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望 海 潮柳 永杭州【宋】谢驿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导 入 新 课(1)起源:产生于隋唐(燕乐),盛行于宋,在宋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2)分类宋 韵 飘 香——词词按长短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按段落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按风格豪放词婉约词柳永—慢词之祖,婉约之宗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A世称“柳屯田”B自诩“白衣卿相”C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D梁衡《读柳永》:柳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民间去的词作家。也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同为词人不像辛弃疾那样:“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不像陆游那样:“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时势不同,柳永所处的时代正当北宋开国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京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形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恩格斯论欧洲文艺复兴时说,这是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市民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时柳永出现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在市井这块沃土里酣畅淋漓地发挥了自己的才华。 柳词善于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市民情调。能创造性地运用铺叙和白描的艺术表现手法。注重抒情的自我化。1.柳词特点2.柳词内容写歌妓及与歌妓的恋情。自抒羁旅行役之苦和离别情绪。写都市风光及替歌妓祝寿祝酒之辞。写 作 背 景为了与正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相见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望 海 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宋 柳永一轮诵读因声求气悟诗请找出能体现词人写作意图的一个字。夸请结合全词思考,词人“夸”什么?夸杭州的“好景”形胜 繁华二轮诵读,因景明情这首词夸的是杭州,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杭州的特征?二轮诵读,因景明情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杭州的形胜与繁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地理位置重要——社会条件优越——有长期繁盛的历史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都会”“烟柳”: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十万人家”:侧面反映都市繁华,人民生活安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形胜”古人讲究炼字,哪两个字写得最好?“绕”:写尽绿树婆娑,环绕堤岸的迤逦之态,江堤的曲折之美,动静结合。“卷”:“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繁华”两个意象:“珠玑”“罗绮”反映出的是什么?财富的象征,且并非少数人拥有,而是市列、户盈,家家户户都有,市上到处陈列着珠宝, 家家穿戴都是绫罗绸缎,人们竞相夸耀奢侈豪华。凸显市场的繁荣和人民的殷富。二轮诵读,因景明情小结: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杭州的形胜与繁华?总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地理位置重要——社会条件优越——有长期繁盛的历史分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三吴都会东南形胜自古繁华二轮诵读,因景明情词的下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风貌?2.西湖的“清嘉”表现在哪里?1. 作者用了哪两个字对西湖之景进行概括?“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时间+空间;不着形色而启人联想,形、色、香具备3.山上桂子、水中荷花到底美在何处?写湖山之美为什么单单选择这两种花呢?“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互文见义“嬉嬉钓叟莲娃”:一幅国泰民安的百姓游乐图卷“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醉翁亭记》中有一句话:“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官员是在乐什么?乘醉听箫鼓——宴酣之乐;吟赏烟霞——山水之乐。因景明情小结西湖湖山之美重湖、叠巘(水碧山青)三秋桂子(山上)十里荷花(水中)百姓生活之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官员游乐之趣千骑(仪仗队的气派、威风)乘醉吟赏互文(宴酣之乐)(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谁图好景,回京夸谁?孙 何投赠之作祝他早日升官回京好景具体指什么?凭什么这好景值得他拿回朝廷去夸?好景自然形胜经济繁荣人民安定、富足孙何政绩(夸赞)归去凤池(祝愿)实指二轮诵读,因景明情写作目的: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①赞美杭州的美好景致;②拜谒孙何,称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③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得到提拔。作者用如椽画笔,一句一景,向我们细腻入微的描绘出杭州三重美三轮诵读,总结提升第一重美,目之所遇,眼之所见,西湖四时,湖木花树(美在风景)第二重美,民俗风情,奢华生活,昼夜笙歌,怡然自得(美在生活)第三重美,官员风流雅致,官民同乐,政通人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在和谐)三轮诵读,总结提升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讨论: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点染”艺术鉴赏“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点”:抽象的评点(总写)“染”:具体的描述(分述)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是一气而下,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意境。三轮诵读,总结提升长亭送别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染染点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居住环境华美,钱塘景观壮阔,百姓生活富有(分)重湖叠巘清嘉(总)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分)——点——染——点——染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具体描述了钱塘一派怎样的景象?活动探究有人说,读柳永,一读《鹤冲天》,识得柳永傲骨肝胆;二读《定风波》,识得柳永恣荡真情;三读《雨霖铃》,识得柳永婉约缠绵;四读《望海潮》,识得柳永大家手笔;五读《八声甘州》,识得柳永唐人气象;最后读《戚氏》,识得柳永一生凄凉。请同学们诵读柳永的这些词作,体会不同风格柳词的语言之美。苏堤春晓 曲院风荷平湖秋月 断桥残雪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雷峰夕照 双峰插云南屏晚钟 三潭印月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