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2-17 20:13:32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曾 海 兵视频观赏:钙加锌 视频中的“钙”、“锌”、都是些什么东西?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2、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3、了解元素的分类;
4、初步了解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变化前后是不变的;并能简单应用。
1. 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带 电的 、和绕核高速运动的带负电的 构成的。
又是由带正电的 和 (带负、带正、不带)电的 构成的。 正原子核电子原子核质子不带中子温故知新:那会不会有“碳13”、“碳14”? 2.相对原子质量中的“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 碳12原子 活动:现有给出的如下一些微粒构成的数据 上面给出的10个不同的微粒,大家仔细观察,从质子数、中子数或者电子数上看,是否可以对它们进行分类?由上表可看出:
元素是具有相同 数(即 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是讲“个数” 还是讲“种类” ? 、
2.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来决定?
3. 物质是由元素 组成 的,如水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____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元素和____ 元素组成的。虽然目前已知的元素只有______种,但它们组成的物质却有_________种。质子核电荷讲种类氧碳氧100多3000多万质子数练习 1、2、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练习 4、5讨论:P59 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讨论:P59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没有改变,元素的种类也没变。元素的分类:P62“资料卡片”和表3-4 元素金属元素气态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液态非金属元素固态非金属元素如: 、 、 等如: 、 、 等如: 、 、 等如: 、如: 、 、 等铁铝铜氢氮氧溴硫磷碳氦氖氩
阅读P60页图3-17和 “资料卡片”,要求记住地壳中含量排前五位的元素,分别是: 、 、 、 、 。生物细胞中含量排前五位的分别是 、 、 、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氧硅铝铁钙氧钙氮碳氢氮元素在不同地方的含量: 下课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第1课时)学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班别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2、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3、了解元素的分类;
4、初步了解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变化前后是不变的;并能简单应用。
学习过程:
一、元素的概念:
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碳原子除了有碳12外,还有碳13、碳14等碳原子,它们的构成如下表:
碳原子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碳12
6
12
碳13
7
6
碳14
6
8
(1)根据所学原子的知识补充上述表格中的空格。
(2)从上表中数据观察可以得出:以上三种原子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数、___________数和___________数。不同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我们把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的一类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把核电荷数都是8的一类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____________数(即____________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与中子数、电子数无关)
3、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如水(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气(O2)是由_______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CO2)是由______元素和_____ 元素组成的。虽然目前已知的元素只有__________种,但它们组成的物质却有___________种。生活中所说的“补锌、补铁、补钙”,其中的锌、铁和钙都是指元素。
二、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1、联系——
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原子的 数(即 数)决定元素的种类。2、区别——
原子是粒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也讲个数!可以说“几种原子”,也可以说“几个原子”。
元素是粒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可以说“几种元素”,不能说“几个元素”。
例如:
可以说二氧化碳由 元素和 元素两种元素组成,但不能说二氧化碳由碳、氧两个元素组成;
可以说,二氧化碳分子由 和 两种原子构成的,也可以说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 和2个 构成。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描述:1、物质由 × × 元素组成;
2、物质由 × × (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
3、分子由 × × 原子构成。
3、阅读P59“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_________,原子 ,元素_________。(在横线上填:“改变”或“不变”)
三、元素的分类 ( 阅读P62“资料卡片”和“表3-4” )
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的含量(阅读P60图3-17和“资料卡片” )
在地壳中,含量前4位的是____、_____、____、____。又如,在生物细胞中,含量前4位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练习检测:
1、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2、元素的种类决定于(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3、生活有常见的下列物质: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加铁酱油等中的“碘”、“钙”、“钙”是指( )
A、元素 B、原子 C、单质 D、分子
4、用“原子”、“元素” 、”分子”填空:
氧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锰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 。氧气是由氧 构成的。1个二氧化硫 中含有一个硫 和2个氧 。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水(H2O)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 水(H2O)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
(3) 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6、下列在化学变化中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物质种类 B、分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原子种类
7、已知蜡烛燃烧时的反应: 石蜡+氧气(O2) 二氧化碳(CO2)+水(H2O)。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请你试推测石蜡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
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
第 1 课 时
曾 海 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百余种元素组成”以及“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的建立
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以及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教学过程】
学习活
动项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景
引入
课题
播放一段“补钙、补锌、补硒”的电视广告, 提出问题:广告中宣传的钙、锌、硒指的是什么?
学生观看,引起兴趣
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很想知道食品或药品里的营养元素到底是什么。

?

?

?

?

1、复习提问
(1)相对原子质量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2)有碳12,有没有其他的碳原子呢?
2、讲述:几种碳原子的构成情况
碳原子
质子数
中子数
碳12
6
6
碳13
6
7
碳14
6
8
几种氧原子的构成:
氧原子
质子数
中子数
氧16
8
8
氧13
8
9
氧14
8
10
我们把具有6个质子(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称为碳元素。同样把这些凡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都归为一类,称为“氧元素”。
3、设问:那什么叫元素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9页元素概念的有关内容,并画出关键词句。
4、讲述: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包括三个要素:(1)具有相同质子数;(2)同一类原子;(3)总称。
这就说明元素是一个建立在微观概念原子基础上的宏观的集合概念。
5、讲述:元素的种类划分依据是“质子数”,与中子数、电子数无关,只要质子数相同,就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就是不同种元素。所以 质子数决定了 元素的种类。
?6、讲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世界上已知的物质有3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
1、回忆、思考并热烈讨论。
(1) 真实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之比。
(2)猜想。
2、认真听讲、领悟
3、回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4、领悟教师的补充讲述,识记元素的三要素。
5、领悟理解元素的划分依据。
6、感受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引导学生复习
?
?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
?
?
?
?
?
?
?
?
巩固元素的特点、定义
?
?
?
?
?
?
?
?








1、设问:前面我们学过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现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2、讲解:原子表示的是物质的微观结构,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质的宏观组成。
[投影展示]元素与原子之间的比较:
?
原子
元素
区别
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
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适用范围
表示物质微观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的分子由那些及几个原子构成。如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联系
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总结并板书;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
(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2)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4、讲述: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时一般用“构成”,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时一般用“组成”,对应关系如下:
(1)物质由 ×× 元素组成;
(2)物质由 ×× (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3)分子由 × × 原子构成。
1、思考,理解,记忆
?
?
2、分析、讨论、回答:
(1)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位。
(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
?
?
?
?
?
?
?
?
?
?
?
?
?
4、理解、记忆
?
?
?
?
指导学生学习比较的方法
?
?
?
?
?
?
?
趁热打铁,及时巩固,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
?





1、设问:教材P59“讨论”——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2、讲解:第一个反应中,反应物是硫和氧气,分别由硫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第二个反应中,反应物是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生成物是水和氧气,分别由水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可见,分子发生了变化。
在第一个反应中,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硫中的氧都属于氧元素,硫和二氧化硫中的硫都属于硫元素。第二个反应中,过氧化氢中的氧和水、氧气中的氧都属于氧元素,过氧化氢中的氢和水中的氢都属于氢元素。
3、小结:可见,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元素也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讨论得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而元素不变。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自主获取知识,让学生形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元素不变的观念”
?





1、讲述: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物质多达3000多万种,而组成这些物质元素只有100多种元素。这100多种元素也可以分成几大类。
2、引导:阅读教材62页资料卡片,元素可以分成哪几类?
[提示]从元素名称的偏旁特点去考虑。
3、小结:
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铁、铜、铝等
非金属 元 素:碳、硅、氧等
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等
1、了解
?
?2、阅读教材62页资料卡片合作探究。
?金属元素;“金”字旁
非金属元素 固态:“石”
非金属元素? 液态:“氵”
非金属元素 气态:“气”头
??稀有气体元素:“气”字头
?
3、
?
?
??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合作精神,概括能力。





1、提问: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情况如何?记住前4位。介绍记忆方法:氧(养)硅(闺)铝(女)铁(贴),连起来的就是“养闺女贴(心)”
2、设问: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分布情况又怎样呢?
记住前4位:氧? 碳? 氢 氮
1、学生阅读教材60页
记忆:氧? 硅? 铝? 铁
2、氧? 碳? 氢 氮
?
培养自学能力
?
利用诙谐、幽默语言记忆,激发兴趣,容易记住
?


本节课要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3、化学变化中的元素观
4、元素的分类
5、元素在各物质中的含量
学生回忆,巩固
知识整理,条理化知识点。
练习
作业
?
附:板书设计
课题3?? 元素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3、元素在化学变化中不改变
4、元素的分类
5、元素在各物质中的含量
课件18张PPT。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曾 海 兵视频观赏:钙加锌 视频中的“钙”、“锌”、都是些什么东西?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2、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3、了解元素的分类;
4、初步了解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变化前后是不变的;并能简单应用。
1. 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带 电的 、和绕核高速运动的带负电的 构成的。
又是由带正电的 和 (带负、带正、不带)电的 构成的。 正原子核电子原子核质子不带中子温故知新:那会不会有“碳13”、“碳14”? 2.相对原子质量中的“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 碳12原子 活动:现有给出的如下一些微粒构成的数据 上面给出的10个不同的微粒,大家仔细观察,从质子数、中子数或者电子数上看,是否可以对它们进行分类?由上表可看出:
元素是具有相同 数(即 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是讲“个数” 还是讲“种类” ? 、
2.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来决定?
3. 物质是由元素 组成 的,如水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____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元素和____ 元素组成的。虽然目前已知的元素只有______种,但它们组成的物质却有_________种。质子核电荷讲种类氧碳氧100多3000多万质子数练习 1、2、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练习 4、5讨论:P59 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讨论:P59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没有改变,元素的种类也没变。元素的分类:P62“资料卡片”和表3-4 元素金属元素气态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液态非金属元素固态非金属元素如: 、 、 等如: 、 、 等如: 、 、 等如: 、如: 、 、 等铁铝铜氢氮氧溴硫磷碳氦氖氩
阅读P60页图3-17和 “资料卡片”,要求记住地壳中含量排前五位的元素,分别是: 、 、 、 、 。生物细胞中含量排前五位的分别是 、 、 、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氧硅铝铁钙氧钙氮碳氢氮元素在不同地方的含量: 下课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第1课时)学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班别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2、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3、了解元素的分类;
4、初步了解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变化前后是不变的;并能简单应用。
学习过程:
一、元素的概念:
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碳原子除了有碳12外,还有碳13、碳14等碳原子,它们的构成如下表:
碳原子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碳12
6
12
碳13
7
6
碳14
6
8
(1)根据所学原子的知识补充上述表格中的空格。
(2)从上表中数据观察可以得出:以上三种原子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数、___________数和___________数。不同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我们把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的一类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把核电荷数都是8的一类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____________数(即____________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与中子数、电子数无关)
3、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如水(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气(O2)是由_______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CO2)是由______元素和_____ 元素组成的。虽然目前已知的元素只有__________种,但它们组成的物质却有___________种。生活中所说的“补锌、补铁、补钙”,其中的锌、铁和钙都是指元素。
二、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1、联系——
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原子的 数(即 数)决定元素的种类。2、区别——
原子是粒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也讲个数!可以说“几种原子”,也可以说“几个原子”。
元素是粒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可以说“几种元素”,不能说“几个元素”。
例如:
可以说二氧化碳由 元素和 元素两种元素组成,但不能说二氧化碳由碳、氧两个元素组成;
可以说,二氧化碳分子由 和 两种原子构成的,也可以说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 和2个 构成。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描述:1、物质由 × × 元素组成;
2、物质由 × × (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
3、分子由 × × 原子构成。
3、阅读P59“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_________,原子 ,元素_________。(在横线上填:“改变”或“不变”)
三、元素的分类 ( 阅读P62“资料卡片”和“表3-4” )
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的含量(阅读P60图3-17和“资料卡片” )
在地壳中,含量前4位的是____、_____、____、____。又如,在生物细胞中,含量前4位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练习检测:
1、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2、元素的种类决定于(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3、生活有常见的下列物质: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加铁酱油等中的“碘”、“钙”、“钙”是指( )
A、元素 B、原子 C、单质 D、分子
4、用“原子”、“元素” 、”分子”填空:
氧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锰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 。氧气是由氧 构成的。1个二氧化硫 中含有一个硫 和2个氧 。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水(H2O)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 水(H2O)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
(3) 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6、下列在化学变化中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物质种类 B、分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原子种类
7、已知蜡烛燃烧时的反应: 石蜡+氧气(O2) 二氧化碳(CO2)+水(H2O)。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请你试推测石蜡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
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
第 1 课 时
曾 海 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百余种元素组成”以及“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的建立
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以及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教学过程】
学习活
动项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景
引入
课题
播放一段“补钙、补锌、补硒”的电视广告, 提出问题:广告中宣传的钙、锌、硒指的是什么?
学生观看,引起兴趣
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很想知道食品或药品里的营养元素到底是什么。

?

?

?

?

1、复习提问
(1)相对原子质量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2)有碳12,有没有其他的碳原子呢?
2、讲述:几种碳原子的构成情况
碳原子
质子数
中子数
碳12
6
6
碳13
6
7
碳14
6
8
几种氧原子的构成:
氧原子
质子数
中子数
氧16
8
8
氧13
8
9
氧14
8
10
我们把具有6个质子(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称为碳元素。同样把这些凡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都归为一类,称为“氧元素”。
3、设问:那什么叫元素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9页元素概念的有关内容,并画出关键词句。
4、讲述: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包括三个要素:(1)具有相同质子数;(2)同一类原子;(3)总称。
这就说明元素是一个建立在微观概念原子基础上的宏观的集合概念。
5、讲述:元素的种类划分依据是“质子数”,与中子数、电子数无关,只要质子数相同,就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就是不同种元素。所以 质子数决定了 元素的种类。
?6、讲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世界上已知的物质有3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
1、回忆、思考并热烈讨论。
(1) 真实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之比。
(2)猜想。
2、认真听讲、领悟
3、回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4、领悟教师的补充讲述,识记元素的三要素。
5、领悟理解元素的划分依据。
6、感受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引导学生复习
?
?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
?
?
?
?
?
?
?
?
巩固元素的特点、定义
?
?
?
?
?
?
?
?








1、设问:前面我们学过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现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2、讲解:原子表示的是物质的微观结构,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质的宏观组成。
[投影展示]元素与原子之间的比较:
?
原子
元素
区别
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
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适用范围
表示物质微观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的分子由那些及几个原子构成。如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联系
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总结并板书;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
(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2)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4、讲述: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时一般用“构成”,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时一般用“组成”,对应关系如下:
(1)物质由 ×× 元素组成;
(2)物质由 ×× (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3)分子由 × × 原子构成。
1、思考,理解,记忆
?
?
2、分析、讨论、回答:
(1)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位。
(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
?
?
?
?
?
?
?
?
?
?
?
?
?
4、理解、记忆
?
?
?
?
指导学生学习比较的方法
?
?
?
?
?
?
?
趁热打铁,及时巩固,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
?





1、设问:教材P59“讨论”——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2、讲解:第一个反应中,反应物是硫和氧气,分别由硫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第二个反应中,反应物是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生成物是水和氧气,分别由水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可见,分子发生了变化。
在第一个反应中,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硫中的氧都属于氧元素,硫和二氧化硫中的硫都属于硫元素。第二个反应中,过氧化氢中的氧和水、氧气中的氧都属于氧元素,过氧化氢中的氢和水中的氢都属于氢元素。
3、小结:可见,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元素也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讨论得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而元素不变。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自主获取知识,让学生形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元素不变的观念”
?





1、讲述: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物质多达3000多万种,而组成这些物质元素只有100多种元素。这100多种元素也可以分成几大类。
2、引导:阅读教材62页资料卡片,元素可以分成哪几类?
[提示]从元素名称的偏旁特点去考虑。
3、小结:
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铁、铜、铝等
非金属 元 素:碳、硅、氧等
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等
1、了解
?
?2、阅读教材62页资料卡片合作探究。
?金属元素;“金”字旁
非金属元素 固态:“石”
非金属元素? 液态:“氵”
非金属元素 气态:“气”头
??稀有气体元素:“气”字头
?
3、
?
?
??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合作精神,概括能力。





1、提问: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情况如何?记住前4位。介绍记忆方法:氧(养)硅(闺)铝(女)铁(贴),连起来的就是“养闺女贴(心)”
2、设问: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分布情况又怎样呢?
记住前4位:氧? 碳? 氢 氮
1、学生阅读教材60页
记忆:氧? 硅? 铝? 铁
2、氧? 碳? 氢 氮
?
培养自学能力
?
利用诙谐、幽默语言记忆,激发兴趣,容易记住
?


本节课要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3、化学变化中的元素观
4、元素的分类
5、元素在各物质中的含量
学生回忆,巩固
知识整理,条理化知识点。
练习
作业
?
附:板书设计
课题3?? 元素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3、元素在化学变化中不改变
4、元素的分类
5、元素在各物质中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