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土地改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土地改革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2 21:4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版本
年级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学科 历史 课型 新授
题目 第一单元 第3课 土地改革
单元 介绍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经过近代以来一百 多年的奋斗,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土地改革的原因; 2.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3.理解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数据、文本等史料引导学生使用对比、分析、归纳等学习历史的方法;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式学习的方法。
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土地改革的完成,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从而体会到党和政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英明决策,体会到党的伟大。
2011年课标要求: 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重难点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土地改革的意义。 难点: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意义。
教学策略 史料分析法、阅读指导法、讲述法、讨论法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备注
导入: 二、新授: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土地改革的原因 教师:展示三段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原因。 学生:(讨论、发言)①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直接原因);②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根本原因);③进一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二、土地改革的概况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土地改革的概况(时间、法律依据、核心内容、具体做法改革结果及政策的特点) 学生:(讨论、发言)1950—195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农具、牲畜、房屋等,免除了每年缴纳的地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此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减少了土地改革的压力,从而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也为将来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提供了借鉴和铺垫。 【知识拓展】 教师:展示表格,请同学们用表格对比的形式比较地主(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过渡: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请同学们结合本课所学和下列史料分析本次土改的历史意义? 土地改革的意义 教师:展示四段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生:(讨论、发言) 三、小结及板书 小组合作、归纳探究、认识提升:梳理中共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土地政策及影响,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有哪些? 四、随堂检测:基础选择题+历年中考选择题 以图片史料引领学生总结归纳本单元主题同时导入本课学习 突破难点土地改革背景时出示一组材料,共三则。而且材料有图片有文字,既生动有有深度。 培养学生带问题自主阅读和归纳史料的能力。 通过列表讨论、比较分析让学生更深刻感悟到本次土改与封建土地制度的本质区别,从而有利于理解土改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通过史料补充,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突破难点。培养了史料分析探究的能力培养了合作意识。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需要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认识、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认识到土地改革的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因此,上课时要注重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要有效利用文字和图片文本等史料突破重难点。 通过课堂实践 ,说明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把史料作为证据以重构历史的情景,不仅仅是使土地改革的原因生动有趣,而且有助于学生认识土地改革的本质,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根据有关土地改革历史意义史料的补充,经过学生思考和探究,建立起学生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效果较好。但是在时间把控上有点前松后紧。对于学生理解的史料不要再做过多解释,放手,必要时点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