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雷
雨
部编版第二单元第课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中国早期话剧产生于1907年,当时称"新剧"或"文明戏",但新剧于辛亥革命之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以1920年上海新舞台上演萧伯纳名剧《华伦夫人之职业》和民众戏剧社的成立为标记,话剧正式走上中国舞台。当时称"爱美剧"、"白话剧"或"真新剧",1928年由戏剧家洪深提议定名"话剧"。
话剧与传统舞台剧、戏曲相区别,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本创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现代西方舞台剧如不注为音乐剧、歌剧等的一般都是话剧。但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戏剧"这个称谓基本等同于后来的"话剧"。
话剧
代表剧团,由中国东京留学生组成
春柳社
代表戏剧
《黑奴吁天录》
中国话剧奠基人
李叔同
话剧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新剧时期(1907—1918)
艺术社团:春柳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话剧的诞生
上海艺术剧社 中国旅行剧团
《终身大事》剧照
社会问题剧
《人民公敌》
田汉著
《名优之死》
话剧的发展历程
第二阶段 爱美剧时期(1919—1929)主张戏剧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抱负。认为戏剧是推动社会使前进的轮子,要把社会问题反映的舞台上。
话剧的发展历程
代表人物:田汉 洪深 夏衍《上海屋檐下》 曹禺 《雷雨》《原野》《日出》等,一生共有八部戏剧。)
代表剧团:上海艺术剧社 中国旅行剧团(一直进行全国巡演,直到抗战胜利)
代表剧目《玩偶之家》《钦差大臣》果戈里 《复活》托尔斯泰 《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 《茶花女》小仲马
第三阶段 左翼戏剧时期(1930—1937)1930年,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
话剧的发展历程
《放下你的鞭子》一对从东北沦陷后淘到关内的父女二人,卖艺途中女儿太饿了晕倒了,父亲一着急用鞭子打女儿,这时候几个学生站出来说:放下你的鞭子。为什么要打她?因为太饿了。日本占领了东北,民不聊生。于是学生们号召抗日。这种表演形式让人不知道是戏剧还是人的真实反映,提高了观众的参与程度,是一种实验。
第四阶段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1937—1949)
当时的演剧是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活报剧成了新的一种表现形式。
演出形式:街头剧和活报剧的出现。
话剧的发展历程
第四阶段 建国以后(1949—1966)
第二阶段 起步发展阶段(1956—1966)
1956年中央提出了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年举办第一届全国话剧汇演。代表作:《龙须沟》《茶馆》《蔡文姬》《关汉卿》(田汉)
第三阶段 文革时期(1966—1976)
1967年五月份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倡学习样板戏。
五个京剧《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红灯记》《海港》《杜鹃山》两个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第一阶段 基础建设时期(1949—1956)配合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1949年成立“中国戏剧工作者协会”,1953年改称“中国戏剧家协会”
2002年合并成了 中国国家话剧院,另一个系统的创作单位:文工团
1952年文化部改组文工团,建立很多专业话剧院团。战争时期部队里的救亡演剧队后来成了文工团。《武林外传》《炊事班的故事》都是空政话剧团的演员、编导。后来成立空政话剧中心,诞生了尚敬等著名导演。文工团是中国独特的风景,对中国文艺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话剧的发展历程
第五阶段 改革开放后
第二阶段 1983—1989 在希望和危机中挣扎的阶段
《绝对信号》北京人艺 1982 编剧高行健(200年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90年代初 法籍 )导演林兆华 中国小剧场话剧的开山之作
《天下第一楼》《小井胡同》展现社会变迁 改编成了电视剧
《茶馆》 年代三幕戏 讲述跨度四十年的故事 北京人艺后来很多作品的都向茶馆学习其结构致敬。
第一阶段 1978—1982年 短暂小高潮
宗福心《于无声处》,上海业余话剧团体。讲述文革中两家人关系:反映了文革末期老百姓的反思。程士荣《西安事变》丁一三《陈毅出山》沙叶新《陈毅市长》 陈毅三上海当市长陈白尘《大风歌》曹禺《王昭君》苏叔阳《丹心谱》
90年代以来的话剧发展和先锋戏剧
重要特征是对权威主流话语的疏离,对传统意识形态指令和人们遵从习惯的旁逸,在内容上表现对道德禁忌的消解,对可疑概念的颠覆和对人的处境与人性可能的关怀与焦虑。来反思八十年代的这些思潮 开始关注人的处境。人性可能的关怀与焦虑。个体的健康才能体现社会的健康。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九十年代文化的特征。
先锋戏剧三个代表
林兆华:北京人艺 导演“两条腿走路”
孟京辉:“国话”导演 先锋戏剧代言人
牟森:体制外的导演 国际戏剧节常客
《恋爱的犀牛》
《琥珀》
表演工作坊——1984年 赖声川 台湾剧场艺术发展的核心团体 经常以集体即兴的创作方式,完成一些对社会的关怀。
中国台湾戏剧
《暗恋桃花源》
《如梦之梦》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汉族,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其父曾任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后赋闲在家,抑郁不得志。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两者组合而得曹禺。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曹禺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1996年12月13日,因长期疾病,曹禺在北京医院辞世,享年86岁。曹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齐名。他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戏剧教育家,历任中国文联常委委员、执行主席
曹
禺
万家宝
1996年12月13日,因长期疾病,曹禺在北京医院辞世,享年86岁。曹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齐名。他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戏剧教育家,历任中国文联常委委员、执行主席
《雷雨》创作背景
《雷雨》以1924年的中国社会为背景。这时正是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夕,阶级斗争处于十分尖锐的状态。一方面,中国无产阶级已经登上政治舞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蓬勃的工农革命运动;另一方面,中国封建势力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对人民大众进行着残酷的压榨和剥削。面对这样的现实,作者在自己的创作里,深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同时,也反映着人民大众的懦弱及对现状的无可奈何。经过五年的构思,于1933年完成了其处女作《雷雨》,
《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
“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动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作者自我陈述
社会时代境况
1.自行默读《雷雨》节选,梳理节选部分出现的人物以及人物关系。
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它把剧本人物、结构、语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紧张而合理的戏剧冲突,不仅能展示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突出人物个性、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也能凸显作者的创作意图。表现形式有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包括人物意志冲突和性格冲突)、人物自身内心的矛盾冲突(内在思想活动、思想斗争)、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与自然环境或外部环境)。
鲁大海————周朴园
侍萍————周朴园
同学们再次阅读节选,总结一下在节选部分最主要的冲突有哪些?
侍萍————周朴园
情感冲突:旧爱已逝——重生
利益冲突:迎回旧爱弃儿妥善安置——隐藏真相保财保名
时间 语言
重生前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身份挑明前 “她为什么不再找到周家? 哦!” “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 “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剪出来。”
身份挑明后 “(忽然严厉)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
侍萍和周朴园之间存在的冲突是什么?
在这一冲突中,周朴园有哪些戏剧语言?从这些语言上可看出其怎样的人物个性?
侍萍————周朴园
侍萍和周朴园之间存在的冲突是什么?
在这一冲突中,周朴园有哪些戏剧语言?从这些语言上可看出其怎样的人物个性?
情感冲突:旧爱已逝——重生
利益冲突:迎回旧爱弃儿妥善安置——隐藏真相保财保名
时间 语言 人物形象
重生前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封建虚荣、虚伪
身份挑明前 “她为什么不再找到周家? 哦!” “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 “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剪出来。” 深情、念旧
虚情假意 惺惺作态
身份挑明后 “(忽然严厉)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 冷漠无情、自私自利、庸俗势利。
鲁大海————周朴园
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冲突是什么?在这次冲突中周朴园又是怎样的形象?
利益冲突:矿上工人利益——矿主老板利益
血腥残暴、冷酷无情、阴险狡诈、目中无人。老谋深算
作者写这两次冲突仅是为了反映几个人物之间的个人纠葛吗?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话剧发展至新美剧戏剧时,主张话剧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抱负。话剧成为了文人传播思想主张和社会革命主张的文学形式。曹禺经历过中国半封建半殖民的痛苦时期,见证过封建资本主义家庭内部的腐败与压抑,也见识过当时的当时进步的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的血腥和悲剧。侍萍与周朴园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在揭示封建资产阶级思想管理下的家庭悲剧,批露封建资产阶级思想对人的戕害,蚕食人的良知,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破坏;鲁大海和周朴园之间的冲突实际上是在揭露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底层劳动人命)之间的不平等以及资产阶级的冷酷无情、血腥残暴的本质。而曹禺则因为压在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下的中国、民众呻吟。向全体中国人名呐喊,既希望叫醒沉睡其中的人,也希望为正在奋斗的革命者助威。
小结
《雷雨》以20世纪初期的中国为背景,通过一个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开展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史,作者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的内幕做了深刻而细致的揭露。
作
业
1.从戏剧语言的角度,在戏剧冲突中分析总结鲁妈和鲁大海的人物形象。
2.阅读《雷雨》全文,试着探究其中的“悲”体现在哪些方面?并就其中一个点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