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9.1《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9.1《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2 22:5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古代许多文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轼在黄州的赤壁游览时所作的一首词。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东坡居士的人生境界吧!
文以载道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人,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豪放词创始人
书法
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苏、黄(庭坚)、米(芾fú)、蔡(襄)
绘画
“朱竹”(朱笔画的竹),别具一格




知 人
苏轼做诗赋,表达对新法不满,被人诬陷为诽谤朝政而下狱。苏辙等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轼,神宗才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在此期间,写就一词二赋,即《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论世
一度下狱,
三度贬官。
命运多舛,
生活坎坷。
但他
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
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
为什么?
作者的复杂思想: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初到黄州》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dàn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惠州一绝 / 食荔枝》
贬到儋dān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
惠州
儋州
常州
45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59岁被贬惠州
62岁被贬儋州
66岁卒于常州
念奴娇
苏轼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感情基调
小乔初嫁了 纶巾
樯 橹 华发
还酹江月
(guān)
(qiáng)
(huā)
(liǎo)
(lǔ)
(huán)
(lèi)
字音字形
解 题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怀古(咏史)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了作者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
写景(陈迹)
抒情(感悟)
怀古(人事)
请具体说下,哪些句子写赤壁,哪些言怀古?
上阕:描写赤壁之景
下阕:抒发怀古之情
整体感知
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原因是什么?
这三句将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归入眼底,不仅引起怀古思绪,而且境界开阔,气势恢宏,瞬间让豪放之气笼罩全词。作者将写景和抒情自然结合,带给人强烈的感情冲击,使人不由地对历史和人生进行思索。
探究情感
作者描写赤壁景色时,为什么用“人道是”三字?
“人道是”三字是用来点明这里并非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只是借此来怀古,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已。
探究情感
本词的上阕中,作者看到了哪些赤壁景观?
“大江、故垒、赤壁、乱石、惊涛和千堆雪。
探究情感
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

穿




险怪
高峭
汹涌
水石相击
狂澜奔腾
水色纯白




夸张
拟人
比喻
字词
特点
角度
修辞
基调




探究情感
赤壁壮美如画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描绘景象时用字非常巧妙。这些巧妙的字有哪些呢?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乱”——写出了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写出了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惊”——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突出了波涛力量的浩大。
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这样描绘不仅表现出了作者豪迈奋发的意气,还渲染了环境气氛。
探究情感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这两句在全词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江山如画”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一时多少豪杰”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总结上阕,引出下阕。
探究情感
上阕整体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最后称颂缅怀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充满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探究情感
阅读下阙,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
小乔初嫁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 笑 间
樯橹灰飞烟灭
年青得意
人才出众
风流潇洒
自信乐观
从容破敌
探究情感
周瑜
年龄:34
生活:幸福美满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苏轼
年龄:47
生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怀古伤己
仰慕


对比映衬
探究情感
作者通过刻画周瑜的形象,寄予了他怎样的情感?
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苏轼写周瑜的同时也是在慨叹自己,将周瑜与自己做对比,怀古思今,反差强烈,既赞扬了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
通过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探究情感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把酒祭月的行为背后,流露出苏轼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作者情感变化如何?
探究情感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作者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从感叹自己转为自我劝解。落差极大,壮志未酬,心境苍凉,难免消极。
可人生几何,何必太计较得失,不如让满腔愁绪随江东去,举杯赏月!流露出苏轼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情感变化:
激昂慷慨——惆怅失意——趋于平静
课文结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咏赤壁
怀周瑜
感人生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写景
抒怀
江山如画
人生如梦
词的上片主要写景,描绘了赤壁的壮美景象,词的下片主要记人,塑造了周瑜风流倜傥的英武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本词气势磅礴,格调雄浑,体现了作者豪迈旷达的情怀。
人生如梦是他洒脱的诠释,还酹江月是他豪情的讴歌,多遭贬谪,生之劫难,浩然来,旷达去,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诗、词、文、书、画,更是他面对逆境的从容乐观。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
咏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