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五年级期末监测科学试卷
一、单选题
1.(2022五上·太原期末)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镜子
B.月亮
C.太阳
【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反射或者折射的光不能称为光源。因此选择C。
2.(2022五上·太原期末)下列光源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
A.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镜子
B.萤火虫
C.手电筒
【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萤火虫属于自然光源。
3.(2022五上·太原期末)下列典故中的现象,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猴子捞月
B.凿壁偷光
C.杯弓蛇影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猴子捞月和杯弓蛇影是光的反射,凿壁偷光是光沿直线传播。
4.(2022五上·太原期末)下列光的反射现象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的反射是指光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只有A选项光是返回来的。
5.(2022五上·太原期末)三棱镜能够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七种颜色按顺序依次是( )。
A.红橙黄绿蓝靛紫 B.红橙黄绿靛蓝紫 C.黄橙红绿蓝靛紫
【答案】A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6.(2022五上·太原期末)所有热传导现象的本质都是( )。
A.温度高→温度低 B.温度低→温度高 C.不能确定
【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导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导温度低的地方。
7.(2022五上·太原期末)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间发生热传导现象的条件是( )。
A.不能接触 B.必须接触 C.接不接触都行
【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只有接触才会发生热传导。
8.(2022五上·太原期末)下列物质中,不能产生热对流现象的是( )。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对流是热量通过流动介质传递的过程,A是固体,所以不会产生热对流现象。
9.(2022五上·太原期末)下列关于热辐射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热辐射是从温度低的地方传向温度高的地方
B.热辐射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进行传播
C.热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光与热
【解析】【分析】热辐射是,物体由于具有温都尔辐射电磁波的现象。由于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所以热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10.(2022五上·太原期末)下列物体中,导热性能最好的是( )。
A.塑料泡沫 B.陶瓷 C.铁锅
【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金属的导热性比陶瓷、塑料泡沫强。
11.(2022五上·太原期末)地球的表面包括( )。
A.陆地 B.海洋 C.陆地和海洋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仪
【解析】【分析】地球的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
12.(2022五上·太原期末)下列对于平原的地形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势高,地表起伏小
B.地势低,地表起伏小
C.四周地势高,中间地势低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平原的地形特点是地势低,地面平坦起伏小。
13.(2022五上·太原期末)按照火山喷发前、中、后的顺序,下列选项中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答案】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的顺序是:产生大量的火山灰和火山气;然后大量的演讲从火山喷发而出;最后岩浆向下流动。
14.(2022五上·太原期末)喜马拉雅山脉发现的鱼龙、菊石类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
A.喜马拉雅山脉以前是海洋
B.鱼龙生活在高山
C.喜马拉雅山脉适合海洋生物生存
【答案】A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生物化石是指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生活遗迹,喜马拉雅山脉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原来有海洋生物存在,因此可以推断喜马拉雅山脉以前是海洋。
15.(2022五上·太原期末)在变质岩形成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是( )。
A.地表温度、风、水等的作用
B.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作用
C.地球重力的作用
【答案】B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变质岩是由于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
16.(2022五上·太原期末)如下图,当我们站在山脚下看山顶,把山顶包围的“白色物质"我们称之为( );当我们登上山顶,把环绕在我们四周的“白色物质"称之为( )。
A.云 B. 雾 C.霜
【答案】A;B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云和雾都是有空中的小属地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雾生成在近地面层,而云声称在大气的较高层。所以在山下看是云,在山顶看是雾。
17.(2022五上·太原期末)关于露和霜形成时的温度条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形成露时的温度比形成霜时的温度低
B.形成霜时的温度比形成露时的温度低
C.形成露时的温度和形成霜时的温度-样
【答案】B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地面上的空气中含有水汽,当水汽的含量达到饱和时就会凝结出水滴来,这是露。而霜是党地表气温低至0℃和0℃以下,则水汽直接凝结为固体。所以形成霜时的气温低。
18.(2022五上·太原期末)一般在10月23日或24日,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这个节气是( )。
A.白露 B.霜降 C.立冬
【答案】B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解析】【分析】秋天的节气有:秋处露秋寒霜降,最后是“霜降”。
19.(2022五上·太原期末)关于雨和雪,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它们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B.它们在本质上都是水
C.它们都是水的液体形态
【答案】B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雨是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
20.(2022五上·太原期末)要使聚集在高空的水再回到地面,所依靠的途径是( )。
A.降雨 B.降雪 C.降水
【答案】C
【知识点】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要使聚集在高空的水回到地面,可以使降雨、降雪、降冰雹等等,降水包含降雨、降雪、降冰雹等,所以选C.
21.(2022五上·太原期末)当我们的耳朵听到上课铃声的刺激后,我们做出的正常反应应该是( )。
A.心情变得很好 B.马上停在原地 C.迅速往教室跑去
【答案】C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听觉
【解析】【分析】耳朵听到铃声,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告诉大脑上课的信号,然后大脑通过运动神经支配我们跑向教室。
22.(2022五上·太原期末)部队战斗中,传令兵传达指令所起到的作用与人体神经系统作用相似的是( )。
A.大脑 B.脊髓 C.周围神经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周围神经就是将大脑的指令传达到身体的各个部分,跟传令兵送达指令是相似的。
23.(2022五上·太原期末)在美术课上,进行美术创作所依靠大脑的主要功能是( )。
A.记忆功能 B.运动功能 C.创造功能
【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美术创作运用的是大脑的创作功能。
24.(2022五上·太原期末)下列行为中,有利于保护大脑的是( )。
A.长时间工作,不休息
B.偏食,挑食
C.保证充足的睡眠
【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保护大脑:不能长时间工作,适当休息;饮食要多元;有充足的睡眠。
25.(2022五上·太原期末)专业短跑运动员的反应时间通常在0.1-0.2秒,而普通人的反应时间通常在0.2-0.3秒,这充分说明了( )。
A.专业运动员天生反应速度快
B.普通人反应速度慢,所以做不了专业运动员
C.人的反应速度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不断提升的
【答案】C
【知识点】测试反应快慢;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人的反应速度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不断提升的。
二、填图题
26.(2022五上·太原期末)①分别从蜡烛火焰的A B两点连直线至小孔并延长到后面的纸屏上,在纸屏上标出A、B两点正确的位置。
②原理解释:因为光沿( )传播,烛焰上部发出的光沿直线通过小孔,照在纸屏的( ),烛焰下部发出的光沿直线通过小孔,照在纸屏的( ),所以在纸屏上形成一个( )的像。
A.直线
B.曲线
C.上部
D.下部
E.正立
F.倒立
【答案】A;D;C;F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火焰上部分会照在纸的下面,而火焰上部分会照在纸的上部,最终在纸上形成一个倒着的火焰。
27.(2022五上·太原期末)请在下面图中的括号内填写正确答案的序号。
A. 降雨 B. 降雪 C.小水滴 D.雨滴 E.水蒸气
【答案】E;E;C;C;D;D;A;B
【知识点】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降雨和降雪的形成过程:地表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形成小水滴;在高空,小水滴或者小冰晶聚集,形成雨滴或者雪花;雨滴降落或者雪花降落过程中融化就形成降雨,如果没有融化就形成降雪。
三、实验题
28.(2022五上·太原期末)探索
问题 热在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
实验步骤 (请将下面三个实验步骤选项的序号按正确的顺序填在括号内) ①用玻璃罩倒扣住线香 ②固定一支线香,点燃 ③观察线香冒出的烟是怎样飘动的 ( )
实验现象 请在左图中,分别用→描述出热空气流动的方向,用----->描述出冷空气流动的方向。
实验结论 空气受热( ),遇冷( ),循环流动,使冷、热空气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做( )。
【答案】②①③;上升;下降;热对流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空气会因受热密度变小,向上流动;空气受冷密度变大,向下流动。
如图所示,热瓶里装的是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冷瓶里的冷空气下沉,流向热瓶补充热空气留下的空间,而热空气在冷瓶内流动的过程中受冷,因此下沉,从而形成冷热瓶内空气的循环流动,这种传热方式就是热对流。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五年级期末监测科学试卷
一、单选题
1.(2022五上·太原期末)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镜子
B.月亮
C.太阳
2.(2022五上·太原期末)下列光源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
A.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镜子
B.萤火虫
C.手电筒
3.(2022五上·太原期末)下列典故中的现象,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猴子捞月
B.凿壁偷光
C.杯弓蛇影
4.(2022五上·太原期末)下列光的反射现象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5.(2022五上·太原期末)三棱镜能够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七种颜色按顺序依次是( )。
A.红橙黄绿蓝靛紫 B.红橙黄绿靛蓝紫 C.黄橙红绿蓝靛紫
6.(2022五上·太原期末)所有热传导现象的本质都是( )。
A.温度高→温度低 B.温度低→温度高 C.不能确定
7.(2022五上·太原期末)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间发生热传导现象的条件是( )。
A.不能接触 B.必须接触 C.接不接触都行
8.(2022五上·太原期末)下列物质中,不能产生热对流现象的是( )。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9.(2022五上·太原期末)下列关于热辐射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热辐射是从温度低的地方传向温度高的地方
B.热辐射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进行传播
C.热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10.(2022五上·太原期末)下列物体中,导热性能最好的是( )。
A.塑料泡沫 B.陶瓷 C.铁锅
11.(2022五上·太原期末)地球的表面包括( )。
A.陆地 B.海洋 C.陆地和海洋
12.(2022五上·太原期末)下列对于平原的地形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势高,地表起伏小
B.地势低,地表起伏小
C.四周地势高,中间地势低
13.(2022五上·太原期末)按照火山喷发前、中、后的顺序,下列选项中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14.(2022五上·太原期末)喜马拉雅山脉发现的鱼龙、菊石类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
A.喜马拉雅山脉以前是海洋
B.鱼龙生活在高山
C.喜马拉雅山脉适合海洋生物生存
15.(2022五上·太原期末)在变质岩形成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是( )。
A.地表温度、风、水等的作用
B.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作用
C.地球重力的作用
16.(2022五上·太原期末)如下图,当我们站在山脚下看山顶,把山顶包围的“白色物质"我们称之为( );当我们登上山顶,把环绕在我们四周的“白色物质"称之为( )。
A.云 B. 雾 C.霜
17.(2022五上·太原期末)关于露和霜形成时的温度条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形成露时的温度比形成霜时的温度低
B.形成霜时的温度比形成露时的温度低
C.形成露时的温度和形成霜时的温度-样
18.(2022五上·太原期末)一般在10月23日或24日,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这个节气是( )。
A.白露 B.霜降 C.立冬
19.(2022五上·太原期末)关于雨和雪,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它们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B.它们在本质上都是水
C.它们都是水的液体形态
20.(2022五上·太原期末)要使聚集在高空的水再回到地面,所依靠的途径是( )。
A.降雨 B.降雪 C.降水
21.(2022五上·太原期末)当我们的耳朵听到上课铃声的刺激后,我们做出的正常反应应该是( )。
A.心情变得很好 B.马上停在原地 C.迅速往教室跑去
22.(2022五上·太原期末)部队战斗中,传令兵传达指令所起到的作用与人体神经系统作用相似的是( )。
A.大脑 B.脊髓 C.周围神经
23.(2022五上·太原期末)在美术课上,进行美术创作所依靠大脑的主要功能是( )。
A.记忆功能 B.运动功能 C.创造功能
24.(2022五上·太原期末)下列行为中,有利于保护大脑的是( )。
A.长时间工作,不休息
B.偏食,挑食
C.保证充足的睡眠
25.(2022五上·太原期末)专业短跑运动员的反应时间通常在0.1-0.2秒,而普通人的反应时间通常在0.2-0.3秒,这充分说明了( )。
A.专业运动员天生反应速度快
B.普通人反应速度慢,所以做不了专业运动员
C.人的反应速度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不断提升的
二、填图题
26.(2022五上·太原期末)①分别从蜡烛火焰的A B两点连直线至小孔并延长到后面的纸屏上,在纸屏上标出A、B两点正确的位置。
②原理解释:因为光沿( )传播,烛焰上部发出的光沿直线通过小孔,照在纸屏的( ),烛焰下部发出的光沿直线通过小孔,照在纸屏的( ),所以在纸屏上形成一个( )的像。
A.直线
B.曲线
C.上部
D.下部
E.正立
F.倒立
27.(2022五上·太原期末)请在下面图中的括号内填写正确答案的序号。
A. 降雨 B. 降雪 C.小水滴 D.雨滴 E.水蒸气
三、实验题
28.(2022五上·太原期末)探索
问题 热在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
实验步骤 (请将下面三个实验步骤选项的序号按正确的顺序填在括号内) ①用玻璃罩倒扣住线香 ②固定一支线香,点燃 ③观察线香冒出的烟是怎样飘动的 ( )
实验现象 请在左图中,分别用→描述出热空气流动的方向,用----->描述出冷空气流动的方向。
实验结论 空气受热( ),遇冷( ),循环流动,使冷、热空气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做(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反射或者折射的光不能称为光源。因此选择C。
2.【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萤火虫属于自然光源。
3.【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猴子捞月和杯弓蛇影是光的反射,凿壁偷光是光沿直线传播。
4.【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的反射是指光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只有A选项光是返回来的。
5.【答案】A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6.【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导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导温度低的地方。
7.【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只有接触才会发生热传导。
8.【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对流是热量通过流动介质传递的过程,A是固体,所以不会产生热对流现象。
9.【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光与热
【解析】【分析】热辐射是,物体由于具有温都尔辐射电磁波的现象。由于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所以热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10.【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金属的导热性比陶瓷、塑料泡沫强。
11.【答案】C
【知识点】地球仪
【解析】【分析】地球的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
12.【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平原的地形特点是地势低,地面平坦起伏小。
13.【答案】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的顺序是:产生大量的火山灰和火山气;然后大量的演讲从火山喷发而出;最后岩浆向下流动。
14.【答案】A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生物化石是指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生活遗迹,喜马拉雅山脉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原来有海洋生物存在,因此可以推断喜马拉雅山脉以前是海洋。
15.【答案】B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变质岩是由于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
16.【答案】A;B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云和雾都是有空中的小属地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雾生成在近地面层,而云声称在大气的较高层。所以在山下看是云,在山顶看是雾。
17.【答案】B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地面上的空气中含有水汽,当水汽的含量达到饱和时就会凝结出水滴来,这是露。而霜是党地表气温低至0℃和0℃以下,则水汽直接凝结为固体。所以形成霜时的气温低。
18.【答案】B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解析】【分析】秋天的节气有:秋处露秋寒霜降,最后是“霜降”。
19.【答案】B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雨是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
20.【答案】C
【知识点】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要使聚集在高空的水回到地面,可以使降雨、降雪、降冰雹等等,降水包含降雨、降雪、降冰雹等,所以选C.
21.【答案】C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听觉
【解析】【分析】耳朵听到铃声,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告诉大脑上课的信号,然后大脑通过运动神经支配我们跑向教室。
22.【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周围神经就是将大脑的指令传达到身体的各个部分,跟传令兵送达指令是相似的。
23.【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美术创作运用的是大脑的创作功能。
24.【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保护大脑:不能长时间工作,适当休息;饮食要多元;有充足的睡眠。
25.【答案】C
【知识点】测试反应快慢;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人的反应速度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不断提升的。
26.【答案】A;D;C;F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火焰上部分会照在纸的下面,而火焰上部分会照在纸的上部,最终在纸上形成一个倒着的火焰。
27.【答案】E;E;C;C;D;D;A;B
【知识点】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降雨和降雪的形成过程:地表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形成小水滴;在高空,小水滴或者小冰晶聚集,形成雨滴或者雪花;雨滴降落或者雪花降落过程中融化就形成降雨,如果没有融化就形成降雪。
28.【答案】②①③;上升;下降;热对流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空气会因受热密度变小,向上流动;空气受冷密度变大,向下流动。
如图所示,热瓶里装的是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冷瓶里的冷空气下沉,流向热瓶补充热空气留下的空间,而热空气在冷瓶内流动的过程中受冷,因此下沉,从而形成冷热瓶内空气的循环流动,这种传热方式就是热对流。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