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电磁振荡与电磁波课课件(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电磁振荡与电磁波课课件(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3 03:52:30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第四章 阶段复习课
知识体系构建
核心考点突破
频率足够高
振荡电流的产生:LC振荡电路
条件

无线电波
电磁振荡的能量转化:电
的发射
场能与①
相互转化
电磁振荡
调幅
调制
周期:T=②
调频
电磁振荡的
周期和频率
电磁波
调谐:使电路中产生⑥
的过程
的接收
频率:f户
2π√C
解调:调制的逆过程
电磁振荡
与电磁波
特征:波动性强
无线电波
用途:通信
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特征:⑦
电磁场
红外线
变化的磁场产生③
作用:加热、红外线遥感
电磁波的产生:电磁场由近及远向外传播
特征:感光作用
电磁波是④
波谱
可见光
作用:照明、照相
在真空中电磁波传播
电磁波的特点
电磁波
特征:⑧
效应、化学作用
紫外线
的速度是光速
作用:杀菌、⑨
赫兹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
X射线和
特征:穿透能力较强
Y射线
作用:探测、透视(共22张PPT)
4.电 磁 波 谱
课前自主学习
一、无线电波
1.电磁波谱:
(1)定义:按电磁波的_________或_________的顺序把它们排列成的谱。
(2)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_______、紫外线、 ______、γ射线等。
2.无线电波:
(1)定义:技术上把波长大于 1 mm(频率低于 300 GHz)的电磁波称作无线电波。
(2)波段:长波、中波、中短波、短波和_____。
(3)应用:通信、广播及其他_________。
波长大小
频率高低
可见光
X射线
微波
信号传输
二、红外线
1.范围:红外线的波长比_________短,比_______长。
2.特点:所有物体都发射_______。热物体的红外辐射比冷物体的___________。
三、可见光
1.定义:能使人的眼睛产生_________的电磁波。
2.波长范围:_________nm。
无线电波
可见光
红外线
红外辐射强
视觉效应
400~760
四、紫外线
1.定义:在紫光之外, 波长范围为_______nm的电磁波。
2.特点:紫外线具有较高的_____,足以破坏细胞核中的物质。
3.应用:(1)利用紫外线_____消毒。
(2)人体接受适量的紫外线照射,能促进___的吸收。
(3)许多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发出荧光,根据这一点可以设计_____措施。
5~370
能量
灭菌

防伪
五、X射线和γ射线
1.X射线应用:X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可以用来检查人体的内部器官,
利用X射线检查金属构件___________。
2.γ射线应用:具有很高的_____,γ射线能破坏_________。把这个特点应用在
医学上,可以摧毁病变的细胞,用来治疗某些癌症。γ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
也可用于探测金属构件内部的缺陷。
内部的缺陷
能量
生命物质
课堂合作探究
课堂素养达标(共31张PPT)
3.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课前自主学习
一、电磁波的发射
1.发射电磁波的振荡电路应具备以下特点:
(1)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频率越高,越容易向外界辐射_____。
(2)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即必须用_________。
能量
开放电路
2.调制:
(1)定义:在电磁波发射技术中,使_______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
(2)调制方法:
调幅:使高频电磁波的_____随信号的强弱而改变。
调频:使高频电磁波的_____随信号的强弱而改变。
3.无线电波的发射:由振荡器(常用LC振荡电路)产生_________电流,用调制
器将需传送的电信号_____到振荡电流上,再耦合到一个_____电路中激发出无
线电波,向四周发射出去。
电磁波
振幅
频率
高频振荡
调制
开放
二、电磁波的接收
1.无线电波的接收原理:电磁波在传播时如果遇到导体,会使导体中产生_____
_____。因此,空中的导体可以用来接收_______。
2.电谐振与调谐:
(1)电谐振: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_____时,接收电路中
产生的振荡电流_____的现象,它相当于机械振动中的_____。
(2)调谐:使接收电路产生_______的过程。
感应
电流
电磁波
相同
最强
共振
电谐振
3.解调:
(1)将声音或图像信号从调谐电路接收到的高频电流中_____出来的过程,它是
_____的逆过程。
(2)调幅波的解调也叫_____。
还原
调制
检波
课堂合作探究
课堂素养达标(共55张PPT)
第四章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1.电 磁 振 荡 2.电磁场与电磁波
课前自主学习
一、电磁振荡的产生
1.电磁振荡的产生:
(1)振荡电流:大小和方向都做_______迅速变化的电流。
(2)振荡电路:能产生_________的电路。
周期性
振荡电流
(3)振荡过程:如图所示,将开关S掷向1,先给电容器充电,
再将开关S掷向2,从此时起,电容器要对线圈放电。
A.放电过程:
①由于线圈的_____作用,放电电流不能立刻达到最大值,而是由零逐渐增大,
同时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逐渐_____。
②放电完毕时,极板上的电荷为零,放电电流达到_______。该过程电容器储存
的_______转化为线圈的_______。
自感
减少
最大值
电场能
磁场能
B.充电过程:
①电容器放电完毕,由于线圈的_____作用,电流并不会立刻消失,而要保持
原来的方向继续流动,并逐渐减小,电容器开始_________,极板上的电荷逐
渐_____。
②当电流减小到零时,充电结束,极板上的电荷量达到_______。该过程中,
线圈中的_______又转化为电容器的_______。
此后电容器再放电、再充电,周而复始,于是电路中就有了周期性变化的振荡
电流。
自感
反向充电
增加
最大值
磁场能
电场能
C.实际的LC振荡是阻尼振荡。电路中有电阻,振荡电流通过时会有_____产
生,另外还会有一部分能量以_______的形式辐射出去。如果要实现等幅振荡,
必须有_____补充到电路中。
热量
电磁波
能量
2.电磁振荡的周期和频率:
(1)周期:电磁振荡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需要的_____。
(2)频率:1 s内完成的周期性变化的_____。
(3)LC回路的周期和频率公式:周期T=_________,频率f=_______,周期与频
率的关系:________。其中周期T、频率f、自感系数L和电容C的单位分别是:
秒(s)、________、_______和法拉(F)。
时间
次数
赫兹(Hz)
亨利(H)
二、电磁波的发现
1.电磁波的发现:
(1)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①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实验基础:如图所示,在变化的磁场中放一个闭合电
路,电路里就会产生_________。
麦克斯韦对该问题的见解:回路里有_________产生,一定是变化的磁场产生
了_____,自由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了定向移动。
该现象的实质:变化的磁场产生了_____。
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
电场
电场
②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麦克斯韦大胆地假设,既然变化
的磁场能产生电场,那么变化的电场也会在空间产生_____。
(2)电磁波的产生:如果在空间某区域中有周期性变化的电
场,那么,这个变化的电场就在它周围空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_____,这个变
化的磁场又在它周围空间产生新的周期性变化的_____……可见,变化的电场
和变化的磁场_________,由近及远地向周围传播,形成_______。
磁场
磁场
电场
交替产生
电磁波
(3)电磁波的特点:
①电磁波中的电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互相_____,而且二者均与波的传播方向
_____,所以电磁波是_____。
②电磁波的速度等于_____,光的本质是_______。
垂直
垂直
横波
光速
电磁波
2.赫兹的电火花:
(1)赫兹的实验:赫兹证实了_______的存在。
(2)其他实验成果:赫兹做了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到了电磁波的反射、折射、
_____、衍射和_____现象,并通过测量证明,电磁波在真空中具有与___相同
的速度c。这样,赫兹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_________。
电磁波
干涉
偏振

电磁理论
课堂合作探究
课堂素养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