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3 17:0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 二 单 元
5黄河颂
重积累·汇川成海
1读准字音
气魄( ) 哺育( ) 扮演( ) 宛转( )
臂膀( )  浊流( )  澎湃( )
浩浩荡荡( )


bàn
wǎn
bǎnɡ
zhuó
pài
dànɡ
2写对字形
3知晓词义
(1)_____________: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
人流声势浩大。
(2)哺育: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遮挡着。
(4)宛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浩浩荡荡 
 喂养;比喻培养 
 屏障 
 辗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文中指黄河流向弯曲 
4 熟记常识
(1)光未然(1913—2002),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___________。湖北光化人。
1939年创作组诗《_______________》,展现了抗日战争的悲壮画面 ,表现了中国
人民的英雄气概。经冼星海谱曲后,在延安首次上演。
(2)《黄河大合唱》共分_______大乐章,《黄河颂》是_________乐章。你还熟悉的
乐章是_____________。
 张光年 
 黄河大合唱 
 八 
 第二 
 保卫黄河 
【字音巧记】
  “哺”形声字,韵母为u。①喂不会取食的幼儿,如哺乳、哺养、哺育;②口里含着的食物,如“一饭三吐哺”。
【探字寻根】
“障”,形声,从阜,章声。阜,土山。从阜,与高下、险阻有关。
本义:阻塞,阻隔。
【误用警示】
  这件事闹得浩浩荡荡,新闻报道却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误用类型:对象错误。“浩浩荡荡”不能形容议论纷纷,可用“沸沸扬扬”。
【文本助读】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省宜川县壶口镇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滩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酝酿并写出了组诗《黄河大合唱》。此诗即为组诗中的第二篇。
品美点·感悟鉴赏
【初读感知】
【品读感悟】
1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答: 把黄河比喻成“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中华儿女。把黄河比喻成“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精神,更足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制胜法宝。 
2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考点探究】
考点:反复手法
问题:诗中“啊!黄河!”多次出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答: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啊!黄河!”多次出现,由实到虚,逐步深入,分别歌颂了黄河养育、保卫、激励着中华民族,突出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与赞颂之情。 
【妙笔生花】
原文再现: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学以致用:
诗人以呼告的手法,赋予黄河人的精神风貌,概括出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请你模仿这一段话,以“长城”为歌颂对象,写一段传神的文字吧。
答: 略。 
【课堂一点】
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三方面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名师授道】
1.诗中比喻的理解
①“摇篮”本指供婴儿睡觉的家具,形状略像篮子;这里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中华儿女。
②“屏障”本指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2.现代诗歌思想感情的概括
【考场支招】
反复手法的作用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种感情或思想,有意让某些词语、句子或段落重复出现的修辞手法。
答题模板: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强调了……(或:强烈地表达了……的情感)。
对点训练:见本课“练能力·点兵沙场”★处。
【写法借鉴】
仿写的技巧
①明确仿写对象,明确题目要求,情感态度要紧扣表达对象。
②句式要统一,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要一致。
③修辞要相同,仿句和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完全相同。
黄河颂
朗诵词
说出要“歌颂黄河”
歌 词
“望”
近镜头特写
俯瞰全景式的总写
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
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颂”
指出历史贡献
描写地理优势
点明精神激励
尾声
发出学习誓言
奋斗的精神
不屈的意志
练能力·点兵沙场
【基础关】
1下列加点字注音、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气魄(pò)     山巅(diān)
浊流宛转 唱出赞歌
B.狂澜(lán) 屏障(pínɡ)
九屈连环 伟大坚强
C.劈开(pī) 哺育(pǔ)
一泻万丈 发扬滋长
D.澎湃(bài) 榜样(bǎnɡ)
浩浩荡荡 英雄儿女
A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B.能否在公众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C.2021年是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我们国人深感骄傲和自豪。
D.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C
3(2021·天津中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
是 (   )
  嫦娥五号成功返回,意味着我国已经掌握了无人月球探测技术;“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标志着我国迈出了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北斗导航星座正向地球每一个角落源源不断地送去服务信号□为什么中国航天事业既能稳步前行又能跨越发展□毫无疑问,是因为党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是因为科技的自主创新,是因为航天人永不言败□追求卓越的精神。
A. ; ! 、      B. …… ! ,
C. ;   ,  D. ……   、
D
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
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
A.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人的群落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D
5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
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拟人)
C.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夸张,对偶)
D.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比喻)
B
【综合关】
6某班级开展了“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开场篇】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个本次活动的开场白。
答: 示例: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她奔腾不息,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2)【环保篇】活动中同学们展示了下列图片。
  (黄河某段几近断流)   (大量褐色水排向黄河)  (部分河段出现死鱼)
  同学们倡议开展“拯救母亲河”活动,其中一个行动是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两个严重的生态危机,拟写一条标语,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同学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请你把你的作品也告诉大家吧。
张立人:黄河母亲在哭泣,中华儿女齐救娘。
王明远:保护黄河,珍爱生命。
李倾城:心系黄河,共建家园。
你的作品: 略。 
(3)【文化篇】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1948年,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答: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 
【阅读关】
7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啊,黄河母亲
①孩提时代,就听大人们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那气势壮怀激烈,铿锵雄浑,耳边犹如响起黄河澎湃的浪涛。后来又听老人们常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心中窃想,黄河一定是一条非常大的河流,一定比我邻近的运河还要长,还要宽,如若不然,怎么不唱“运河在咆哮”呢 黄河也一定离我家很远,不然为什么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呢
②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到了山西吉县。朋友告诉我,这里离壶口瀑布不远了,劝我去看看。我想,不就是瀑布嘛,有什么好看的 庐山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诺日朗瀑布,千溪万壑争风流;云台山瀑布,水落银丝绣碧潭。黄河,以它那浑浊的面目,难道瀑流还能比得上这些地方的壮观和神奇嘛!
③怀着这种疑问和不屑,我来到了壶口。一下车,便触到了黄河的气息。静静的鹅卵石,静静的大山,不规则地排列在河床上,排列在蓝空中,像是守卫着黄河母亲,又像是时刻准备接受母亲的洗礼。
④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一路风尘从青海高原走来,经过九九八十一曲,磨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了陕晋相交的一处峡谷。
⑤但见两岸苍山竞秀,巍峨峥嵘,在两山夹持下,黄河那宽大的臂膀突然被聚拢起来,收束为一个拳头,仿佛砸开一个豁口,汹涌的洪流,像一条庞大的黄龙,鼓舞澎湃,奔腾呼啸,一头扎进深潭!那气势,那声色,真有万夫莫当、千军难阻之雄,吞星衔月、遮天蔽日之概!
⑥我沿着新修的扶梯下到谷底,只见河道至此形成30多米的落差,向上仰望,
一线蓝天,人如在一个巨大的壶中,显得格外渺小,飕飕凉风不寒而栗。黄河巨浪
凌空而落,撞击在石床上,又飞溅在半空中,激起一团团云雾,霏微霞雯,红黄蓝绿,
斑斑驳驳,恍惚中,晴空现出道道彩虹。水珠迸在脸上,清凉如洗,让人怀疑:这就是
那浑浊的黄河水么 谷底如飞壶倒悬,真不知天公什么时候煮开了一壶沸汤,热浪
冲腾,未曾饮,每个人的心扉已然升腾了,飘飘欲仙。唯有此时,你才能真正懂得“黄
河之水天上来”的神来之笔!冲浪发出隆隆巨响,像晴天霹雳,像隆隆战鼓,又把人
从梦幻中唤回人间,催人奋进,催人猛醒,如饮醍醐,一切都变得那么高昂、那么振
奋、那么热烈。此时此刻,我想,每个游人的耳旁都会无一例外地响起那首威武
雄壮、荡气回肠、响遏行云的战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就在那一刻,我眼前突然冒出了一幅幅幻影:当年的勇士们为了中华民族的最后解放,乘着一艘艘木舟,在红旗的指引下,奋臂击波,冒着枪林弹雨,胜利登上了彼岸。那一朵一朵闪亮的浪花,不就是流淌着的烈士们的碧血吗
⑦从谷底上来,站在高处远看河流的气势,用“势如破竹”“势不可当”“势贯长虹”“气势磅礴”“雷霆万钧之势”等名词来形容只有逊之而无不及。这时,我才觉得,平时看上去温驯的黄河,竟是如此的粗犷,如此的奔放,如此的壮观!它似怒发冲冠,一泻千里,冲刷尽民族的耻辱,洗涤尽民族的泪水,载着中华民族的豪情,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滚滚向前!向前!
⑧啊,我此时才感悟到,为什么老百姓说“不到黄河不死心”!
⑨我爱黄河,我爱母亲!“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⑩“不到黄河不死心”,是老百姓的壮语;“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哲人的豪言。滚滚黄河,确是中华民族豪迈性格的浓缩和精括,确是中华儿女英勇气势的体现和表达。试问,有了这种万险不辞、一往无前的气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会远吗
(1)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答: 略。 
(2)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就在那一刻,我眼前突然冒出了一幅幅幻影。
答: “冒”,动词,透出,向上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幻影出现时的动感,富有诗意。 
★(3)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它似怒发冲冠,一泻千里,冲刷尽民族的耻辱,洗涤尽民族的泪水,载着中华民族的豪情,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滚滚向前!向前!
答: 句子运用了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水比作泪水;“向前”反复出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的粗犷、豪放、壮观,突出强调了作者对黄河母亲的赞美、敬仰之情。 
(4)选文以“啊,黄河母亲”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题目运用拟人手法,把黄河人格化,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对黄河母亲的赞美、敬仰之情;题目新颖别致,引起读者阅读兴趣。