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13 08:4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能力提升练习
一、单选题
1. 下列过程能双向进行的是( )
A.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
C.在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D.兔子与狼之间的信息传递
2. 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利于捕食。海龟的这种活动包含下列哪种信息的传递( )
A.物理和行为信息 B.行为和化学信息
C.物理和营养信息 D.物理和化学信息
3. 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A.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
B.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C.当光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
D.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
4. 科学家用红光和红外光依次照射的方法,对一批莴苣种子进行处理,然后置于暗处。一段时间后,这些莴苣种子的发芽情况如下表所示。
组别 光照射处理方式 种子萌发率(%)
对照组 无光照 8.5
组1 红光 98
组2 红光→红外光 54
组3 红光→红外光→红光 100
组4 红光→红外光→红光→红外光 42
组5 红光→红外光→红光→红外光→红光 99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红光促进莴苣种子发芽,红外光抑制莴苣种子发芽
B.将组2处理的种子置于自然光下,种子萌发率不变
C.种子发芽率的高低取决于最后照射的是哪种光
D.红光的促进作用可以被随后照射的远红光降低
5. 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
A.种间互助,化学信息
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
C.种内互助,化学信息
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
6. 下列有关信息传递过程中,错误的是( )
A.传出神经末梢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肌肉或腺体
B.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作用于→胚芽鞘尖端下部
C.雌蛾—释放→性外激素—作用于→同种雄蛾
D.垂体—产生→促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性腺和胰岛等
7. 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实例与信息的种类,对应正确的是( )
A.非洲草原上的豺用小便划出自己的领地范围——行为信息
B.地甫鸟雄鸟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以告知雌鸟——物理信息
C.红三叶草花通过色彩和形状告知当地土蜂和其他昆虫前来采蜜——化学信息
D.猪笼草利用叶子中脉顶端的“罐子”分泌蜜汁引诱昆虫并将其捕食——化学信息
8.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植物 田鼠 鼬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脱落,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
B.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3%
C.田鼠同化的能量全部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D.信息在田鼠和鼬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
9.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对我国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阐述错误的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实际上体现了物种间的竞争关系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能反映出一条食物链:水稻→害虫→青蛙
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草原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
10.图示草原食草动物捕食强度对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随食草动物捕食强度的增加而减小
B.0-a段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食草动物的捕食作用降低了植物间的生存斗争
C.据图分析,确定该草原最大载牧量时,食草动物捕食强度不能超过a点水平
D.草原上青草变绿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说明信息传递的功能是有利于种群繁衍
11.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种化合物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该实例体现了哪一种信息的作用( )
A.化学信息 B.行为信息 C.物理信息 D.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
12.杜甫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绘了百姓人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植物的开花期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B.可以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蝴蝶的种群密度
C.黄莺的呜叫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还可来自于非生物环境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热情,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3.下列措施不属于信息传递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是( )
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B.使用性引诱剂,降低害虫出生率
C.施用化学肥料,提高农作物产量
D.用特定波长的光处理,促进种子萌发
14.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状态
B.农业生产中利用信息传递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
15.下列生产实践未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 )
A.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
B.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间
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成虫
D.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16.下列对我国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阐述错误的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体现了物种间的竞争关系
B.“螟蛉有子,蜾赢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
C.“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反映的食物链是:水稻→害虫→青蛙
二、综合题
17.东亚飞蝗是一种农业害虫,因其聚集、迁飞和暴食等特性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在不同时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曲线0~a段,东亚飞蝗数量呈_____________形增长;a~b段,出生率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逐渐_____________;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_____________点之前及时进行控制。
(2)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与其食物来源密切相关,东亚飞蝗喜食禾本科植物(包括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不喜食大豆、油菜等双子叶植物。研究表明,植物释放的气味对东亚飞蝗选择食物的行为起决定性作用。植物散发的气味是一种_____________信息,可以调节东亚飞蝗与植物之间的_____________关系。
18.某小组利用处于生殖期的雌蛾进行了实验(如图)来探究雌蛾是否通过分泌某种化学物质吸引雄蛾前来交配。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实验_____(填“有”或“没有”)对照,加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这个实验不能说明雌蛾通过分泌某种化学物质吸引雄蛾前来交配。因为塞瓶塞也会削弱声波,雌蛾有可能是通过传递______________(信息种类)来吸引雄蛾。
(3)利用以下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雌蛾是通过分泌某种化学物质吸引雄蛾前来交配。
材料:放置过雌蛾的滤纸、未处理过的滤纸、未加塞的玻璃瓶若干、雄蛾若干。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B C D D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C C D B
二、综合题
17.(1) “J” 大于 减小 a
(2) 化学 捕食
18. 有 使化学物质无法散发到空气中,阻断这种信息的传递 物理信息 取甲、乙两组未加塞的玻璃瓶,甲组放入放置过雌蛾的滤纸,乙组放入未处理过的滤纸,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相同时间,统计两组瓶子吸引雄蛾的数量 甲组吸引一定数量的雄蛾,乙组没有
PAGE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