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哟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 指导学生以愉快的情绪、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乃哟乃》,用身体的动作感受土族民歌的特点韵味。
二、认识DO、MI、SOL,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培养学生听辨的能力,提高听觉的敏锐性和记忆能力。
三、并能准确地拍和读节奏。
教学重难点:《乃哟乃》曲谱的学习。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认识DO、MI、SOL。
1.通过谈话:老师请来了三位来自音乐王国的朋友,出示课件并导入DI、MI、SOL。
2.老师弹琴,学生跟唱三个音的音高。
3.通过音符娃娃住几楼的游戏,来对三个音进行比较。老师先弹出DO和MI,再弹出MI和SOL,进行比较。学生通过自己的耳朵得出音符娃娃住几楼。
三、综合训练
1.老师出示节奏
×× ×| ×× ×|×× ××| ×× ×||请学生读出节奏。
2.老师加大难度用今天刚学的DO、MI、SOL带进来读,老师出示《乃哟乃》前半段的谱。最后一遍时全班同学跟老师的琴声一起读一遍,老师纠正音准。
3.老师直接出示《乃哟乃》后半段谱,让学生直接读出,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跟琴读。
三、表演《乃呦乃》
1.完整地欣赏歌曲动画片。
2.提问:你知道这首歌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吗?学生可能不知道,教师介绍“土家族”的风俗,让学生看看他们的穿着以及他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爱好等照片。
3.跟着老师按节奏轻声读歌词。
4.听录音范唱,让学生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小人图形谱唱歌;感受音的高低变化。注意速度稍慢。
5.请你观察歌谱,有什么特点?可以看出这首歌曲是由三个音变化旋律所构成的“sol、mi、do”。
6.跟着教师像唱歌一样唱歌谱,跟琴唱。
7.完整地让学生跟唱《乃哟乃》
8.找出“乃哟荷”这一句,分小组在这句中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
四、聆听《阳光下的孩子》
1、完整地聆听歌曲
2、 提示:这首歌曲是高兴的还是悲伤的?歌中唱出了什么内容?
3、复听歌曲。边听边轻轻地合着节拍做拍手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