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的变迁
【教学分析】
本单元是技术工程单元。第一节课让学生走进建筑博物馆,接触到古今中外琳琅满目的建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以时间为线索,分别罗列了各时期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制造工具,通过比较感受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房子的变迁史,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2)了解各种工具的作用,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准备】
视频资料、教学挂图、简单的木工工具等。
【教学重难点】
以参观或模拟参观建筑博物馆为活动形式,引领学生大致了解人类建筑发展史,了解不同时期房屋的风格特点、材料选择和工具使用情况,由此引发学生自己也来体验做一名小小建筑师的探索欲望。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建筑博物馆,你们开心吗?
生:开心!
师: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原始馆,原始人都住在哪儿呢?
生:有些住在山洞里,有些住在树巢里。
师:对,我们把住在山洞里叫穴居,住在树上的叫巢居。
师:原始人为什么会选择住在这些地方呢?
生:可以遮风避雨,还可以躲避猛兽、毒虫的侵袭。
师:原始人是怎么搭建这些建筑的,你认识这些工具吗?它们都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材料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古代馆。看看古代馆里有哪些有特点的建筑。你还见到过哪些古代建筑,请在小组里交流,比比哪组知道的多。
生交流分享。
师: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古代建筑主要用到了哪些材料?
生:砖、瓦、木材……
师:对,古代建筑对于木材的使用可谓是达到了极致。各种雕刻、连接方式让建筑巧夺天工,不过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工具的进步,特别是种类繁多的木工工具。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些传统的木工工具。
师:你知道锯子是谁发明的吗?
生:鲁班。
师:这里还有一段小小的故事呢……
师:墨斗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生:打线。
师:离开古代馆,我们准备走近琳琅满目的现代馆。假设你是馆长,你准备安排哪些建筑放进现代馆呢?
生讨论。
师: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
生:候机大厅、水立方、鸟巢、悉尼歌剧院、广州电视塔……
师:同学们举例的这些建筑都比较有现代特色。现代的房屋,有了巨大变革,无论结构、功能还是外观,都远远超过了古代房屋。人们采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运用现代化的工具,建造了各式各样的建筑。最后让我们讨论一下,从古到今,人类的房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又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学生讨论汇报。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组织参观建筑博物馆这一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各个阶段人类建筑的特点,通过比较感受建筑材料和工具的变迁。整节课以参观为线索,设计多项讨论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评点】
组织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特别是设计的“假如我是馆长”这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