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盛唐气象练习题
1.(2021·江苏省泰兴市河失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A.
B.
C.
D.
2.(2021·江苏·海门市德胜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 )
A.遣唐使来华 B.玄奘西游天竺
C.文成公主入藏 D.鉴真东渡日本
3.(2021·江苏·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促进了唐朝与该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个少数民族是( )
A.回族 B.吐蕃 C.回纥 D.突厥
4.(2021·江苏·泰兴市济川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西北各民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的原因是
A.主张对外开放 B.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C.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D.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5.(2021·江苏无锡·七年级期中)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许多古诗千百年后依然脍炙人口。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6.(2021·江苏·海门市德胜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
A.医圣 B.书圣 C.诗圣 D.诗史
7.(2021·江苏·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隋唐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下列各项,属隋唐时期书法家的是( )
①阎立本
②颜真卿
③吴道子
④柳公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1·江苏盐城·七年级期中)唐代瓷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A.唐三彩
B.白瓷
C.青瓷
D.景德镇瓷器
9.(2021·江苏镇江·七年级期中)唐玄宗册封 首领为云南王
A.突厥 B.回纥 C.吐蕃 D.南诏
10.(2021·江苏·泰兴市济川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是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11.(2021·江苏无锡·七年级期中)“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描写哪个城市的诗句( )
A.长安 B.扬州 C.洛阳 D.成都
12.(2021·江苏南通·七年级期中)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下列诗句中,出自“诗仙”之手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3.(2021·江苏省泰兴市河失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某纪念馆悬挂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此馆纪念的人物是
A.魏征 B.孙思邈 C.李白 D.杜甫
14.(2021·江苏·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产生了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其中被称为“画圣”的是
A.徐渭
B.张择端
C.赵孟頫
D.吴道子
15.(2021·江苏·高邮市车逻镇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通过下面两幅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唐朝的什么信息?
A.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B.手工业发展到较高水平
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文化艺术繁荣
16.(2021·江苏泰州·七年级期中)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做出了不少创造发明。下面属于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17.(2021·江苏·苏州新草桥中学七年级期中)据史料记载:“唐武宗会昌三年,长安城失火,焚毁了多家店铺。”结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本第3课《盛唐气象》中所学知识,你能判断失火的地点应该是长安城中的什么地方( )
A.宫城 B.皇城 C.市 D.坊
18.(2021·江苏·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有位收藏家最近从古董市场上购得一座彩陶马,上面有多种颜色,主要有黄、绿、青三色,经专家鉴定是真品,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制作的(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19.(2021·江苏·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下图、下图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证唐代
A.社会政治状况
B.科举选才标准
C.思想开放程度
D.手工制作水平
20.(2021·江苏淮安·七年级期中)唐代出现了筒车。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这说明筒车是
A.农业耕作工具
B.便捷的交通工具
C.农业灌溉工具
D.实用的生活用具
21.(2021·江苏盐城·七年级期中)唐太宗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
A.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C.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 D.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22.(2021·江苏·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唐朝《陇西行》的一句诗,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对诗句的理解符合事实的是
A.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C.藏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 D.吐蕃归属唐朝管辖
23.(2021·江苏·苏州新草桥中学七年级期中)唐朝诗人元稹在其诗作《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
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B.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C.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D.民族交融,相互学习
24.(2021·江苏·高邮市车逻镇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25.(2021·江苏淮安·七年级期中)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A.屈原
B.杜甫
C.辛弃疾
D.关汉卿
26.(2021·江苏常州·七年级期中)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段话:黄蓉愈看愈奇,又揭起一层,却见下面是一轴轴的书画卷轴。她要郭靖相帮,展开一轴看时,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幅《送子天王图》。《送子天王图》的作者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颜真卿
27.(2021·江苏·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步辇图》就是其中的一幅,它的作者是 ( )
A.唐代的阎立本 B.宋代的张择端
C.东晋的顾恺之 D.唐代的吴道子
28.(2021·江苏苏州·七年级期中)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扶南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体现出唐代
A.皇帝安于享乐 B.奢靡之风盛行
C.文化兼容并包 D.尚武风气流行
29.(2021·江苏淮安·七年级期中)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A.对边疆统治加强 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经济文化的繁荣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30.(2021·江苏苏州·七年级期中)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年正月二十一日,长安城万人空巷,大家涌向长安城东。这天,皇帝脱去龙袍,换上短衣便鞋,他要亲自下田耕种以表示对农桑的重视。“藉田之礼”荒废既久,现得以恢复,百姓无不欢呼雀跃…贞观年间,仅《新唐书》记载的大型水利工程就达27个。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通史 贞观之治》解说词
材料二 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三 隋唐时期黄河中游森林开始遭到破坏,黄河的决溢显著增加,南北地理环境演变的巨大反差使南北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巨大升沉起伏,直接影响着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持续发展。
——摘编自郭豫庆《黄河流域地理变迁的地理考察》
(1)据材料一,指出皇帝恢复“藉田之礼”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朝与水利有关的一项生产工具名称。
(2)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唐以后北方农业停滞不前的原因,这给我国现代发展经济的启示是什么?
31.(2021·江苏无锡·七年级期中)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唐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材料二 唐朝人口统计图
材料三 如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时的哪些治国思想?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人口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人口发展呈现出这种趋势与哪两个盛世有关?
(3)材料三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4)根据以上材料,请你概括唐朝时期社会特点。以史为鉴,唐朝的发展对今天我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有何借鉴?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A 铁农具是春秋时期的工具;B 水排是东汉时期发明的,C 耧车是西汉时期发明的。故选D。
2.C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文成公主入藏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唐太宗时期的玄奘西行,是为了去天竺求取佛法精义。遣唐使来华是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所以ABD都属于唐朝的对外交往,故选C。
3.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关系。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促进了唐朝与吐蕃之间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故选B。
4.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西北少数民族的尊重,被尊称为“天可汗”,B正确;对外开放是对外国的政策,A错误;CD与材料无关,CD错误。综上故选B。
5.D
【解析】
根据分析可知,唐朝时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D符合题意;秦朝时期不是诗歌的黄金时代,A不符合题意;汉朝时期也不是诗歌的黄金时期,B不符合题意;隋朝时期也不是诗歌的黄金时代,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代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他的诗歌真实反映史实,被后人称其诗歌为诗史,D项符合题意,B是指王羲之,C指的是杜甫,A是指张仲景,故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D。
7.C
【解析】
结合历史知识分析:隋唐时期的书法、绘画成就: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和吴道子的绘画。②④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符C合题意,故选C。
8.A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不合题意;北宋时期景德镇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9.D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故选D;突厥是北方少数民族,唐太宗时已经归顺唐王朝统治,排除A;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排除B;唐朝对吐蕃采取的是和亲政策,没有进行册封,排除C。
10.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长安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所以B符合题意;洛阳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大城市,但不是“国际性大都市”,所以A不符合题意;扬州和成都属于唐朝时期比较富庶的商业城市,当时有“扬一益二”之称,但是扬州和成都都不是当时的“国际性大都市”,所以CD不符合题意。
11.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长安城规划整齐,布局严整,结构对称,排列整齐,城内南北11条大街,东西14条大街,把居民区划分为整整齐齐的坊,形状近似一个棋盘,A项符合题意,故选A。
12.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朝涌现许多著名的诗人,其中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被后人尊称为“诗仙”,题目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自李白的《望庐山瀑布》,C项正确;“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自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不是出自李白诗,A项错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不是李白的诗,B项错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自杜甫的《春望》,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
13.D
【解析】
由题干中的“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并结合所学可知,杜甫的诗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被誉为“诗圣”,所以此馆纪念的人物杜甫,故选D项;魏征是唐代著名政治家、孙思邈是唐代医学家,他们的事迹与诗歌联系不大,故排除A项、B项;李白被称为”诗仙“,与题干不符,故排除C项。
14.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著名的画家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他被誉为“画圣”,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徐渭是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选项B张择端是北宋画家;选项 C赵孟頫是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因此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5.C
【解析】
依据图片“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弈棋仕女图》”说明唐朝的女子可以骑马和弈棋。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唐朝由于社会风气开放,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弈棋、射箭等活动,C项符合题意;图片信息“骑马”“弈棋”无法体现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手工业发展水平。排除AB两项;根据图片信息可以看出,题干是强调女子骑马、弈棋,而不是突出文化艺术的繁荣,排除D项;故选择C。
“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弈棋仕女图》”是解题的关键,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子可以骑马和弈棋,说明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
16.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唐朝农民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故①②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发明了耦犁,③不符合题意;耧车是西汉时期的发明,④不符合题意;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C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长安城失火,焚毁了多家店铺”结合所学可知,唐都长安城中,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是繁华的商业区,宫城内没有店铺,所以失火的地点应该是长安城中的市,故C正确,ABD错误。综上故选C。
18.D
【解析】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唐三彩。由题中的“彩陶马,上有多种颜色,主要有黄、绿、青三种颜色”等信息可判定这个文物是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绿、绿为基本釉色。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
19.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所以图片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证唐代手工制作水平,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0.C
【解析】
筒车是唐朝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材料中“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可知筒车是农业灌溉工具,C符合题意;耕作工具、交通工具、生活用具均不符合筒车的特点,A、B和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1.A
【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唐太宗”,结合课本所学,唐朝时期的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应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奠定了汉藏交往的基础。A项符合题意;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入吐蕃,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B项不合题意;1727年清朝雍正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C项不合题意;清朝乾隆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22.A
【解析】
唐朝统治者采取较为开明的政策,处理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在对待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人,唐政府采取了和亲的策略,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使的唐与吐蕃的关系十分密切。BCD明显错误,所以答案为A。
23.D
【解析】
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加强。据题干“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说的是少数民族学习中原人种植农作物;“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说的是中原人学习少数民族音乐、骑射等,这体现了民族交融,相互学习,D符合题意;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经济繁荣,国库充盈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文教昌盛,人才辈出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故选D。
2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B.杜甫被称为诗圣;C.白居易,D.王维没有称号。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25.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动荡的历史时代,真挚地表现了他关心国家盛衰和民生疾苦的心情,人们称之为“诗史”。杜甫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简练。被后人尊为“诗圣”,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C项是南宋的词人,D项是元代的戏剧家。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6.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吴道子是唐代最杰出的画家,对山水画和人物画都有很高的造诣,有“画圣”之称。以轻盈飘逸的“吴带当风”的风格独步唐代画苑,现存《送子天王图》就是他的代表作品,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的作者,C项是《清明上河图》的作者,D项是唐代书法家。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7.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公元640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步辇图》的作者是唐代的阎立本,A项正确。宋代的张择端代表作品是《清明上河图》,B项错误。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品是《洛神赋图》,C项错误。唐代的吴道子代表作品是《送子天王图》,《明皇受篆图》等,D项错误。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本题涉及到古代画家的代表作品,通过分析历史人物的作品得出答案即可,基础知识的识记是解题的关键。
28.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很多国家相互往来;与少数民族和平相处。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扶南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说明隋唐时期,宫廷宴乐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和外国的乐舞,体现出了唐代文化兼容并包。C正确;材料只涉及“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ABD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C。
29.C
【解析】
依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分析可知,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因为文成公主的嫁妆包含的类别有宗教、手工业、医药学、农业等这几个方面,反映了唐朝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的经济进步和文化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30.(1)目的:以身作则,自己做表率以促进人民积极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推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名称:筒车
(2)原因:安史之乱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大量生产力、南方相对保持社会稳定的局势、南方的水利、生产技术发达。
(3)原因:北方黄河决溢的频率加大、森林资源等遭到破坏;给现代的启示:要坚定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保护我国的绿色森林资源,积极治理河道。
【解析】
(1)根据材料“他要亲自下田耕种以表示对农桑的重视。“藉田之礼”荒废既久,现得以恢复,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可见,皇帝恢复“藉田之礼”的目的是以身作则,自己做表率以促进人民积极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推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唐朝时期,发明了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亦称“水转筒车”。
(2)根据材料“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可以概括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安史之乱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大量生产力、南方相对保持社会稳定的局势、南方的水利、生产技术发达。
(3)根据材料“隋唐时期黄河中游森林开始遭到破坏,黄河的决溢显著增加,”,可以概括唐以后北方农业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北方黄河决溢的频率加大、森林资源等遭到破坏;根据材料可知,北方黄河决溢的频率加大、森林资源等遭到破坏,生态环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而,给现代的启示是要坚定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保护我国的绿色森林资源,积极治理河道等。言之有理即可。
31.(1)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广纳贤才等(答对其中一点即可)
(2)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3)和亲;会盟
(4)繁荣与开放。我们国家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人为本;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重视经济,我们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等
【解析】
(1)根据“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得出体现的治国思想主要是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广纳贤才等。
(2)根据材料二中表格的内容可以看出唐朝人口发展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从649—741年,人口发展上升趋势的出现主要和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有关。
(3)根据“文成公主入藏”、“821年正式会盟”等信息可知主要形式有和亲和会盟。
(4)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社会的特点主要是繁荣与开放。带来的借鉴是我们国家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人为本;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重视经济,我们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等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