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2《答司马谏议书》类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2《答司马谏议书》类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3 06:1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5.2《答司马谏议书》类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夫议法度以授有司,此诚执政事也,______当举其大而略其细,存其善而革其弊,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______人存则政举,介甫诚能择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苟有司非其人,虽日授以善法,终无益也。介甫所谓先王之政者,岂非泉府赊贷之事乎?窃观其意,似与今日散青苗钱之意异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顾以此独为先务乎?至于辟邪说,难士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与变法而讲利者,邪说、人为不少矣。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盖盘庚遇水灾而选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已志也。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媚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
(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问之,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更变。”介退谓公亮曰:“安石果大用,天下必困扰,诸公当自知之。”帝问孙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狭少容。必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帝不以为然,______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知卿,以为卿______知经术,不知经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也。”帝曰:“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选自张居正《通鉴直解》)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然 且 竟 但 B.且 然 竟 虽
C.且 然 而 但 D.然 且 而 虽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盘庚,商代的开国之君。商朝建立之后,他为巩固统治、躲避自然灾害,将国都迁到了殷,故而商又称殷商。
B.介甫,王安石的字。古人的“字”一般与“名”有一定关系。王安石的字即源自《周易·豫卦》:“其介如石”。
C.泉府,古代掌管国家税收、收购市上的滞销物资的部门。因货币如泉水一样流通不息,所以古人将“钱”称“泉”。
D.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相当于副宰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司马光的指责,王安石辩解说,他可以承认自己对国家不够尽心,未能让百姓享受更多福利,但决不承认自己是无所事事,因循守旧。
B.司马光认为,法度的好坏取决于人。坏的法度交由良吏执行,弊端也会去除;而好的法度交于庸官执行,也显现不出其优势。
C.唐介预言,王安石虽然学识渊博,但拘泥古法,见解虚浮,不合实际,如果让他执政,一定会变换现行法度,使国家陷入困扰之中。
D.孙固认为,王安石文章、品行都很高,但心胸狭隘,难以容人,担任谏官可以,若出任宰相,就不如司马光等人了。
4.句子翻译。
(1)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2)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乙)
它日留对,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光曰:“然陛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帝欲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陛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
B.然陛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
C.然/陛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
D.然陛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
7.下列对上述两个文段内容概括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司马光用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来批评王安石变法的弊端,王安石逐一举例进行了反驳。
B.皇帝想要重用司马光,为征求大臣的意见,就亲自去拜访了王安石,听取他的看法。
C.司马光认为皇帝过于器重王安石、韩绛和吕惠卿,使得他们独断专行,对此皇帝表示赞同。
D.从王安石给司马光的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坚持立场、全力维护变法的改革者的形象。
8.下列有关文段甲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则指的是提出谏议规劝,所以,“答司马谏议书”可以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
B.《答司马谏议书》的作者是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晚年退居江宁,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书”是古代特有的一种文体。它以书信的形式,可叙事,可描述,可说明,可议论。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
D.本文逐条驳斥司马光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
9.翻译文中划线句。
(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2)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10.王安石认为不能重用司马光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意概括。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上谓安石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普、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帝曰:“今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久之,以早引去,洎复相,岁馀罢,终神宗世不复召。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文本二: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便更失人心
B.今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
C.今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
D.今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便更失人心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知政事,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等合称“宰执”。
B.经术,指经学,解释诸子百家经典中的字面意义、阐明书中蕴含义理的一种学问。
C.上疏,指臣下向帝王上本进言。此处的“疏”和《谏太宗十思疏》的“疏”同义。
D.膏泽,常用义有两个,一是滋润作物的及时雨,二是施恩惠。文中是第二个含义。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见解独到。他认为经术是用来处理世务的,世人之所以认为经术不能处理世务是因为后世大都是庸俗的读书人。
B.王安石勇于变法。熙宁二年,他回答皇帝说,改变风俗,建立法令制度是当今最急迫的事情,神宗认为他说的是正确的。
C.王安石固执己见。他不管对错都坚持己见,甚至有人对他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
D.王安石富有担当。他改革社会因循苟且的不良风气,把能否帮助皇帝大有作为和让老百姓得到好处作为评价自己的标准。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馀罢,终神宗世不复召。
(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15.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遇到很多阻力,请结合材料一进行概括。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潮州刺史谢上表
韩愈
臣某言:臣以狂妄戆愚,不识礼度,上表陈佛骨事,言涉不敬,正名定罪,万死犹轻。陛下哀臣愚忠,怒臣狂直,谓臣言虽可罪,心亦无他,特屈刑章,以臣为潮州刺史。既免刑诛,又获禄食,圣恩宏大,天地莫量,破脑刳心,岂足为谢!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臣以正月十四日蒙恩除潮州刺史,即日奔驰上道。经涉岭海,水陆万里,以今月二十五日到州上讫。与官吏、百姓等相见,具言朝廷治平,天子神圣,威武慈仁,子养亿兆人庶,无有亲疏远迩。虽在万里之外,岭海之陬,待之一如畿甸之间、攀毅之下。有善必闻,有恶必见。早朝晚罢,兢兢业业,惟恐四海之内,天地之中,一物不得其所。故遣刺史面问百姓疾苦,苟有不便,得以上陈。闻臣所称圣德,惟知鼓舞欢呼,不劳施为,坐以无事。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臣所领州在广府极东界上,去广府虽云才二千里,然往来动皆经月。过海口,下恶水,涛泷壮猛,难计程期。飓风鳄鱼,患祸不测。州南近界涨海连天,毒雾瘴氛,日夕发作。臣少多病,年才五十,发白齿落,理不久长。加以罪犯至重,所处又极远恶,忧惶惭悸,死亡无日。单立一身,朝无亲党,居蛮夷之地,与魑魅为群。苟非陛下衰而念之,谁肯为臣言者
伏以大唐受命有天下,四海之内,莫不臣妾,南北东西,地各万里。自天宝之后,政治少懈。孽臣奸隶,蠢居棋处,外顺内悖。父死子代,以祖以孙。如古诸侯自擅其地,不贡不朝六七十年。四圣传序,以至陛下。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天戈所麾,莫不宁顺,大宇之下,生息理极。高祖创制天下,其功大矣,而治未太平也;太宗太平矣,而大功所立,咸在高祖之代。非如陛下承天宝之后,接因循之余,六七十年之外,赫然兴起,南面指麾,而致此巍巍之治功也。宜定乐章,以告神明,东巡泰山,奏功皇天。具著显庸,明示得意,使永永年代,服我成烈。当此之际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而臣负罪婴舋自拘海岛戚戚嗟嗟日与死迫曾不得奏薄技于从官之内隶御之间。穷思毕精,以赎罪过。怀痛穷天,死不闭目,瞻望家极,魂神飞去。伏惟皇帝陛下天地父母,衷而怜之,无任感恩恋阙,渐惶恳迫之至,谨附表陈谢以闻。
(有删节)
【注】此表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时韩愈在潮州刺史任上。在此之前,韩愈因上《论佛骨表》,触怒宪宗,几乎被杀,后经人求情,宪宗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韩愈至潮州,上此表,以感谢宪宗的不杀之恩。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日奔驰上道 奔驰:奔波、奔走。
B.虽在万里之外,岭海之陬 陬:角落。
C.如古诸侯自擅其地 擅:擅自。
D.而致此巍巍之治功也 巍巍:崇高伟大。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以正月十四日蒙恩除潮州刺史 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一物不得其所 其皆出于此乎
C.太宗太平矣,而大功所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哀而怜之 之二虫又何知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起笔就写自己上表对君王迎佛骨之事进行批评,触怒宪宗,然而朝廷还是任命他为潮州刺史,语言谦卑,表现了对君王的感激和对朝廷的忠心。
B.作者到任后,与当地官员和百姓相见,宣扬天子爱民之心施于万里之外,并提及天子派刺史慰问百姓,使下情上达;作者兢兢业业地工作,将潮州治理得相当不错。
C.作者自述年少多病,才五十岁就生出白发,牙齿脱离;所处之地极为偏远,环境恶劣,加上内心对所犯之罪怀有惭愧的心理,忧愁惶恐,感觉自己时日无多。
D.“表”是臣子给皇帝上的奏章,常将议论与抒情相结合,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本表语言形式整齐,长短句、整散句结合,错落有致,言辞恳切,感情真切。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当此之际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蠢会而臣负罪婴舋自拘海岛戚戚嗟嗟日与死迫曾不得奏薄技于从官之内隶御之间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单立一身,朝无亲党,居蛮夷之地,与魑魅为群。苟非陛下哀而念之,谁肯为臣言者
(2)自天宝之后,政治少懈。孽臣奸隶,蠢居棋处,外顺内悖。父死子代,以祖以孙。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诚信(节选)
贞观十年,魏征上疏曰:“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业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①,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②,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载,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之盛德,复将有所间然乎。”“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必怀之以德,待之以信,厉之以义,节之以礼。然后善善而恶恶,审罚而明赏。则小人绝其佞邪,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③将何望哉?”
太宗览疏叹曰:“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注】①鼓:城邑名。②啬夫:秦汉时的乡官,这里指掌管鼓城的官员。③永锡祚胤:锡,赐福;祚,读zuò,赐福、保佑;胤,读yìn,子孙后代。祚胤,福运及于后代子孙。
21.下列用“I”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B.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C.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D.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这是用皇帝年号来纪年。一个皇帝一生只能用一个年号。
B.爵,是古代的青铜酒具,属贵族阶层使用,在结盟、会盟、出师凯旋,庆功,宴会时,贵族阶层就用这类酒具饮酒,并以不同的配套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
C.疏,奏文的一种。作为文体,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疏”始创于汉代,后世又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文体的总称。
D.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是对已死皇帝的敬称,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
2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魏征给唐太宗的谏言,他认为君臣之间惟有诚信,才能君尽其礼,臣尽其忠。
B.小人有功也应赏,但赏小人则会助长奸佞之风,这是穆伯不采纳馈间伦的建议的原因。
C.管仲认为,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远避小人是称霸的前提,其中远避小人尤其重要。
D.穆伯认为,一个大国之君对待臣下只有讲求德信义礼,才能让“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君子更能尽忠。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
(2)则小人绝其佞邪,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
六、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①,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②,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③,则思江海下④百川;乐盘游⑤,则思三驱⑥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⑦终;虑雍蔽⑧,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⑨;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⑩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⑾,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足”“知止”两条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本分,勤于政事,不要劳民伤财。
B.作为一名君主,对臣民进行奖赏和刑罚的时候,都不能从个人的喜好和怨怒出发。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讲的是“用人”“纳谏”策略,即任人唯贤和择善而从。
D.“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也是治理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26.这段的“十思”与中心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2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长(zhǎng):_____②固:______③浚:_____
④下愚:____⑤明哲:_____⑥当神器之重:___
⑦域中:____⑧殷忧:_____⑨傲物:_____
⑩董:____ 振:____
2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
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驲至黎阳。时李?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得书,遂定计归。
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①引为洗马,征见秦王②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闻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帝谓彦博行让征。征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逄、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博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
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
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②秦王:李世民。
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B.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C.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D.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男,属男爵,是古代五爵的最末等。秦以后的爵位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B.洗马,是古代在皇宫中喂马的仆役。
C.尚书省,官僚机构名,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下辖吏、礼、兵、刑、户、工等六部。
D.特进,官名。始设于西汉末年,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之下。东汉至南北朝仅为加官,无实职,隋唐以后为散官。
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极具才华,他对各种书籍、学问都能融会贯通。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于是催人召来魏征,魏征进献十条计策劝说李密,只是未被采用。
B.魏征眼光过人。他给当时李密部下李?写信并成功劝其归附于唐,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天命归于唐;二是自身处必争之地,处境危险。
C.魏征直言敢言。在唐初权力斗争中,李世民最终获胜。他责备魏征事先离间他们兄弟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D.魏征执法公允,为官清廉。他虽不熟悉律法,却能坚持原则,按实情处理,大家都心悦诚服。虽身居高位,住宅却连正室都没有,还是太宗用建自己小殿的材料为他建造正室。
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帝谓彦博行让征。
(2)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
33.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魏征有远见?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2.A
3.A
4.(1)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
(2)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5.他们都是一些歌功颂德曲意逄迎之徒。介甫您许是偶然没有察觉到吧。
6.C
7.D
8.A
9.(1)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
(2)韩信树起汉的红色旗,赵地士兵的勇气就全没有了。现在任用司马光,就等于是给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树红色旗。
10.(1)表里不一。
(2)言论危害国政。
(3)任用对国家有害的人。
(4)持反对意见的人会依附他。
11.B
12.B
13.C
14.(1)过了很久,王安石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次担任宰相,一年多后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再被召回。
(2)盘庚没有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改变自己的计划;(他)考虑到(迁都)适宜然后坚决行动,认为正确(就)看不出有什么值得后悔的地方。
15.阻力:(1)朝臣的反对。(2)后族的反对。(3)皇帝的妥协。
16.C
17.C
18.B
19.当此之际/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而臣负罪婴舋/自拘海岛/戚戚嗟嗟/日与死迫/曾不得奏薄技于从官之内//隶御之间
20.(1)(我)孤身一人,朝中没有亲信党与,居住在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每日)与鬼怪聚合成群。如果不是陛下您哀怜顾念我,又有谁肯替我说话呢?
(2)自天宝年间以后,朝廷政治上稍有松懈。奸邪不忠之臣像虫子和棋子一样散布各处,他们表面上顺从而内心叛逆。父子相继,祖孙相代。
21.C
22.A
23.D
24.(1)奸诈的人得志,这就会使晋国的人放弃仁义而去做一些奸诈的事。那样即使我得到了鼓城,又有什么用呢 (2)那么,小人放弃了他们的奸诈,君子自强不息,那种不必费力也能治理好天下的局面,还会有多远呢
25.A
26.这“十思”,涉及的方面比较广,细究起来,涉及欲望、行为、品质、纳言、赏罚等各个方面,但是,所有这些,都与“积德义”有关,是“积德义”的具体作法。“总此十思,弘兹九德”是对“十思”的总结。只有积了“德义”才能达到理想的政治境界:“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27.①生长,这里指长得好。②使……稳固。③疏通水道。④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⑤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⑥掌握帝王的重权。⑦天地间。⑧深深忧虑。⑨看不起别人。⑩督察。 同“震”,威吓。
28.(1)想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德行和道义。(2)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最后的大概很少。(3)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看不起他人,就会使亲骨肉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29.C
30.B
31.A
32.(1)(太宗)身边的人有诋毁魏征偏袒亲戚朋友,太宗派遣温彦博去审问此事,结果不是这样。太宗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
(2)忠臣,自己灾祸缠身被杀,使君主陷于昏暴,国破家亡,仅取得空的名声。
33.①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则大事去矣!”②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