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2《蜀相》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2《蜀相》 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2 22:4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有这样位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有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坚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他饱经忧患,感受到贫富对立,民不聊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心怀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就是——杜甫。


杜甫
第壹部分
知人论世



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诗史”(他的诗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首创新乐府,发展古体诗,成就律诗,诗风沉郁顿挫(沉郁:情感深沉蕴藉;顿挫:语言刚劲、音调铿锵、章法多变)。
一生历程:年少漫游——仕途不顺——战乱流离——为官期——西南漂泊期——江舟长逝
(一)35岁以前漫游
开元19(时20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载见面了。
杜甫生平
(二)、35至44岁仕途不顺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一生历程:年少优游——仕途不顺——战乱流离——为官期——西南漂泊期——江舟长逝
杜甫生平
(三)、44至48岁战乱流离期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fū)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guǎn)事被贬华洲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一生历程:年少优游——仕途不顺——战乱流离——为官期——西南漂泊期——江舟长逝
杜甫生平
(四)48至58岁西南漂泊、江舟长逝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中。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漂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郞》、《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一生历程:年少优游——仕途不顺——战乱流离——为官期——西南漂泊期——江舟长逝
杜甫生平
第贰部分
解读诗歌


蜀 相(七律)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句四联
颔颈对仗
偶句押韵
讲究平仄
尾联
颈联
颔联
首联


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寻”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描写郁郁葱葱的翠柏有什么作用?
(1)说明作者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表达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突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2)柏森森:①写实,展现了武侯祠周围的环境;②渲染气氛,表现祠堂附近的庄严肃穆,也表达诗人参拜时内心的崇敬之感;③带有象征意味,柏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来有忠贞、高洁的意味,在这里可以视为诸葛亮伟大人格的象征;
④“森森”不仅是茂密、繁多,也给人整肃之感,说明有人在悉心维护,因此这也是人民爱戴诸葛亮的见证。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思考: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颔联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步骤:释词义、述句意、点手法、析感情(作用)。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成
空有、徒劳、白白地
青草映阶、鸟鸣婉转、
春光大好,
但“热闹是它们的”
诗人心中只有对诸葛亮
深深的崇敬与追怀,
青草再幽媚,鸟声再动听,
也入不得诗人的眼、耳,
因此只能“自春色”“空好音”
反向衬托
寄寓
崇敬和怀念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颈联概括了诸葛亮的哪些方面?并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一下。
才能/功业
品德
“天下计”
“老臣心”
雄才大略
赤胆忠心
赞扬之情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思考:泣下沾襟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出师未捷——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壮志未酬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失败的英雄形象
诗人为什么会与诸葛亮这样一个悲剧英雄产生共鸣?
《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759年,杜甫结束了在甘肃天水一带颠沛流离的生活,暂时落脚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里。个人生活的艰难困苦自不必说,政治上那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更是完全破灭。此时“安史之乱”仍未平息,百姓涂炭,田园荒芜,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唐肃宗宠信宦官,排斥功臣。
写作背景

在这样的情况下,杜甫满腔的苦闷、焦虑是可以想见的。定居在浣花溪畔的第二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诸 葛 亮 杜 甫
时代
才情
理想
付出
命运
战争频频 三国鼎立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师未捷身先死
动荡不安 安史之乱
诗中圣哲
致君尧舜上,志在匡国
颠沛流离,矢志不移
壮志未酬身先(已)老
人物对比
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历史上为国为民赴汤蹈火而壮志难酬之人。
叹惋、感伤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思想感情:
“英雄”:
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 ,借痛悼诸葛亮的遭际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叹
第叁部分
总结全文


全诗主旨
本诗怀古喻今,追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精神和赫赫战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和强烈怀念之情;对其精忠报国的歌颂以及寂寞的低叹,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1、咏史怀古诗
以诸葛祠着笔,追思、仰慕,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慨叹他的壮志未酬,抒发自己功业未就又心怀天下的深沉感慨。
2、多种表达方式
首联叙事,颔联写景,颈联议论,尾联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通体浑成,充分体现了杜诗“抑扬顿挫”的风格。本诗采用了情景交融、反衬、设问等表现手法。
3、结构特点
赏析律诗的起承转合
赏析手法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 相
自问自答 点明地点
描述景象 反向衬托
称赞业绩 表达仰慕
壮志未酬 叹惋感伤




借 景 抒 情
借 古 喻 己

写 景
用 典
1、感叹兴亡:慨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忧国伤时(忧民)。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2、借古讽今:揭露统治者昏庸无能、贪图享乐、穷兵黩武,讽劝、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3、借古伤己:与古人有相反或相似经历,抒发建功立业/壮志难酬/时光易逝/怀才不遇等感情
4、借古思理:对历史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临古地

思古人

怀古事

抒今情
知识链接:咏史怀古诗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借古伤今
借古讽今
借古伤己
借古思理
知识链接:咏史怀古诗
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诗歌;
2、完成第4课《素养检测》的习题(P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