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让学习变得更容易
海峡两岸的交往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岸贵合避干戈。自古盛世处安定,振兴中华同尽责。”这首诗主要表明
A.海峡两岸长期对峙状态结束
B.“一国两制”构想已得到台湾各界的广泛赞同
C.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D.实现祖国统一不能采取武力方式解决
2.“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对这段表述解读正确的是 ( )
①“一国两制”适用于台湾
②统一后台湾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
③台湾比港澳享有更多的自治权
④台湾自己管理其内部事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籍蔡英文在选举当中取胜。蔡英文在选举胜利后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公开叫嚣“台湾现在就是一个‘国家’”。针对蔡英文的言论,国台办发言人重申了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即( )
A.禁止台湾拥有核武器
B.加强两岸互联互通
C.共同应对台海危机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4.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了《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中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 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运动使得 ( )
A.两岸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B.“九二共识”达成
C.《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D.两岸“三通”实现
5.一位同学为表达期盼祖国统一的心情,绘制了这幅标题为《回来吧,就缺你了!》的漫画。正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友代表
A.香港 B.台湾 C.澳门 D.海南
6.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这表达了海峡两岸领导人( )
A.干扰两岸经济合作的意愿
B.扩大两岸政治分歧的意愿
C.推进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的意愿
D.打破两岸长期相互隔绝状态的意愿
7.闸门一旦打开,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洪流便再也无法阻遏。两岸人员的往来逐年递增,1992年已超过100万人次。两岸经贸交流越来越频繁,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双方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也大幅增加。材料强调 ( )
①台湾与大陆合则互利双赢
②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③台湾与大陆恢复交往是大势所趋
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8. 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出版界出版台湾图书达千余种,印数近亿万册。其中,仅台湾的文艺作品即出版了七百余种(截止到1990年)。另外,台湾出版界出版的大陆图书也有几千种,其中也是以文艺作品为多。这些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 ( )
A.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文化交流频繁
C.相互交流仅限于文化领域 D.“一国两制”构想已变为现实
9.“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此顺口溜反映了( )
A. 中美关系的新发展 B. 祖国内地和港澳关系的新发展
C. 中英关系的新发展 D.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0.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下列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1990年,海基会成立,次年,海协会成立;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2005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反分裂国家法》;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A.民族区域自治 B.外交发展 C.对外开放 D.祖国统一
11.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国都有席位。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这说明( )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C.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驱逐台湾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
12.下列选项中,前后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港——葡萄牙强行割占和租借
B.澳门——董建华任第一任行政长官
C.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海峡两岸全面实现直接、双向的通航、通邮、通商——阻碍了两岸经济的发展
能力素养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望大陆》
材料二 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在其就职演说中对两岸关系性质这一根本问题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国台办称之为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要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两岸关系的未来依旧无法拨云见日。可以看出,她的两岸政策目标只求稳定,不求发展,只管控风险,不增长动力,不是让两岸愈走愈近,而是让两岸愈走愈远。
(1)材料一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在历史上,台湾遭受过哪些国家的侵略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什么是“九二共识”。蔡英文两岸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该构想成功地在哪两个地区得到实践
14.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二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材料三 2018年4月12日,两岸经贸论坛在厦门举行,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两岸产业优势互补,可借此在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共同走向国际市场等方面深度合作。
材料四 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大陆对台湾的基本方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前严重阻碍中国统一大业的因素。
依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认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政协联组会时说:“台湾除了原住民,大陆去台的以闽南地区为主,讲的就是闽南话。血缘相亲,文缘相承。”他还寄语政协委员:“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对台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密切同台湾同胞的联系,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两岸同胞携手共圆中国梦。”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来自于哪些方面。
(2)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两岸同胞携手共圆中国梦”的认识。
参考答案
1.C 2.A 3.D 4.A 5.B 6.C 7.D 8.B 9D 10D 11B 12C
13.(1)表达了身处台湾的作者对大陆故乡的浓浓思念和作者热爱祖国,急切盼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荷兰、日本。
(2)“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目的: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
(3)“一国两制”。香港、澳门。
14.(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台独”势力;试图阻挠中国统一、干涉中国内政的国际反华势力。
(3)海峡两岸的经贸交往日益密切,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15.(1)两岸有着相同的血缘和文化;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两岸统一是历史必然;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为解决台湾问题奠定了基础;解决台湾问题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2)“两岸同胞携手共圆中国梦”这一寄语有利于维护两岸和平,促进两岸共同发展;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