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5节“基本”粒子(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第5节“基本”粒子(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2 20:3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五章第5节“基本”粒子
能力提升练习
一、单选题
1. 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和质子的存在
B.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证实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C.巴耳末根据氢原子光谱分析,总结出了氢原子光谱可见光区的波长公式
D.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中发现光具有波动性
2. 太阳放出的大量中微子向地球飞来,但实验测定的数目只有理论的三分之一,后来科学家发现中微子在向地球传播的过程中衰变成一个μ子和一个τ子。若在衰变过程中μ子的速度方向与中微子的速度方向一致,则τ子的运动方向( )
A.一定与μ子的方向相同 B.一定与μ子的方向相反
C.一定与μ子在同一直线上 D.不一定与μ子在同一直线上
3.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磁波谱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B.牛顿环是薄膜干涉的结果,当用频率更高的单色光照射时,同级牛顿环半径将会变大
C.遥远星系所生成的光谱都呈现“红移”,即光谱线都向红色部分移动了一段距离,由此现象可知宇宙在膨胀
D.迈克耳孙-莫雷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光源与观察者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速都是一样
4. 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实验研究,发现了电子和质子
B.卢瑟福通过研究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发现了原子核内部有质子和中子
C.普朗克通过分析氢原子光谱,提出了“光子”学说
D.玻尔提出的氢原子模型,能够成功解释氢原子的光谱形成原因
5. 关于银河系的形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旋涡星系 B.椭圆星系 C.圆形星系 D.不规则星系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大量研究最早发现了正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B.光电效应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普朗克用“能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C.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用α粒子轰击招箱,发现极少数α粒子大角度偏转,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物理学家贝可勒尔最早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
7. 以下事实中证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的是( )
A.粒子散射实验 B.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
C.阴极射线的发现 D.对阴极射线的进一步研究
8. 物理学理论总是建立在对事实观察的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电荷是量子化的
B.密立根油滴实验表明核外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
C.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能辐射出γ射线
D.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
9. 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计算出元电荷的带电量
B.为了得出同实验相符的黑体辐射公式,爱因斯坦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C.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发现阴极射线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
D.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0.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的.u夸克带的电荷量为e,d夸克带的电荷量为e,e为元电荷,下列论断中可能正确的是( )
A.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B.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C.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11.物理学重视逻辑,崇尚理性,其理论总是建立在对事实观察的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B.粒子散射实验表明电荷是量子化的
C.密立根油滴实验表明核外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
D.氢原子的能级理论是玻尔在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2.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后,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
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伽利略用斜面实验证明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D.赫兹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证明了电磁波是横波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B.居里夫人在研究伦琴射线时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C.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并测定了电子的比荷
D.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是有结构的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阴极射线的存在说明原子核是可分的
B.玻尔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原子光谱的成因
C.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可以解释原子的稳定性
D.U235裂变产生的新核的比结合能比U235的比结合能大
二、填空题
15.在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 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
(1)中微子与水中的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 )和正电子(),即中微子+ →+ ,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0和0 B.0和1 C.1和 0 D.1和1
(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即 +2,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为 J.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______.
16.原子核聚变有望给人类未来提供丰富洁净的能源.当氘等离子体被加热到适当高温时,氘核参与的几种聚变反应可能发生,并放出能量.这几种反应的总效果可以表示为(1 eV=1.6×10-19 J,真空中光速c=3×108 m/s).
(1)该反应方程中的d=________.
(2)质量亏损为________kg.
17.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88,原子核质量数是226。试问∶
(1)镭核中有________个质子?________个中子?
(2)呈中性的镭原子,核外有________个电子?
18.太阳内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4个质子聚变为1个氦核的热核反应,核反应方程是:4→ +2X.已知质子、氦核、X的质量分别为m1、m2、m3,真空中的光速为c.方程中的X表示_____,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E=_____.
19.氦3是一种十分清洁、安全的能源,开发月壤中蕴藏丰富的氦3资源,对人类社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研究发现在太阳内部两个氘核可聚变成氦3,则两个氘核聚变成核的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
20.目前,我们学习过的核反应有4种类型:衰变、核裂变、核聚变和人工核转变。请在下列方程后的括号内填写正确的类型。
( )
( )
( )
( )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五章第5节“基本”粒子(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D A D B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D B C D
二、填空题
15. A 8.19×10-14 遵循动量守恒
16. 2 7.67×10-29
17. 88 138 88
18.
19.
20. 衰变 核裂变 人工核转变 核聚变
PAGE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