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1节群落的结构(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1节群落的结构(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13 07:0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1节群落的结构
能力提升练习
一、单选题
1. 生态浮床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对水华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存空间、改善景观等功能,常用于生态修复城市、农村的水体污染,也用于建设城市湿地景区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浮床影响水温、气温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生态浮床能遮蔽阳光,改变了水体群落中原有的空间结构
C.生态浮床中的植物能直接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抑制藻类生长
D.生态浮床的应用,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水体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 比较福建武夷山和西伯利亚泰梅尔半岛冰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武夷山和泰梅尔半岛冰原的群落物种组成明显不同
B.泰梅尔半岛冰原冰土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较低
C.武夷山群落中植物具分层现象
D.武夷山和泰梅尔半岛冰原的群落与各自的气候环境相适应,不再发生演替
3.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最终都会演替到森林群落
C.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
D.在食物和环境资源十分充足的条件下,蝗虫种群的数量就会呈指数增长
4. 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①凤尾竹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有分层现象 ②高山上不同海拔分布着不同的植被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③森林群落有垂直分层现象,草原群落中植被类型主要为草本,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 ④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有水平结构上的分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 美国白蛾主要以幼虫取食植物叶片,其取食量大,为害严重时能将寄主植物叶片全部吃光,并啃食树皮,从而削弱了树木的抗害、抗逆能力,严重影响林木生长,甚至侵入农田,危害农作物,造成减产减收,甚至绝产,被称为“无烟的火灾”。周氏啮小蜂能将卵产在其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蛹中全部营养,从而杀死美国白蛾,但在引入柄腹柄翅缨小蜂数年后,柄腹柄翅缨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取代了周氏啮小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美国白蛾和周氏啮小蜂之间存在着信息传递
B.美国白蛾和周氏啮小蜂之间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C.柄腹柄翅缨小蜂的引入增加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
D.利用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属于生物防治
6. 生长于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冷箭竹是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用竹,此种竹子可成片生长为竹林。竹笋位于竹林最下层,幼竹位于中层,成年竹子位于最高层。竹林中不同地段上生长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生有较多的其他植物。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角度来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竹笋、幼竹、成年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成片的竹林中不存在水平结构特征
C.竹笋、幼竹、成年竹等所有大大小小的冷箭竹构成了一个群落
D.竹林既具有垂直结构,也具有水平结构
7.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B.在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C.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为Nt=N0λt,其中的λ是指增长率
D.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关键是速度的快慢
8. 同一草原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植物体。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 )
A.寄生、共生、竞争、捕食 B.竞争、寄生、捕食、共生
C.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D.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9. 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掌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生命系统,区别不同种群的重要特征是丰富度
B.在进行野生动物的野外放归实验时,原始投放数量的大小会影响该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
C.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人口年龄组成
D.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10.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N表示纬度,则M可表示相应地区木本植物的丰富度
B.若N表示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则M可表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C.若a→b→c表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M可表示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D.若a→b→c表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M可表示各营养级生物体中重金属盐的相对含量
11.甜菜夜蛾幼虫啃食玉米叶片后,玉米会释放出吲哚和萜类物质吸引小茧蜂在甜菜夜蛾幼虫体内产卵寄生。为降低甜菜夜蛾幼虫对玉米产生的危害,人们喷施有机磷农药消灭甜菜夜蛾幼虫,但几年后药效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玉米和小茧蜂之间的种间关系为竞争
B.有机磷农药的使用,使甜菜夜蛾个体中更容易产生抗药性突变
C.甜菜夜蛾种群抗药性增强,说明已经形成抗有机磷农药新物种
D.甜菜夜蛾幼虫、玉米和小茧蜂之间的关系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12.新华社2020年6月11日报道称:巴基斯坦境内蝗虫成群,威胁到农业产出、农民生计和粮食安全。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巴基斯坦蝗虫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一方面通过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降低成年飞蝗密度,一方面改造飞蝗发生地,如修筑堤坝、控制水位、耕垦湖滩荒地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防治飞蝗就是指利用捕食动物的捕食性来控制飞蝗
B.成年飞蝗迁移能力很强,调查其幼虫的密度宜用标志重捕法
C.蝗虫作为理想的实验材料,萨顿通过研究蝗虫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通过捕捉成年飞蝗、改造飞蝗发生地等措施都有利于降低种群出生率
13.下列实例中属于种内斗争的是( )
A.培养液中生活着两种草履虫 B.人工密植的杨树林长得细高,利于夺光
C.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 D.鲈鱼的成鱼以鲤鱼的幼鱼为食
14.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初生演替时各类生物出现的顺序是苔藓→地衣→草本植物→灌木→乔木
B.环境因素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
C.次生演替的初始环境中一定生长着树木等
D.次生演替可形成森林,初生演替不能形成森林
二、综合题
15.下图1是一个大型净水塘,塘的前部有吸附大颗粒的吸附基质,中部水面有固定化小球藻的圆柱浮床,小球藻可以吸收重金属离子。塘的后部生存着藻类、荷、芦苇、鱼、虾、蚌、水丝蚓(一种水中生活的蚯蚓),塘的底部为厚厚的河泥。图2是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图3是该生态系统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字母代表能量。请回答:
(1)流入该净水塘的总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外,还包括______。河泥中主要分布的生态系统生物成分是______。
(2)图2食物网中,虾与鲫鱼属于______的关系。
(3)池塘后部生物的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结构。
(4)春末夏初,芦苇丛中飞来了许多东亚飞蝗,其幼虫称为跳蝻,现欲测量跳蝻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法。下列属于东亚飞蝗种群特征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丰富度 ②出生率 ③集群分布 ④互利共生 ⑤演替
(5)图3中甲的同化量为______,乙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值为______。
16.甘肃天水市“花牛”苹果自1965年出口香港与美国蛇果竞争取胜以来,屡获殊荣。该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元帅系红苹果生产基地。回答下列有关“花牛”苹果果园生态系统的问题:
(1)“花牛”苹果果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该果园土壤中的蚯蚓属于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_____。
(3)某“花牛”苹果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A引起的。A招来了B和C,B把卵产入A体内,孵出的B的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A的其他个体。C特别喜食A,也捕食B。在体内有B幼虫的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C发现而被捕食。
①B和C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②C捕食疯狂摇摆的A,对A种群的生存___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体内有B幼虫的A摇摆身体为C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在生态系统中,信息对种间关系有____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1节群落的结构(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B C D A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D D B B
二、综合题
15.
(1) 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分解者
(2) 捕食与竞争
(3) 垂直
(4) 样方 ②③
(5) b1+a+d1 a-b2
16.
(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2) 分解者 物质循环
(3) 捕食和竞争 有利 通过C的捕食,体内有B幼虫的个体死亡,客观上促进了A种群的发展,有利于A的生存 调节
PAGE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