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作品《水浒传》,理清文章情节发展脉络,积累字词
思维发展与提升
把握林冲的性格特征,认识其转变原因及其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
认识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以及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审美鉴赏与创造
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壹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金圣叹将《水浒传》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十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贰
知人论世
施耐庵(约1296—约1370),祖籍苏州,后迁居兴化白驹镇。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元至顺年间,施耐庵考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因为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愿对当道权贵逢迎拍马,因此弃官回乡,专心著述。传说他曾参加过元朝末年的张士诚起义军,在张士诚起义失败后,逃回兴化,隐居著书。著有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故施耐庵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相传《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他的弟子。
了解作者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章回体白话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分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尾。它反映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
了解《水浒传》
了解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每回前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标目,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每回末有“……,且听下回分解”。一回叙述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段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
析背景
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同他的狗腿子富安、陆谦(陆虞候)设下毒计,想害死林冲。高俅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意闯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判他充军沧州。在监押林冲赴沧州途中,监押公差受了陆谦贿赂要在野猪林害死林冲,被鲁智深解救。林冲和鲁智深分别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还写信给沧州官府,请求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就被派去看管天王堂。课文就从这里开始。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冲
关
于
林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林冲绰号豹子头,东京(河南开封)人氏,梁山108将之一。原是80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
后火并王伦,尊晁盖为梁山寨主。他参与了梁山一系列的战役,为山寨的壮大立下汗马功劳。
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六位,上应天雄星,位列马军五虎将,把守正西旱寨。抗击来围剿梁山军的官军、侵略北宋的辽国和剿灭国内造反的田虎、王庆、方腊势力时屡立战功。征方腊后病逝于杭州六和寺,追封忠武郎。
*节选自《水浒》一百二十回第九回。这是清初金圣叹的删节本。
原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林教头:即林冲,原是北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风雪:指故事发生的天气环境。
*山神庙:指人物活动场所。
*三个名词连用,构成了一幅有人有物、有景有情的画面,创造了一种凄凉、悲壮的诗的意境。这一回是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有决定意义的一回,在林冲的性格刻画上具有重要意义。
【解题】
叁
文本探究
情 节 分 析
小说的情节及结构: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和结局)
第一部分(1段)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第二部分(2-5段)
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第三部分(6-9段)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第四部分(10-12段)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明线:林冲的行动
暗线:陆虞候设计害林冲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林教头沧州遇故知
陆虞侯奉命来沧州
林教头买刀寻仇敌
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陆虞侯严冬施阴谋
林教头风雪夜复仇
陆虞候观火说真相
2-5段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和结局
1段
6-9段
10-12段
明线:林冲被逼上梁山
暗线:陆虞候设计害林冲
双线结构
明暗交织
线索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按情节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每层大意。
段落
情节
金圣叹说《水浒传》“看不厌”,原因在于其情节精彩。请根据提示的角度,体会本文的情节技巧。
技 巧 释 义 作 用
是贯穿整个作品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使主题更加丰富,得以深化。
线索
照应
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
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后因果更分明。
技 巧 释 义 作 用
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
蓄积气势,突出主旨。
抑扬
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
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悬念
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设置在开头,引领下文,引人入胜;设置在文末,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之效;设置在矛盾处,勾连情节,深化内容。
技 巧 释 义 作 用
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渲染气氛、表现事物或突出主题。
衬托
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突转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
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线索
小说采用双线并行、明暗交织的形式,较好地展现了“好人在明处,坏人在暗处”的合理性,使读者无时无刻不在担心林冲的命运。
悬念
李小二妻的偷听未听尽固然是悬念,但从林冲的反应来看,李小二妻的偷听至少是部分了解了“疑”,只不过这个悬念的“核心疑问”——陆谦等人到底会采取何种手段、方式谋害林冲——并没有解开。小说在十分巧妙地“吊”起读者的胃口后,让读者得到了一个阅读心理的喘息空间,然后又被此悬念吸引至小说的最后,才全部“释悬”,从而让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伏笔
伏笔妙在一个“伏”字,潜伏得无影无踪,丝毫不露痕迹。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其实暗藏玄机。
如第1段,李小二对林冲说“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营前”二字看似信笔拈来,实则有意设伏,初读以为闲笔,再读令人惊叹不已。写李小二在“营(林冲驻地)前”开了茶酒店,暗示茶酒店离林冲的驻地很近,这为林冲与李小二密切来往埋下了伏笔。交往中双方情深意切,旧恩新知,无比亲热,这是李小二为林冲报信的原因;二则,茶酒店开在营前,准备加害林冲之人选取此处与营内之人接头,李小二能够得知阴谋,才不显突兀。这样写收到了一箭双雕、一石二鸟的艺术效果。
这样的伏笔有很多,如“火”“刀”“庙”等,这也正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笔法: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草蛇:一条蛇从草丛穿过,不会留下脚印,但蛇有体重,还是会留下一些不明显却仍存在的痕迹。灰线:拿一条缝衣服的线,在烧柴后的炉灰里拖一下,由于线特别轻,留下的痕迹也是很恍惚的。
“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在文学写作中,反复使用同一词语,多次交待某一特定事物,可以形成一条若有若无的线索,贯穿于情节之中。
它属于埋伏笔的方法,埋伏笔使小说环环相扣,前后呼应。
小二曾在东京生活
(后凭口音判断陆谦乃东京人氏)
林冲有恩于小二
(小二中报信)
林冲沧州初遇小二谈及刺配缘由
(得罪高太尉--小二听到差拨口中说出“太尉”,心生警惕)
草料场情形
(四下里堆满马草--火烧草料场)
伏笔之妙
老军提及壁上挂的大葫芦
(林冲以此沽酒)
草厅破败情况
(四下崩坏,朔风摇振得动--草厅塌坏)
林冲沽酒路上遇古庙
(草厅倒后暂宿古庙)
林冲沽酒前盖火炭,草厅塌后探火盆
(知火种已灭--火烧草料场事出有因,有人预谋)
林冲夜宿古庙
(偷听到陆谦等人谈话。知晓真相)
伏笔之妙
林冲冲进了古庙,以石抵门
(陆谦等人推门未成)
曲折
林冲买刀寻陆谦等人,“寻”而“寻不见”,再由“寻不见”而冥冥中“撞见”,情节安排错落有致,波澜起伏。
合理
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会“掇”块大石头“靠了门”,而正是这块只有一身好武艺的林冲“掇”得起的大石头,为下文陆谦等三人“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使得林冲躲在庙内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人 物 分 析
金圣叹评《水浒》林冲这个人物,用两个字来概括评价,一是“忍”,一是“狠”,请重点联系节选相关情节分析。
根据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逆来顺受 委曲求全 心存幻想
林冲含冤受屈刺配到沧州,邂逅故旧李小二,在情节安排上的作用
交代主要人物及被刺配沧州的原因
说明林、李关系,为下文李小二报恩埋伏笔
心地善良
行侠仗义
语言描写
林教头沧州遇故知
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李小二与妻子的对话,“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
性情急躁,性格刚烈
侧面描写
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大怒,买了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思考:
为什么过了三五日,林冲这么容易熄灭怒火?
急躁冲动,强烈的反抗意识
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这屋如何过得了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②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门草场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
动作描写 忠于职守,小心谨慎
语言描写 安分守己、随遇而安
③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
语言描写 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①吃酒回来,草厅倒了,首先想到的是火炭延烧;去山神庙安身前依旧把门反拽上,锁了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小心细致、做事谨慎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②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动作描写 谨慎细心
为下文陆等人推门,却被石头靠住埋伏笔
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一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
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有勇有谋、武艺高强、英勇果敢、有仇必报
结尾一句再次提到林冲的六大件,且看他复仇之后的抉择。
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白布衫、搭膊、毡笠子。这些是穿了,系了,带了。肯定式写法,这是出行的。
被、葫芦。这些是丢了不要,否定式写法。它们象征着安寝和享受,象征着与这个世界的和谐相处。
枪。“提了枪”,肯定式写法。枪是冲突与决杀,是与这个世界决绝、为仇的东西,现在紧紧握在手里。
林冲性格发展的动态曲线
软弱忍辱
不思反抗
识破阴谋
激起怒火
得过且过
委曲求全
心有疑虑
随遇而安
委曲求全
清醒认识
手刃仇敌
逼上梁山
英勇果敢
奋起抗争
街头遇旧
阴谋陷害
到草料场
雪夜复仇
林冲原是武艺高超、孔武有力而骁勇善战的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他乐于助人、扶危济困,有着一颗侠义心肠;
他细致谨慎、安分守己,做事忠于职守;
但他一味忍让、委曲求全、随遇而安,幻想苟且偷安;
最后在敌人的赶尽杀绝中果断刃敌,奋起反抗,从幻想麻痹中彻底清醒过来。
小结:
什么让林冲性格实现从 “忍”到 “狠”转化?
忍
忍辱求安
安于现状
反抗
嫉恶如仇
怒起
怒
沧州遇旧
买刀寻敌
草堂交接
雪夜寻仇
安
反
逆来顺受
狠(豹子头)
忍(林教头)
逼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四次逼迫
东京岳庙娘子受辱
白虎堂上中奸计
野猪林刁难谋害
草料场火烧断后路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是什么让林冲的性格从 “忍”到 “狠”转化的?
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方醒,面对“逼”,“忍”不是办法,唯有“反”才能生存。
“逼”
高俅一步一步逼,逼到野猪林,逼到草料场的火海。
林冲则能忍则忍,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
林冲
高俅父子
抢老婆
远刺配
谋性命
逼
忍
再忍
忍无可忍
反
林冲性格变化揭示主题
看到北宋的社会现实——黑暗、腐败。林冲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广大的劳动群众更是痛苦不堪,这就说明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
认识到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正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进行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反”,表明了封建社会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性。
环 境 分 析
请大家思考一下本文最典型的环境描写是什么?
自然环境中的风雪
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
请同学们找一下课文中关于风雪的描写片段,进而思考一下环境描写的有什么作用?
(1)直接描写风雪
a.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7段)
b.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8段)
c.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9段)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a.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8段)
“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 (10段林冲沽酒回来)
——风很猛,雪很大
b.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8段林冲在草屋内)
“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
“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 (10段到山神庙里)
“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10段吃酒时)
——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上: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和人物活动背景;为人物活动渲染紧张的气氛。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
人物上:推动了林冲由“忍”到“狠”的转变,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风 雪
隔门偷听
身寒沽酒
途中见庙
压倒草厅
投宿庙中
大石倚门
情节上:一步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主 题 探 究
整个故事情节以林冲思想性格变化为主要线索,林冲的性格表现为由安于现状、委曲求全到丢掉幻想、毅然杀死仇敌,走上反抗道路的变化过程。有力地表现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和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性。突出了“逼上梁山”这个主题,透辟地说明了官逼民反的深刻道理。
本文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