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寒假作业检查之达人赛(语文参考答案)
素材一 1(11 分)
参考答案:
(1)悠然见南山 (2)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3)莫听穿林打叶声 (4)谁家新燕啄春泥
(5)蝉鸣黄叶汉宫秋 (6)马作的卢飞快
(7)气蒸云梦泽 (8)潭影空人心
(9)知者乐水 (10)仁者乐山
(11)陶渊明(其他表格里的诗人亦可)
评分标准:1空 1分。
阅卷说明:(8)若“潭”字因连笔与“谭”混淆,扣分。(11)需加强审题。建议今后答题
加强书写规范。
素材二
2.示例:判断何时何种方法释放花粉/利用外壳形态有效传递/对传粉者主动出击/制造花粉
以顺利抵达/制造大量伪花粉/具有生殖力的花粉,被安置在适当位置
3. (1)示例:第 9段画线句中“蹦出”“附着”等词通俗生动,体现花粉主动离开花粉,
意在普及植物“静电传粉”(或“正负电子相吸”)这一科学知识。
2)示例:作者将路上的花粉人格化,既写出花粉飘扬在路上的困乏迷茫,又写出对“家”
等希望所在的不懈追求。赋予花粉“飞行员”“旅者”等多重身份,意在体现花与人的相似
相通,为下文揭示“花粉道”的内涵作铺垫。
4. 荣耀”的内涵由植物学上的生命延续,上升到了我们对生命的意义和实现自我人生价
值。只要对“荣耀”一词的内涵有抽象提炼,深层的理解达到了就可以得 4分。
5.略
素材三
6.(1)《昆虫记》介绍了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记录了昆虫的真实生活;同时法布尔以
人性看虫性,字里行间流露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2)通过目录关注作品中讲述自然的内容,并借助简介了解作者生平成就等,以聚焦其对
自然的观察或思考角度,进而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
7.
8.(4分)示例:小瓯的“一语”“短章”都围绕人与自然主题进行积累,并有诗句、名言、
语段等不同形式与多方观点,素材丰富多元,做得很好。 但从三份素材看,“遐
思”部分角度单一,我们不仅可从自然中获得治愈,还能引发我们思考如何面对自然与生命
等。
评分标准:结合具体内容点评,肯定前两条标准各 1分,指出第三条不足并分析 2 分。
9.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等渲染凄冷氛围,折射车夫约纳凄凉的心理。
“呆呆不动”“瘦骨嶙峋”的马,呼应此刻对外界麻木的约纳,勾勒其悲苦形象。
“古怪的亮光、不停的喧嚣、熙攘的行人”反衬约纳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凸显其孤独悲凉。
10.
11.(4 分)示例:乙文“纷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雪到晚越下的紧了”等,使林冲住所被压垮,
被迫前去寻酒取暖,被迫前往山神庙避风雪,雪一步步“刁难”林冲,也渲染了紧张氛围,为后
面复仇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但也因为这场雪,林冲得以避开火灾,得以听见陆虞侯阴谋,
把先前“误入白虎堂”“野猪林被救”等受尽陷害一味隐忍的林冲,逼到不得不反抗的境地,
最终手刃仇人。所以,雪也在挽救林冲。
(评分标准:结合乙文环境描写分析“刁难”,点出推动情节发展 2 分;联系小说内容分析“挽
救”,点出人物命运走向变化 2 分。)
12.(8 分)评分细则:本题采用层级赋分:
第一层 8-7 分 对阅读路径有正确的认识;运用路径时能结合名著典型环境,从情节、人物、
形象以及主题等角度充分阐述,内在关联紧密,形成全面深入的思考。
示例 1:问号处应该填“主题”,通过整理我发现小说自然环境描写能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
物形象,进而揭示主题。《老人与海》中,大海是老人赖以生存乃至战斗的场所,提供了节发展
与人物塑造的特定背景。而大马林鱼、鲨鱼象征着目标与挫折,推动情节从老人 84 天未捕到
鱼到成功捕获大鱼,再到与群鲨战斗,直至大鱼只剩下骨架的曲折发展。这一过程中,老人的
硬汉精神逐步鲜明。由此深刻揭示小说主题:老人在海上与大鱼的搏斗,
虽结果是空的,但征服自然的过程充满力量。(或: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即使胜利也是虚
无。)
第二层 6-5 分 对阅读路径有一定的认识;运用时能结合名著典型环境,从情节、人物形象
以及主题等角度阐述,内在有所关联,有一定思考。
示例 2:问号处应该填“主题”或“人物精神”。通过整理,我发现小说自然环境与情节、人
物、主题之间有重要关系。《老人与海》中,大海是老人赖以生存乃至战斗的场所,而大马林
鱼、鲨鱼象征着目标与挫折。老人 84 天未捕到鱼,后来一人成功捕获大鱼,最后与群鲨战斗,
直至大鱼只剩下骨架归来。老人的硬汉精神鲜明。小说主题: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第三层 4-3 分 单从环境、情节、人物形象等角度结合名著内容阐述,表达不充分。
示例 3:问号处应该填“人物精神”。《老人与海》中,大海是老人赖以生存乃至战斗的场所。
老人在大海上与大马林鱼、鲨鱼进行了顽强的斗争,虽然最后大鱼只剩下骨架。老人的精神
值得学习。
第四层 2-1 分 对阅读路径不理解;结合名著内容,表达混乱,思考肤浅。
示例 4:问号处应该填“语言”。《老人与海》中,大海是最重要的自然环境,老人是主人公,情
节主要是去打鱼,但没有打到什么鱼。但老人仍然是伟大的。(2 分)
13. 示例:⑴(1分)设喻说理/类比说理/现身说法等 ⑵(1 分)劝说后辈认真治学(评
分标准:⑴⑵各 1 分,意近即可。)
14.(1)烹饪(调制、烹煮等指向制作食物的动词即可,但做饭不可以。) (2)弹奏
(3)吃(解释成意动用法不给分。)
15. 示例:选 B。庄辛在国家危急之时劝谏君王,采用设喻说理(或委婉劝谏/由物及人/
层层推进)的方式,从蜻蜓到黄鹄到蔡灵侯,最后指出楚襄王身处危险却不自知,提醒君主
应励精图治,如不改正,必然导致亡国之祸。庄辛的劝说结合情境,紧扣目的,选择合理的
劝说方法,有说服力。所以楚襄王意识到处境已十分危急,感到惊慌害怕。
16. 答案示例,小温,刚开始我也跟你有一样的体会,但我发现 《儒林外史》的人物形象
是丰富多样的,有腐儒代表周进和范进,有精通学问和又于贫贱、蔑视权贵的王冕,有一步
步走向堕落的匡超人等。作者借此不仅讽刺当时的科举制度也有对人性的剖析和揭露,而这
在当下也普遍存在,具有现实意义,静心阅读这本名著,能引发我的对社会更深刻的思考
评分标准。劝说方法 2 分,针对“相同类型” 与“现实意义”劝说各 2 分。九年级寒假作业检查之达人赛(语文)
温尊提示:
全卷四大站点:17小题,满分150分(含卷面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视你成功:
为丰富假期,学校建议同学们设计有趣、有意义的赛假生活。近日,“uO!寒
假”分享活动正在进行中。快快来参加吧!
这个“huo”是什么意思呢?怎样
中国汉宇博大精深,意蕴可丰富
才算度过一个“huo!寒假”?
了!让我们先跟随几位分李者,打
卡他们的“huo!案假”站,点吧!
3站点1·积累(46分)
【站点任务】第一站,跟随小瓯换一种眼光看世界,共同完成一份素材积累单,快来体验吧!
⊙素材一
1.古诗词中多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根据积累,完成小瓯的整理表格。(11分》
类型
古诗词
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
植物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②)
(李煜《相见欢》
③),何坊吟啸且徐行。
(苏轼《定风波》》
几处平莺争暖树,(4)一
(白居易《钱糖湖春行》)
动物
鸟下绿芜秦苑夕,⑤)。
(许浑《咸阳城东楼》
⑥),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间前碳壮词以寄之》
⑦),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山水
山光悦鸟性,(。
(常避《题破山寺后禅院筹》
我的发现
儒家以山求作为道德精神的象征,如孔子所言:“(⑨),
0)。”而道家则
直接从自然中领略纯粹的审美享受。
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诺传统,造就了如李白、王维、孟浩然等卓越诗人,最
伟大者,要数四(从上表中选择一位诗人填写)。
⊙素材二
旅人
[美]沙曼·阿普特·萝赛
(1)花粉的脚痒了。有任务在身,它踏上漫长孤寂的高逸公路。俘走了,朝荣翘迈进。你
留不住的。上路吧,兄弟。花粉是个旅人。
(2)榛树叹口气,呼出了花粉。春天刚转暖时,榛树的雄性柔英花序僚绵羊尾巴一样垂下,
上面扎着一双双小花。风一吹,花序像小绒球似的摆动。一阵黄色的云雾滋染了整个天空。
一阵来自雄性花序的细密黄色烟尘。
{3)黄云飘移,沔下花粉雨。
(4)在一个本来很乏味的研究报告里,我发现这样一个句子,让我有了想把它写成诗的冲
动。诗的开头是这样的:
在产地上方
亲代树降下一层
薄薄的
独家的
自己
⑤)花粉两酒了满地,每一粒都肩负重任。
6)世界上大多数植物都仰赖特定的动物媒介传粉。不过以生物量,即陆地上生物(此处
指植物)的总量而言,大部分的植物是把花粉散播到空气中,风蝶是它们最有效率的选择。
(7)花会尽其所能判断出何时、用什么方法释放出花粉。为了避开暴风雨,凤蝶植物通常
在早春和秋季气候较温和时开花。同祥的道理,禾草类植物的花会在清晨或黄昏时开放,此
时热能形成的乱流不会把花粉刮到另一个州去。在死寂的宁静中,禾苹类枝物的花把花粉封
在花药匙形的下端,以防花粉释出。
8)花粉粒的体积都很小,大部分约是三十微米。每颗花粉粒都包
在一层坚硬且选型迥异的外壳里,有长刺的、长瘤的、球形的、三孤
状或角状隆起的。每类植物都有专属的花粉形态,有时单种植物就有
自己独特的形态。靠风传粉的植物通常较为平滑,从空气动力学的角
度而言更能有效传送。表壳最复杂的,有著吓人的凸起和棘刺,有如
中世纪式士头盔上的戟。这种形态的花粉粒通常出现在虫煤花上,以
便能轻松附着在虫腹上。
(9列花粉离开花药的方式有很多种。通常,花药会逐渐变千,沿着
接缝裂开。传粉者会拿出扒、刮、抵、抓、压的功夫取得并打包花粉,花粉自己也常会主动
出击,有些花的花粉甚至能跳过与昆虫间的鸿沟一植物有自己的静电场,花有如植物的电
极末端,特别是其千部分道常都带负电。刚离榮的蜂通常也带微弱的负电。不速飞行造成
的摩擦会赶跑电子,使之改带正电。当觅食中的蜜蜂接近带负电的于燥花药吐,花粉粒就会
蹦出,险着在昆虫身上。
(0于是,身为蜂只的乘客,花粉也驳着带了正电,可以再次蹦出,跳上带负电的花药。
们像将要抵岸的水手。
像即将降落的飞行员。
3像行路图乏的旅者。
④又冷又迷茫的远行者,敲了敲村舍的门。窗里有光透出,有家的味道。
⑤大部分的花粉都做好了随时栖鞋的准备。
6花粉是很多昆虫的正餐与甜,点。花有时非常大方。每朵虞美人的花可以制造二百五十
万颗花粉粒,让传粉者超栽。而其中只有少数一些不会被吃掉,能顺利抵达另一朵度美人。
其他花为了打动顾客,会制造出不育的伪花粉。伪花粉成本较低,但营养价值与真花粉相当。
体形更小的雄蕊,带着那些具有生殖力的花粉,被安置在适当位置,以便昆虫可以轻易触到。
)一旦花粉落在柱头上,就会立即对水分和其他化学信号有所反应。尽管花粉内在的活
性只能雏持片刻,花粉袁面却能强力防腐、抗压,耐得住极端的温度条件。科学家曾在冰流
的猛犸象的胃里找到未消化的花粉粒,经过了三万年,花粉的外壁仍然存在。变成化石的花
粉还能保存得更久。
阳考古学家自然会爱上花粉,古生物学家、气候学家、地质学家、法医科学家也,是如此。
例如,从遗留下来的花粉粒判断,我们能够知道大约五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是用整朵
花来埋葬死者,包括古代的蓝风信子、黄染吾、夫车菊,还有洋菁草。知道他们这么爱花,
会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存在。突然间,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哭泣,也能了解他们对
来世的信仰。我们看到了文化。
20花粉还在路上。
2)传统的印第安人相信“花粉道”联结的是造物主和人类,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和谐。
(2我们都走在花粉道上。我们都呼吸着这种雄性的烟尘。
(23)亲代树在栖息地下方撒下一层细密独特的自己。
(2纠每个角落里的花都要抓住那片降下的云。榛树的深红尖端躲起来,等特,然后接收。
禾草类植物精细的柱头梳理着空气,美人设宴相迎。花粉粒兴高采烈地从蜜蜂身上跳下。
2)一半联另一半合上了。
26得走了,朝荣祥迈进。
(选自《花朵的秘密生命》,有删改)
[梳理基本信息]
2.阅读文章第(7)至a的段,
补充花粉传播信息。(3分)
释放花粉
接收花粉
为有效传特,花粉做了娜些努力?
(11
(21
3)▲
>牺牲/成为文化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