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声声慢
李清照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14、15岁)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17、18岁)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所作词,前期多写闺怨离愁,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漱玉词》 《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金石录后序》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直接抒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miss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 so drear ,
so lonely whithout cheer.
(版本一)
searching, seeking, endlessly.
alone, lonely,
moody, gloomy.
(版本二)
连用十四个叠字,把一位心神不宁、 怅然若失的妇人神态刻划了出来。十四个字,字字有力,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与凄清,沉痛与心酸。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以淡酒衬托愁浓,非酒太淡,是愁太浓。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南飞的北雁勾起了词人对故国、故土、故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虽是旧时相识,但眼下的境遇早已今非昔比,更添一种物是人非之感。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黄花”枯萎凋谢,以此来比喻自己容颜憔悴,凸显晚年生活孤苦凄凉。
但有人认为,这里的“堆积”不是指残英遍地,而是指菊花盛开之状,你觉得呢?
面对盛开的菊花,诗人却毫无兴致,无心看花,更无心摘花赏花。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一个“守”字,将词人百无聊赖,无所依傍,只是坐着,挨到日黑的情状描绘得淋漓尽致。
为什么是“梧桐更兼细雨”,而不是“暴雨”?
梧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代表凄清、冷落、愁苦
细雨绵长,就像愁绪一般,一点一滴,更显词人内心的悲凉、苦闷、凄凉。
愁:
情愁--独居之寂寞
家愁--丧夫之哀
国愁--亡国之恨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苦难不停地擦拭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