)~(2)题。
(1) 最适宜借鉴并建设该韧性水系统的城市是( )
A. 重庆 B. 兰州
C. 拉萨 D. 武汉
D
[解析] 由题意可知,韧性水系统适合降水多,易内涝的城市。重庆降水多,但重庆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城市坡度差异大,不易内涝,A错误。兰州位于西北内陆,降水少,B错误。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降水较少,C错误。武汉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大,春夏季多暴雨;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故而最适合建设韧性水系统,D正确。
(2) 在城市韧性水系统的功能区中( )
A. 公园加快了城市的泄洪速度 B. 开放水域增加了洪水的蓄积量
C. 水广场增加了雨洪的蒸发量 D. 绿色屋顶加快了雨水汇流下渗
B
[解析] 公园的作用是增加下渗,而不是泄洪,A错误。开放水域能够增加雨季蓄水量,缓解城市积水,B正确。水广场能够调节城市温度,使城市温度适宜,相对降低了蒸发量,C错误。绿色屋顶的作用是调节屋内温度,绿色屋顶有防水层,避免雨水渗入屋内,而且绿色屋顶的建设,使得原本直接落在地表,然后再下渗的雨水,现在要经过绿色屋顶过滤这一过程,反而减慢了雨水汇流下渗的速度,D错误。
整理 消化 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