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1.帐篷 国籍 栽倒 萌发 2.绝壁 险峻 丰功伟绩 焚书坑儒 3..略
4.①前一条:失败了别气馁,要着眼未来。后一条成功了别骄傲,还是要着眼未来。(各1分) ②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只能代表过去,要胜不骄败不馁。(1分)
5.示例: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读《格列拂游记》,我们了解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读《水浒传》,我们感受到什么是义薄云天。6.⑴相当于“于” ⑵犯罪 ⑶到 ⑷这样 7.C 8.A
9.⑴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窃吗?⑵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10. 说明了环境会影响植物成长。 11.随机应变,善于辞令。(2分。只要扣住“机敏”和“善辩”即可。) 12. 视觉:“天上闪烁……宝石”“黑的山峰……一口井”,写山高;听觉:“耳朵里有……在澎湃”,写幽静;触觉:“才觉得寒气……打着颤”,写寒冷。(3分。意思对即可)。13.在深山里,在极静的时候,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仿佛近在咫尺,而且响亮洪大;有的声音,分明起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而且风声、水声、林木呼啸声等等,混杂一起,变化万端,引起人的种种联想。(2分。意对即可)。
14.“抢”在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用在这里,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2分。意思对即可)。
15.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2分。意对即可)。“我们”通过贴标语、喊口号、演说等方式进行宣传鼓动,激发红军指战员的斗志。(2分。意对即可)。
16如蟋蟀的鸣叫反衬出秋日夜晚的宁静。(2分,根据描述得生动形象与否酌情给分)。
17.本文主要写作者在天安门前看升旗时的激动心情和深切感受。(2分。意对即可)。
18.不离题。这样起笔,是为去天安门前看升旗从情绪氛围上作渲染,为提议凌晨去天安门前看升旗从情感上作铺垫。(2分。意思对即可)。
19.“未曾料到”指的是我提议去天安门前看升旗,居然立即有众多的呼应者;“未料”指的是早我们到达天安门前的观众已有千人之众。“吃惊”是因为一向身居闹市、失去应有的激情和冲动的“我”,面对始料不及的人们观看升国旗的热情, 内心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憾。(3分,每问1分。意思对即可)。
20.尽管自己是一名普通公民,仍然不敢忘记为国分忧。(2分。意思对即可)。
21.表露了他们为祖国的日益富强而骄傲,为自己曾为伟大祖国艰苦创业、作出贡献而自豪的爱国思想感情。(2分。意思对即可)。22.基准分为46分。2012~2013学年张家港市第一学期调研试卷
初二语文(时间:120分钟 满分:130分)
第一部分(30分)
1. 根据汉语注音写出汉字。(4分)
帐péng( ) 国jí( ) zāi( )倒 méng( )发
2. 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登上八达岭长城的高处,可以清楚地看到长城的结构。它总是外侧高险,有的地方下临绝璧。在当时的军事条件下,来犯之敌要想循着险竣的山势攀登到长城脚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②提到长城就会让人想起那个赫赫威名的秦始皇,历史上真正的丰功伟迹在于他统一了中国;而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却更记得他焚书坑孺和修造万里长城,同时更亲切地记得的还有那哭倒长城的孟姜女。
错别字
改正
3.默写。(15分)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
② ,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 。
④ ,恨别鸟惊心。
⑤白头搔更短, 。( 《春望》)
⑥商女不知亡国恨, 。( 《泊秦淮》)
⑦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
⑧辛苦遭逢起一经, 。
⑨人生自古谁无死, 。( 《过零丁洋》)
4. 阅读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回答问题。(3分)
1954年,巴西足球队在世界杯上意外地输给法国队,与冠军失之交臂。足球可是巴西的国魂。球员们沮丧、懊悔,他们准备承受球迷的嘲笑、辱骂。可是,当飞机降落时,眼前却是另一种景象:总统和两万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打着一条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球员们顿时泪流满面。4年后,巴西队不负众望,赢得了世界杯冠军。在宏大而激动人心的欢迎场面上,人群中依然打着那条格外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
①前后两条同一内容的横幅各表达了什么意思?②从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前一条:
后一条:
②
5. 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4分)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40分)
阅读《晏子使楚》选段,完成6—11题。(共16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为其来也( ) ⑵王曰,何坐?( )
⑶吏二缚一人诣王( ) ⑷所以然者何?( )
7.选出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2分)
A. 橘生淮南则为橘 B. 叶徒相似 C.其实味不同 D.水土异也
8.请选出与“何为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2分)
A. 何坐? B. 齐人固善盗乎? C. 所以然者何? D.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9.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⑵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0. 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2分)
11. 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晏子具有怎样的才能?(不超过10个字)(2分)
阅读《老山界》一文中的选段,完成12—16题。(共13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像……。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牌,写上某年某月,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12.选文第1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官来描写?并请举例说明其作用。(3分)
13.第一段中划线句描写了山谷夜晚的声响,似乎有点矛盾,说说你对此的理解。(2分)
14.“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所写的情况似乎不像纪律严明的红军战士之所为。你是如何理解的呢?(2分)
15.选文中说“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坚强的意志”指的是什么?“我们”是如何把它“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的?(4分)
16.用声音来衬托安静,是作者写景的手法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因为某种声音而显得周围环境的宁静,试举一例加以描述。(2分)
阅读《天安门前看升旗》一文,完成17—21题。(共11分)
在琐细的日子里,人不知不觉就变得淡漠,似乎只顾着一家三口的事情,其他的人和事都不在上心了。身处闹市,却如置身荒原,人冷静成一只涉水的白鹭,当年的那些激情和冲动怎就全然不见了呢?
这回去北京,蓦然就相到当年第一次进京的情景,离天安门老远就在张望,一颗激荡的心几乎就要从心坎里跳出来。那真是如梦似幻的年龄呀!
把这感觉说与同行的人,竟都是极相似的心境。北京来得多了,故宫、西山去过,八达岭上过,早已没有当年的兴致,忽然想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可不可去看看呢?
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起个绝早,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独自徜徉,任晨风撩起长发,让思绪回到悠远,在曙光中看红旗冉冉上升,该是怎样的心情!把这个念头在旅馆里一说,居然立即有众多的呼应者,这倒是我未曾料到的。
我们去看升旗的那天是个普通的秋日。才4点钟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街头,晨风凉飕飕地拂人面颊,几个衣着俏丽的女孩已哇哇地叫冷了。原以为广场上人不会太多,未料等我们赶到时,早来的,竟已有千人之众,这又令我吃惊。
国旗班的战士过来了,一如电视上那潇洒的英姿,只是这真人实景,又远胜了电视的朦胧。人群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有个新潮的女孩竟然坐上男友的肩头。
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让每一位看升旗的观众都赞叹不已。红旗在擎旗人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然后徐徐上升,在国歌声里,红旗愈益升高了。
庄严的国歌在广场上空回荡,那一刻,我心头猛地一热,像又回到青春的年华。
刚才还喧闹不止的人群宁静了,面对升旗,有谁不为之感动?人群里,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看他们凹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怕是又想起创业的艰辛。
国歌令我又激动起来,久已沉寂的心里起了波涛,仰望直上蓝天的红旗,让人觉得自豪,更让人感到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相对伟大的国家固然渺小,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能依然这么淡漠么?
国旗班的战士远去了,消失在金水桥那边的红墙里,人群却久久不散,像是还沉浸在国歌的旋律里。升旗的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
17.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18.文中开头一段写身居闹市久了,人容易变得琐细、淡漠,失去应有的激情和冲动,这样起笔,看起来似乎有点离题,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2分)
19.文中作者“未曾料到”和“未料”的情景各指什么?为什么都“令我吃惊”?(3分)
20.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2分)
21.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眼眶里泪光闪闪,表露了他们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60分)
请以“善待 ( 亲人、生命、自己……)”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全。②除诗歌外,体裁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学校 班级 考试号 姓名
………………………………………………密……………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