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测试题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测试题 (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3 10:2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18x2=36分)
1、与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 )
①宋辽之间发生澶州之战②此战之后双方长期休战
③此战后双方又战数十年④边境设置榷场进行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如图是坐落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下列属于成吉思汗功绩的是( )
A.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B.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
C.率元军灭西夏和金
D.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3、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的措施是 ( )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B.削弱和分割相权
C.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D.重视发展文教,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度
4、南宋时期,广东雷州半岛地区和广西南部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两浙和川蜀地区丝织业最发达,宋朝政府还在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设立织锦院,也就是官办的丝织作坊。太湖地区稻米产量居全国之首,以太平府为代表,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材料主要反映了南宋 ( )
A.自然环境的优越 B.乡村文化的兴盛 C.海外贸易的活跃 D.南方经济的发达
5、司马光和与司马迁因著有中国史学不朽巨作,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右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 )
A.①战国②《史记》③汉武帝④《资治通鉴》
B.①汉武帝②《资治通鉴》③战国④《史记》
C.①战国②《资治通鉴》③汉武帝④《史记》
D.①汉武帝②《史记》③战国④《资治通鉴》
6、元朝建立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7、元朝在澎湖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管辖( )
A.西藏地区 B.岭北地区 C.新疆地区 D.台湾地区
8、美国学者罗滋·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关于宋朝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朝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重要的粮仓 ④开封和杭州是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
9、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于尘垢之外”。开创豪迈词风,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词人是 ( )
A.苏轼 B.辛弃疾 C.李白 D.李清照
10、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在自己的游记中这样描写当时的中国皇宫:大殿和房间都装饰雕刻着镀金的龙……材料中的“中国皇宫”是指 ( )
A.唐朝的长安B.北宋的东京C.元朝的大都D.明朝的北京
1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 (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赵匡胤
12、秦朝时设立御史大夫负责全国的监察事务,元朝时发挥相同职能的机构是 ( )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枢密院 D.御史台
13、以下政权被金消灭的有 ( )
①辽 ②北宋 ③西夏 ④南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14、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 )
A.文天祥 B.郑和 C.戚继光 D.岳飞
15、“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 )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16、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制瓷业中心的是 ( )
A.海南岛 B.邢窑 C.景德镇 D.越窑
17、《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那么他们最有可能走到了当时的 ( )
A.瓦厂 B.早市 C.瓦子 D.集贸市场
18、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 )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兴旺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化昌盛
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二、阅读分析题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材料二: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材料三: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
材料四:苏辙《栾城集》载,(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材料五: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六:宋元时期,各民族之间频繁的冲突与战争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使不同民族的人民生活在斗争中走向融合。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盟约的内容 材料三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双方的分界线是?(3分)
(2)材料一、二、三反映的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分别由哪些民族建立 这些议和有何相同之处?(4分)
(3)结合材料四,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材料一至材料三的这三次和议?(4分)
(4)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始于哪一朝代 这一时期出现了民族融合的盛况,形成了哪一个新的民族 (2分)
(5)材料六所说的宋朝民族关系变化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点 请你简要总结一下两宋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4分)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在黏土做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出反写单字,再用火烧硬,成为陶字,排版时,在铁板上放置一个铁框,用陶字排满铁框为一版,一版印刷的同时,可以排另一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后,陶字可以拆下来下次再用,所以称为活字。
材料二: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曾经指出:“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项重大发明 发明者是谁 除此之外,中国的哪项发明传入欧洲后,引起了欧洲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3分)
(2)结合材料一说明此项发明有哪些优点 (至少两点)(2分)
(3)培根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什么 依据有关事实,说说“第三种东西”对西欧社会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4分)
(4)材料二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问题 谈谈你对科技发展影响的认识。(4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初三晚,大军哗变,将士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材料二:在宋一代,文士地位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由文官担任的。
材料三:“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四: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元史》
(1)材料一中描述的显德七年发生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随后的“杯酒释兵权”的目的是什么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 (2分)
(3)材料三中“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说明了什么现象 “市舶之利最厚”指的是宋朝为鼓励海外贸易而设立的哪一机构 (4分)
(4)材料四体现的是哪一王朝的兴起 “遂下江南,而天下为—”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影响如何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